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9 毫秒
1.
陆地,原名陈克会,曾用名陈寒梅,壮族,广西绥渌县(今扶绥县)人。自幼爱好文学,在中学阶段,深受鲁迅、茅盾、高尔基等作家作品的影响,并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他走上文学道路和革命道路打下了基础。这期间开始在校刊和报纸副刊发表短诗和散文,揭露农村土豪劣绅鱼肉乡民的黑暗现实,抨击当时的教育制度。一九三六年写的《期考的前夜》,是他文学创作初期有代表意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少数民族文学分会召集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讨论会和《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讲》定稿会,自八月十日至十六日在我州龙井举行。来自全国十六个省市自治区的蒙古族、壮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白族、满族、土家族、藏族、汉族等十一个民族的作家和评论家六十六名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对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和作品的研究论文四十三篇,会上宣读了二十六篇。我校权哲、任范松、徐日权同志宣读了对朝鲜族作家黄凤龙、任晓远、李根权作品的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3.
白天光(1958-),男,专业作家,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阜新市作家协会主席,《新蕾》杂志社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文学》《当代》《十月》《收获》等20多家文学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500多万字,近百篇小说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华文摘》等刊物发表和转载,有20多万字被译成英文、法文、日文、俄文介绍到国外。出版长篇小说《雌蝴蝶》等13部,部分作品被改编为影视。蝉  相似文献   

4.
浩然同志是一位勤奋的青年作家。他从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58年出版了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喜鹊登枝》,到1963年为止,又先后出版了《苹果要熟了》《珍珠》《蜜月》《新春曲》《杏花雨》等五本集子。这六部短篇小说集共有七十九篇小说(这些小说集并沒有包括他所发表的全部作品),数目是相当可观的。但问題不在于数量的多少,更主要的还是看这些作品是否反映了时代的面貌,表达了时代的精神;是否塑造出  相似文献   

5.
一、党给他的创作以生命 彝族作家李乔是以他的长篇小说《欢笑的金沙江》而引起文艺界和广大读者的注意的。这部小说的第一部《醒了的土地》发表于一九五六年,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最早出现的反映我们国家一个重要民族——彝族人民生活和斗争的作品,是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一个值得祝贺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恩施本土作家王月圣的短篇小说集 撒尔嗬 以生动的笔调描绘了土家族的人文景观、动人的故事,演绎出土家族痛苦而完整的生命流程。作品充分体现了作家的民族文学观念和民族改造意识,有力推进了鄂西南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右江学者谱     
李汉宁,1966年生,壮族,广西平果县人,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现为广西右江民族师号艺术系书法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书法美学与高等师范书法教学,五种书体篆、隶、行、草、楷作品均入展过省级以上书法展。近年来在《艺术教育》、《艺术探索》、《中国硬笔书法》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要成果有:《书法创作如何表现主题》、《高等师范院校书法教育对策探析》、《对立统一的审美思想在书法中的运用》、《从“匀”和“变”引导人学生总体认识结体美》、《高等师范…  相似文献   

8.
我最初认识李赛时,他是云南一个地区师专的青年教师,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一些诗歌作品。我欣喜地陆续读到了他在《诗刊》、《人民文学》上发表的诗。他的长诗《圣母》在1995年第9期《人民文学》刊出后.曾引起评论界的关注,被称为“具有史诗精神的佳作”更令人高兴的是,在教学岗位上的彝族青年诗人李春,不但学诗,也积极从事文学的研究和评论。1994年,我读到了他24万字的文学评论集《作家的艺术世界》(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集子中,既有大量研究和评论云南各民族老中青作家作品以及全省文学发展态势的文章,也有放…  相似文献   

9.
现代著名作家陆地笔耕了半个世纪,他的小说三起三落,历尽沉浮。他以非凡的毅力苦苦追求着自己的美学理想,从“鲁艺”时代的发韧之作《落伍者》到东北首届文代会上受围攻的《红叶》,从壮族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美丽的南方》到新时期荣膺少数民族文学一等奖的鸿篇巨制《瀑布》,延伸着作家长途跋涉的足迹。他在每个历史阶段留下的那些小说创作,都充盈着一种探索的精神、创新的才气。他“踏着荆棘去追求,去发现”,用一篇胜于一篇的作品“去向那些形而上学的理论,作不妥协的抗争!”为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的繁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壮族当代小说的兴盛作出了开拓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六年一月五日是《民族文学》创刊五周年纪念日。《民族文学》的创刊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五年来,《民族文学》曾刊登了包括四十二个少数民族的作家、作者的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一千多篇(首),同时发表了关于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理论和评论文章近二百篇,对探索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11.
张炜是有理想和追求的作家,三十年来始终守护着文学的精神家园,精心打造每一部作品。获奖作品《你在高原》是一部关于理想、信仰、道德和审美的作品,表现出一个浪漫主义作家恢弘的文学气度和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2.
壮族作家罗伏龙的散文集《山情水韵》是一部别开生面的力作,在题材上,给我们展示了南国边陲丰富多彩的山水美和民族生活美。在艺术上又以朴素真切的笔调描绘了清新明丽的意境和具体可感的形象,达到了文质兼美的文学境界,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山情水韵》的质美,体现在它描绘了民族生活的自然山水美,同时还在于它反映了民族生活和理想美。  相似文献   

