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育龄妇女年龄队列中,15—19岁尚处于准婚姻和准生育年龄段。她们的婚姻、生育状况如何,对育龄妇女的婚姻、生育水平和人口增长具有直接的影响。近些年来,15—19岁育龄妇女的婚姻、生育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引起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关注.本文以1988年全国2‰人口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为依据,结合其它有关的社会学调查,对1970—1987年18年间中国15—19岁育龄妇女的婚姻和生育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变化的基本原因和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最近,如东县在国家和省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了全县15%人口的生育率抽样调查。这次调查是参照全国千分之一生育率抽样调查方案进行的,共抽取了基层单位1,153个,调查人口为160,832人,其中着重调查了15—67周岁的妇女57,050人。了解了婚姻、生育、节育及人口构成等情况,掌握了大量的生育率资料,为科学地控制人口增长,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依据。如东县是全国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比较早  相似文献   

3.
本文建立两时期婚姻搜寻模型,用以解释在性别间存在可生育年龄生理差异的基础上生育意愿对男性与女性婚姻搜寻行为以及婚姻匹配模式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CHNS(1993)抽样调查的微观家庭数据,通过构建两个计量模型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来分析生育率对婚姻匹配模式的影响。首先运用CHNS微观家庭数据对家庭层面中孩子数量与夫妻年龄差距之间的联系进行实证研究,对农村家庭的回归结果显示孩子数量与夫妻的年龄差距具有显著的关系,具体而言,家庭中每多1个孩子,夫妻间的年龄差距也随之扩大0.27年。其次从宏观的角度运用Difference in Difference(DID)的方法来分析生育政策对婚姻匹配模式产生的冲击效应,实证分析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生育率的变化对我国城乡地区婚姻匹配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后生育率出现了下降,家庭的生育需求受到抑制,造成了政策实施后夫妻初婚年龄差距的下降。在生育需求受到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更大的农村地区中夫妻初婚年龄差距随着生育率的快速下降出现了更为显著的缩小。研究结果表明生育需求是影响婚姻匹配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生育率的变化对我国城乡地区夫妻初婚年龄差距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1988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的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共调查了215万多人,其中重点调查对象为15—57岁的已婚妇女467,162人,全国抽样比为1.982‰。这次调查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已婚妇女的怀孕史、生育史,节育史以及婚姻、哺乳、计划生育等67个项目。为了分析利用这次调查资料,研究改革开放形势下我国妇女生育节育状况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为人口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有必要对这次调查资料进行质量检验。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地研究陕西省人口、婚姻、生育状况及今后人口发展趋势,我们和计划生育部门的同志一起,在1979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1978年陕西省十分之一人群的人口构成,育龄妇女的婚姻、生育能力及生育状况;按不同生育水平予测了陕西省今后百年的人口发展趋势;编制了1978年全省男、女简略寿命表。本文着重从陕西省育龄妇女婚姻和生育状况方面对人口再生产过程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期间,我国对人口生育状况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关于迁移流动人口中的生育状况研究,限于资料,尚不多见。1990年7月1日进行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取得了最新的人口资料,包括妇女的户口状况、迁移状况、生育状况及其文化程度、行职业、婚姻等。本文以妇女平均存活子女数作为妇女生育高低的指标。它是妇女进入育龄期以来生育状况的集中反映;与生育子女数相比,更能显示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在我国城市计划生育工作一直比较稳定的情况下,生育水平较前几年有所回升,所以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农村妇女的生育状况,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通过入户座谈的方式,调查了陕北某县(市)的350名已婚育龄妇女.从取得的资料来看,妇女的初婚(育)年龄普遍偏低,20~24岁组平均初婚年龄19.0岁,初育年龄20.2岁,如表1.  相似文献   

8.
<正> 结婚意味着一个新家庭的诞生,随之也产生了生育问题.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迟于法定婚龄(女20岁,男22岁)三年及以上结婚者即为晚婚,妇女在24岁以上生育者为晚育.由于各种原因,妇女初婚年龄仍然存在较大差别.初婚年龄与初育年龄、生育次数、流产次数等生育行为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国外一些关于初婚年龄与生育行为的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并不一致.我国由于存在着较大的城乡差别.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初婚年龄与生育行为之间的关系必然有它自己的特点.本文使用1991年10月进行的“当代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所获得的山东省的数据对妇女初婚年龄与生育行为之间的关系做出定量分析,并分别就城乡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当代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涉及山东省的十个县市的1440个完全家庭.调查向我们提供了每个家庭妇女的初婚年龄、初育年龄、生育次数、流产次数等数据资料。以下分别加以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孩次递进与生育间隔变化为主要特征的中国计划生育已推行了20多年,如何客观、历史、辩证地研究与分析中国妇女生育率,尤其是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妇女生育率及其变动趋势,正确估价计划生育工作在中国妇女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于帮助我们认清形势,总结经验,指导当前计划生育工作,以进一步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用排除育龄妇女年龄结构、婚姻结构与孩次结构影响,因而比妇女一般生育率与总和生育率指标能更准确地反映妇女实际生育水平,同时与中国现行生育政策联系最为密切的孩次递进比指标,对近20年来中国妇女生育率变动趋势与生育政策实际执行效果作一粗浅的分析。文中分析所使用资料为1988年中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于一九八一年一月至二月,组织部分军师计划生育办公室,对12109名部队男性青年进行了有关计划生育的六项思想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2109名调查对象都是年龄19至28岁、家在农村的男性青年。不包括家在城市或已有两个孩子的同志。在我们进行调查的十个部队里,凡是符合上述条件的,均可参加此次调查,没有作觉悟高低选择。在12109名调查对象中,我们又对其年龄、婚姻、生育状况等作了1000名抽样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对象中干部占2.96%,战士占97.04%,其中刚入伍的新战士占24.43%。  相似文献   

