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中国农业的国际化,中国可以在世贸组织确定的多边、稳定、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原则下,有效利用国际农业资源与市场。但与此同时,在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农业产业安全也逐渐出现很多不可回避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诠释,将影响到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进而对农业产业安全的实现发生作用。如何定义农业产业安全,其安全程度的划分;怎样界定中国农业产业的安全状态,其现状表现形态和损害后果及问题形成的体制、制度、利益格局或者市场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如何制订中国农业产业安全的保障机制,能否就农业产业安全现状的评价形成共识,现有的保障机制在产业格局、产业功能定位、利益平衡、产业链条、产业组织等方面是否存在缺陷;如何构建保障中国农业产业安全的法律制度,确定保障农业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的目标价值、立法原则和制度框架的依据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无论出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指导都亟待解答。  相似文献   

2.
张贵洪  唐杰 《国际论坛》2004,6(6):54-59
本文主要分析中美在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安全利益 ,双方在该地区安全关系的特点和影响 ,两国在东南亚地区进行安全合作的前景 ,以及中国的政策选择。中国应该通过深化与东盟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关系、扩大与美国在东南亚问题上的交流与沟通、增强自身实力和影响来促进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利益 ,开展多边安全合作 ,以形成一种相对和谐和稳定的安全关系  相似文献   

3.
论经济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间的经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安全即指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利益处于不受外国和国际威胁的一种状态,经济安全问题涉及到国际社会的方方面面,它已成为各国制定国家战略的出发点和重心,对国家间的相互关系产生重大影响,改变了国际对抗的形式和我国安全力量的行动方式和目标,使国际贸易成了世界经济政治化的筹码。在与世界经济接轨过程中,中国应加强对经济安全问题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东北亚安全困境的成因是复杂的,可从国际体系、地缘政治结构、国家战略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分层梳理.实现东北亚区域安全,对国际社会和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进步,对地区共同的安全利益、经济利益、发展利益,具有战略意义.安全前景值得期待,但必将经过艰难、长期、痛苦的多次博弈.  相似文献   

5.
势不可挡的国际全球化,使中国已不可避免地融入到了国际社会,与各国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更加紧密.同时,全球化对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应树立世界视野的国家安全战略观,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化的发展,采取灵活务实的方式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相似文献   

6.
2008年12月,中国领导人宣布中国海军将向索马里涟域派出两艘军舰,参与那里的打击海盗行动。这一决定反映了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利益以及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其利益构成的威胁,特别是日益增长的海盗行为扰乱了穿越亚丁湾的重要海上通道的交通运输。国际社会在该地区已与这种威胁奋战多年,但直到不久之前中国拒绝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进行海上安全合作的努力。因此,  相似文献   

7.
统筹发展与安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进行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底层逻辑。在构建新格局中统筹发展与安全,既是要求积极应对当前国内外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也是更好地维护和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保障。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出发,分析产业安全和周期性与构建双循环新格局之间逻辑关系,揭示双循环新格局中内在的安全风险,并提出通过拉动内需、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核心技术创新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衔接,为实现在构建双循环新格局背景下统筹发展及安全提供切实的参考依据,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现实主义安全研究范式抓住了由主权国家构成的国际社会的本质,即由国家利益的争夺所导致的国家之间的安全竞争。国家在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下的生存和安全就成为现实主义安全研究理论关注的核心。现实主义安全研究范式对复杂的国际安全问题提供了经典的理论解释。基于此,分析了现实主义安全研究范式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命题,并结合现实对其进行深入的学理分析。现实主义安全研究范式自身也存在许多的缺失和不足:安全利益相互冲突时怎样实现共赢,怎样摆脱安全和竞争的恶性循环,这是现实主义安全研究给国际安全研究留下的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中国话语国际表达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目前,中国话语国际表达面临"西强我弱"的话语格局,存在"话语贫困"的现实问题,呈现"表达滞后"的客观境况。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重视中国话语的国际表达,就要善于打造融通中外的普适性新话语,构建中国话语国际表达的主体合力,创新中国话语国际表达的传播形式。在增强中国话语国际表达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实效性中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0.
在旅游全球化和区域旅游一体化活跃背景下,区域旅游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西方人权与安全的悖论,经济诉求与安全诉求的冲突,国际经济格局的不平衡、国际政治秩序的不平等以及区域性民族、宗教和文化冲突是导致区域旅游安全问题凸显的主要社会缘起.区域旅游安全问题是国际社会问题在旅游领域的折射和延伸,要解决区域旅游安全问题必需要从解决国际社会问题入手,方能根除,而不能像过去那样,过分强调旅游业本身的问题和责任.  相似文献   