13.
周建新(1963-),男,满族,辽宁兴城人,一级作家,现供职于辽宁省作家协会。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长篇小说《老滩》等8部,长篇报告文学3部。在《当代》《十月》等文学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100余篇,作品多次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选栽。《大户人家》获第四届东北文学奖和第三届曹雪芹文学奖提名奖;短篇小说《收获》获入围第三届鲁迅文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统一祖国大业的发展,1979年以来因长期隔绝而不被人们了解的台湾文学之窗在祖国的大陆洞开了。台湾省文坛的历史和现状.作家和作品陆续得到介绍,《收获》、《当代》、《海峡》、《花城》、《长江》、《人民文学》、《上海文学》和《福建文学》等七十余种杂志,人民文学出版社、广播出版社、社会科学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及广西人民出版社等十四个出版社,先后刊登和出版了台湾和海外华裔作家的作品。把自二十年代初期以来,台湾文坛各个文学流派,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文学方面的约一百五十余位作家的一些  相似文献   

15.
解放十年来,由于党和国家的大力培养,在普通的工人、农民、士兵中间,出现了一批有成就的,为人们所注意的优秀作家和作品。上海工人作家胡万春同志就是这支红色文艺新军中的一员。他从1952年开始发表第一篇作品《修好轧钢车》以来,到目前为止在各报章杂志上共连续发表了约有近百篇的特写和短篇小说,已出版了三本小说集:《青春》、《爱情的开  相似文献   

16.
韦其麟是壮族诗人,他从1953年便发表长篇叙事诗,而成为广西被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此后,他一直坚持诗创作,至今已发表或出版了《百鸟衣》、《凤凰歌》、《英弋之死》、《寻找太阳的母亲》、《普洛陀,昂起你的头》、《妈勒访天边》等多篇叙事长诗以及短诗集《含羞草》、《苦果》、《童心集》、《梦的森林》等。这些诗作,深刻而丰满地反映了壮族的民族历史和性格,其笔锋处处充满着壮族的情感和特色,从而在世界诗的艺术领域独树一帜,传颂于国内外。  相似文献   

17.
《红旗谱》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作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高尔基:《文学论文选》);作家情绪的倾向、个性的特征及其表达思想的特有方式等,都是从语言的具体运用中显示出来的。因此,作品的语言特色与作家的创作风格有着密切关系。研究一部作品的文学语言,是研究作家的艺术风格和该作品的艺术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红旗谱》是一部公认的艺术质量较好的长篇小说,它在文学语言方面所取得的成  相似文献   

18.
云南是壮族分布的重要地区。在全省 2 5个少数民族中 ,人口位居第四。就壮族居民分布而言 ,仅次于广西。杨宗亮所著《壮族文化史》,作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史丛书之一 ,从宏观考察壮族历史文化出发 ,把论述重点集中于云南壮族 ,在西南众多民族之间纷繁复杂的文化关系中 ,理出云南壮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 ,全面系统阐述了云南壮族文化的来源、发展变化及其特点 ,在壮学研究中是一部难得的新作。综观杨宗亮《壮族文化史》,在壮学研究中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对云南壮族分布格局之由来 ,作了系统的历史分析。云南壮族主要聚居于毗邻广西的文…  相似文献   

19.
邓永隆这个名字在读者中并不陌生,早在十多年前,他的《高山渔歌》就被编入初中课本,只有短短几句:“千山万岸浪花开,姑娘上山打鱼来,竹排穿山又过岭,天河绕过重重崖”。后来,他出版了诗集。在文坛上,他获过首届壮族文学奖、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奖、全国报纸副刊作品三等奖。在中国文艺家词典里,他是诗人。至于小说,《遥远的爱》是第一部。作家牢牢地把握着时代的脉博,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讴歌改革开放出现的新生事物,用民族化和现代化的笔调去勾勒出壮乡改革的新风貌。  相似文献   

20.
一老作家艾芜的三部南行记,指《南行记》、《南行记续篇》和《南行记新篇》。艾芜是三十年代走上文坛的作家,但他开始文学写作,可以说同他的漂泊生活一样早。一九二五年夏天他离开成都第一次南行的时候,便在脖子上吊个墨水瓶,走到那里,写到那里。一九二六年他在昆明红十字会当杂役时,曾在《云波》半月刊上发表诗作。一九二八年在仰光流浪时又在《波光》杂志上发表小说、散文和诗歌。但这些作品都只算是求生之余的文学尝试。真正开始创作活动,那是一九三一年一月艾芜因参加缅甸的反帝运动被殖民地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