11.
赵跃进 《西北人口》2008,29(5):41-43,48
自上世纪70年代大力开展计划生育以来,陕西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人口生育率进入到低生育水平时期。进入“十一五”.陕西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总人口控制在4050万以内.确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00美元。本文将依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采用年龄移算法.对陕西省2006-2030年的人口发展规模、人口生育率、人口增长率、人口年龄构成变化、育龄妇女变化等进行科学准确的测算。提出了在低生育水平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大环境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者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农村妇女的择偶问题是关系婚姻、家庭与生育的大事,弄清她们的择偶情况,对于提倡晚婚晚育,实行计划生育有好处.1989年我们曾在湖北省襄阳、荆门、枝城、石首、潜江五县市农村进行过调查,现将其整理出来以供参考.一、农村妇女择偶活动的年龄择偶活动年龄的早迟会影响妇女初婚初育的年龄,早恋就会早婚,晚恋就会晚婚.对于农村妇女择偶活动的年龄.拟分已婚育龄妇女、有男朋友未婚育龄妇女及没有男朋友育龄妇女三个层次进行介绍,其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们采用无记名书面问答等方式,对五个单位的千余名青年进行了计划生育思想调查。通过调查,我们深刻感到,开展计划生育以来,新的思想和新的观念无情地冲击着我国旧的传统观念和旧的风俗习惯,特别是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触及到每家每户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人们对于婚姻、家庭、生育及其对社会影响的认识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心理活动之激烈,思想反映之强烈,都是前所未有的。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深入探讨人们的心理活动及规律,对于进一步贯彻党中央《公开信》精神,做好计划生育的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育龄妇女的婚育状况是相对于15—19岁女性人口的婚姻和生育状况来说的。因为这一阶段是妇女生育的主要阶段,其生育水平(生育率高低、生育胎次及其时间间隔等)直接影响着人口的增长,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所在。本文从白银市近些年来,特别是第三次人口普查(以后简称“三普”)和第四次人口普查(以后称“四普,’)的人口统计资料着手,对白银市现阶段育龄期妇女(15—49岁)的婚姻和生育状况进行了分析,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生育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们对婚姻、生育子女的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是影响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因素。解放以来,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人们的生育观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由于我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加上漫长的封建社会意识的影响,旧的生育观念严重地障碍着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因此,转变生育观念,是当前我们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迫切任务。就生育观念来看,当前主要存在两种思想:第一是旧的传统观念“无男便是绝后,断了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区三十年来生育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于1981年底对上海市区1931~1966年出生的妇女进行3%的抽样调查。抽样方法为系统整群抽样,应调查5,531人,实调查5,471人,调查率为98.92%。调查员为上海第一医学院卫生统计专业进修班学员及区、街道计划生育干部。调查员于调查前培训三天。调查项目有月经史、婚姻史、生育史、避孕情况及文化、职业等。所有资料处理均在国产719计算机上进  相似文献   

17.
积极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是农村计划生育管理机制的重大改革,是实行依法管理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的重要举措。必须提高认识,端正思想,积极稳妥地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提高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 一、提高认识,增强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自觉性 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是村民依照法律、法规及自治章程,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对婚姻、生育、节育等婚育行为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计划生育管理体制。 (一)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是计划生育工作管…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我国妇女婚姻、生育的历史与现状,考察计划生育工作的成果,为今后搞好人口预测,制订人口规划,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科学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经过一年半的充分准备,于1982年组织进行了一次全国(除台湾、西藏外)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19.
生育表是研究人口生育过程的重要模型,亦即是研究一批同时进入婚姻状态的妇女,从她们开始生育到她们生育最终结束所反映的生育特点及其规律性,从而为研究实际人口的生育过程提供重要的理论程式与技术规范。生育表的研究与编制,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发展态势的监控、人口可持续发展的观测、人口生育管理的规范化、计划生育工作中“三结合”的实施等诸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实用意义。一、资料及其质量本文所研究的生育表,系采用1995年中国人口1%抽样调查的四川人口资料为例,进行编制与分析说明,并按资料的地域范围和社会经济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情况,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于1989年3~4月,在全国6个省进行了妇女婚姻生育情况调查。黑山县是本次调查样本之一。黑山县位于辽宁省西部,1988年末全县总人口为625665人,土地面积为2486.5平方公里,是一个以粮棉为主的农业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