11.
国家的崛起是一个充满曲折的过程,意味着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有较快的发展,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他国的利益。因此国家在崛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崛起困境”。因而如何制定正确的安全战略保证国家实现顺利崛起就显得尤为重要。历史上国家崛起的模式有六种:军事挑战型安全战略,结盟安全战略,均势安全战略,集体安全战略,搭便车安全战略和一体化安全战略。现在中国有实现和平崛起的可能性,在崛起过程中应以合作安全战略为主,辅之以军事安全和集体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的挑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更多人的共识,环境权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和国家的认可,并写入相应法律文本中。自1979年以来,我国的环境法律体系虽经不断改革和创新,但仍无法全面控制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为更好地保护环境,建设和谐社会,我们应借鉴国外部分先进国家的经验,将公民环境权明确写入宪法中,为生态和谐建设提高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13.
粮食安全的概念应进行适当修正与完善。中央与地方、主产区与主销区、粮农与其他农民之间都应进行粮食安全的分工与合作。在粮食禁运问题上,粮食武器是存在的;全面的粮食禁运是极端的;中国有遭受国际粮食禁运的风险。我国应培植与保护生产能力,控制粮食产量,推进粮食生产的区域专业化和集中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民补贴的力度,积极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在新世纪将会更加深刻地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并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概念。对中国这样一个现代化“后发型”国家,应以经济安全为中心,以军事安全为保障,以政治安全为目标来构建自身的国家安全体系,从而确保中国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技化和信息化程度的增强,综合安全、共同安全逐渐成为新安全观的核心。公民的个人安全内涵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应和国家安全一样成为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为此,我国政府对外应加强与各国之间在安全问题上的沟通与协作,对内要以人为本,提供更为全面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改善公民的生存条件;公民个人要增强法制观念,提高风险意识,自觉维护自身和他人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会安全和弱势群体社会保护长期依赖于传统的家庭、农村社区和少量制度安排。但在转型期中国社会变迁背景下,农村传统保障已陷入困境,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缺失带来的影响已严重影响农村社会发展和安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农村“社会安全”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逐步形成以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为核心的农村社会安全网,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东亚安全的困境与建构中国周边安全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亚是当前世界安全形势最复杂的地区之一,目前关于保障东亚安全基本上有三种思路。一是建立多边合作机制,二是霸权稳定,三是建立象欧洲共同体一样的安全共同体。这三种思路在东亚都有实践,不过都存在着难以避免的问题。建立多边合作机制面临着大国竞争主导权的问题,而且安全机制的效率和公正性往往不能保证。霸权稳定在东亚一直没有形成完整体系,而且美国的霸权地位已经开始衰落。东亚安全共同体在目前来看也只是一个想像中的蓝图。因此,要想长期和可持续地解决中国周边的安全问题,塑造东亚安全的未来,必须要树立综合安全的观念,除了追求传统的国家安全,还要重视人、社会、经济等非传统领域的安全,在此基础上,首先由大国通过协商手段建立基本的安全框架,然后中国与周边各国通过双边对话和多领域的战略性合作实现持久安全。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是邓小平关于国家总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可归纳为国家利益、经济发展、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际和平等五个相互关联、逐步递进的逻辑层次,即维护国家安全必须立足于国家利益,要以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为固本之源,要努力维护政治安全、实现国内稳定,要提升军事力量、大力反对霸权干涉、维护国际和平。  相似文献   

19.
“现代民防”: 安全治理新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安全重心从军事、政治等“高政治安全”逐步向经济、社会、环境等“低政治安全”下沉,安全维护的内容更加丰富与复杂,手段更加多元与综合,安全治理已成为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的“新范式”。我国安全维护的实践特别是民防建设更多地停留在传统安全的理念与框架下,在安全维护上存在的诸多困境使之无法全面有效应对常态化、复合化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现代民防”涵盖“战备民防”、“灾害民防”与“生活民防”三个维度,为新时期的安全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导向。我国应在“现代民防”的框架设计下,逐步深化现代民防的法律法规、反应机制、专业队伍与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建设,建立现代民防体系,着实提升我国安全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国际社会正在面临严重的安全危机。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大国博弈加剧世界局势的动荡,中东、中亚和南海成为国际军事力量角逐的敏感地区。在新冷战思维下,美国和俄罗斯先后退出《中导条约》,意欲谋求新核武威慑。恐怖主义呈现全球扩散趋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强国以传统安全观为理论指导,利用反恐战争实行霸权主义,趁机削弱假想的战略竞争对手。国际社会必须在安全观上完成新旧更替,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为行动指南,打破安全困境,消除战略互疑,回应人类和平、合作与发展面临的严重威胁,重建全球反恐合作机制,终结恐怖主义危害,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