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体制要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一个过程,应处理好以下几方面问题。一、建立和健全产权制度市场经济可以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也可以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就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市场经济是我们的一个优势,可以更好地引导市场,使市场的调节更好地满足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但我们也应看到,我国现存的公有制形式也不是尽善尽美的,仍需进一步完善。我国现存的最大问题就是产权不明,产权制度不完善。传统的产权制…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道德体系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思想理论界面临着一个紧迫问题,这就是发展市场经济是否必然地以道德败坏为代价?市场与道德、效率与公平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如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体系,以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在开展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也面临着是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问题,人们必须正确审视传统道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对市场经济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把市场经济与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区分开来,揭示出市场经济不是社会制度范畴,而是经济体制范畴;强调市场经济必须与一定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把市场经济引入社会主义制度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崭新范畴;把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定位在国家宏观调控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上。这一理论突破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也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集体主义是我们国家最基本的道德原则,也是我们历来所倡导并实际奉行的一种道德精神。然而,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集体主义的社会主导地位却发生了动摇,某些人以适应形势变化为名,自觉或不自觉地淡化甚至放弃了集体主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集体主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位究竟如何?如何回答这类问题,关系着改革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市场体制的形成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我国政府体制的改革也必将随之进一步深入.有限政府为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这一目标模式的构想和确认,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的意义上讲,都意味着是对社会主义必须是单一计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那么,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底是具有什么样的目标模式呢?而且,人类经济发展史揭示,资本主义也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比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什么样形态的经济呢?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高度文明的经济,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和内涵所在.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具有一致性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指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标准,资本主Q可以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可以有市场经济.那种认为,市场经…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相制约。建立高效、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除了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制约外,还需要用道德舆论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一个国家的道德停滞不前,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不会持久和稳定;一个没有道德素质的民族是不能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也不能实现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因此,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规范,用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教育我国人民,武装全国人民的思想迫…  相似文献   

10.
许有伦 《中华魂》2008,(8):43-4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新型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根本区别是社会制度不同。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正确处理公有制与非公有制、计划与市场、效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社会现状以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来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候,应当同步考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寻找法律和道德的和谐,妥善处理可能出现的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表现在其主导思想、经济结构与经济机制三大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上,与一般的市场经济有联系,但也有显著区别。这也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现实内容,凸显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动态发展性;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在坚持自己主导思想的前提下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在具体的经济实践中创新与完善自身,在发展潜力、国际竞争力及担当国际责任上形成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指出: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作为基础性资源配置方式的经济,它不具有社会制度属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虽然同时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但由于各自的制度约束,两者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制度特征,和我国的国情特征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疗保障是从体制转轨到制度创新的改革历程表明: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与完善直接关系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能否基本确立;选择一个博各国之长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是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正>资源配置这个概念在我国过去很少提,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强调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第一个成功突破苏联模式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毛泽东时代留下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传统和极不完善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国文化素质中能商善贾的历史传统,都是中国突破苏联模式的有利条件.在计划经济体制潜力耗尽以前,"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危机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的领导是中国成功地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同志撰写的这篇文章,值得一读。刘吉同志以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了“宏观调控”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热点问题。他认为,宏观调控何时结束?提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分割的内在机制。国家宏观调控是与市场运作同时相依相存的,从而是无时无刻不在的连续过程,它永远没有结束的时候。当然,国家宏观调控的本身也要改变观念,彻底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响,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运作。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冷静、科学、全面地认识与解决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第一个成功突破苏联模式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毛泽东时代留下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传统和极不完善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国文化素质中能商善贾的历史传统,都是中国突破苏联模式的有利条件。在计划经济体制潜力耗尽以前,“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危机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的领导是中国成功地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国家的宏观调控于通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不等于放弃国家的宏观调控。在一定意义上说,越是发展市场经济,越要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利用经济政策,国民经济计划,经济法规和必...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有人认为,作为独立利益主体的企业,由于要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生产经营实体,追求利益最大化将作为自己经济活动的中心.因而,一向以执行国家财经法规为目的的会计监督也就可以弱化,甚至放弃.但笔者却不以为然,笔者认为,会计监督不仅仅以执行国家财经法规为目的,更重要的应成为企业内部自我约束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监督的职能不但不能弱化或放弃,相反,更应当进一步的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