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EFL/ESL教学中 ,有些教师和学生在自觉和不自觉地追求语言的“真实性”。“真实性”如同“交流能力” (abilitytocommunicate)一样 ,是当今EFL/ESL 教学界中常见的术语之一。但是 ,“真实性”的含义是什么 ?它的含义是否对每个人都是相同的 ?而且 ,它是否是EFL/ESL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在教学中怎样去掌握 ?文章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是一个模糊、多义的范畴,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特征和表现。审美自觉是现代性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与现代性启蒙思潮的“理性崇拜”不同,审美自觉将“现代性”推进到了一个“感性解放”的阶段。现代唯美主义所主张的“为艺术而艺术”,推进了现代性视域中对于人类自由和艺术自由的理解。以“感性解放”为特征的“感性学”的建立是一种美学自觉,以“为艺术而艺术”为旗帜的现代主义则是一种艺术自觉。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有60年党龄的离休老党员,我从亲身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就必须真正做到“四个坚持”。一、坚持自觉学习,在思想上保持先进自觉学习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思想上的先进则是各方面先进的根基。这就要求我们离退休的老干部党员,要活到老学习到老,才能做到  相似文献   

4.
《彷徨·祝福》:“祥林嫂?怎么了?”“老了。”在前些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鲁迅全集》注解中,写的是“老了,即死了”。读后  相似文献   

5.
江菲 《社区》2004,(5):46-48
“一个人得了小病就把他杀了吗”华新民逛院子,特别要看看厨房和卫生间,还要拍下来。她要让那些攻击四合院的人看到:四合院不是又脏又乱,而是安静又舒适的。人们为什么不去想四合院变成大杂院的根源?她不停地问我:如果四合院依然像以前是一家一户的,怎么会有私搭乱建?如果人住多了,有关部门重新安置,又有谁会愿意一家几代挤在小窝棚里?老人们回忆,解放前,胡同里是没有公共厕所的。院门一关,四合而居,家家有一口上水井,一口渗水井,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有的老宅院的澡盆和厕所已用了近百年。“文革”中大批人口迁入这些老院子,房子不够住,于是…  相似文献   

6.
在现行的哲学教科书中大都把“能动地反映世界”视为意识的能动性,即认为“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笔者不同意这一观点,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一把“能动地反映世界”视为意识的能动性,这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何为“能动性”?对此毛泽东曾明确地指出:“自觉的能动性,说的是自觉的活动和努力,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这里讲了两层意思:一是能动性是一种自觉的活动;二是这种自觉的活动是只有人才具有的,人是这种自觉活动的主体,其他任何物都不具有自觉能动性。据此可以看  相似文献   

7.
阎真的小说《沧浪之水》自问世以来,以其反映市场经济情境下知识分子被迫蜕变时艰难的心理挣扎而引起了知识界的强烈反响,知识分子蜕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知识分子的蜕变首先在于其权力、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的下降,这也是近百年来的事,源于自“五四”中国社会第一次历史转型以来的反传统思潮、社会运动。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几千年文明中,传统精英知识分子“士”的地位远高于普通民众,这从“天地君亲师”、“士农工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即可体现出来。“五四”以来的启蒙先锋吸收了西方的民粹主义思想及其伴生物反智主义思潮,而正是民粹主义思潮和运动使中国知识分子逐渐地、不自觉地失去“士”的高高在上的地位。知识分子蜕变的第二个社会根源,应当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去挖掘。第三个原因应该是价值观念的转换,或者说是西方话语霸权对儒家话语霸权的入侵、置换。知识分子往往是社会的精英和理性思考者。一个社会失去了精英,文化由谁书写?精神由谁传递?理性何在?世俗是一种非理性的理性,是短浅的。如果仅仅追求世俗化的理性,那么一个民族的文化就失去了精神底蕴,最终整个民族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文化意义的发展。就连阎真都不自觉地意识到:“那些看清了真相的人实际上是在一种更高的真实中迷失了,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赢家,也是最大的输家。”  相似文献   

8.
在“深圳法院系统掀起反腐风暴”的新闻中,有一个小标题特别扎眼:“人民满意的好法官”被“双规”。我相信很多人都会不解,一个“人民满意的好法官”,怎么会被“双规”?如果他是个“坏法官”。人民就不会“满意”,既然“人民”已经“满意”,他就没有理由被“双规”。到底是有关部门不该“双规”?还是人民不该“满意”?  相似文献   

9.
现在与过去 现实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如下一些情况 在督促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时,有人说:“老干部坐着领离退休费,还争什么待遇?” 在谈到要尊重老干部时,有人说:“老算啥?老干部老,是他妈生得他早!” 在宣传老干部的历史功绩时,有人说:“别罗嗦了,我不爱听这一套!” 这些恶言恶语,不要说老干部,就是每一个正常的人听了,也会寒心的。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学生宰予“昼寝”,孔子骂他“朽木不可雕也”。(《论语·公冶长》) “昼寝”是什么?白天睡觉吗?不像。宰予如果白天睡觉,是偶然还是经常?如果是偶然,作为一个教育家,孔子就应该先问一问,是病了,还是昨夜有事睡得太晚?如果是经常,从孔子的语气看,又不像宰予犯有前科的样子。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我是一个即将退休的专业业务人员,自觉精力充沛,打算在退休以后成立一个正当的协会,为社会提供诸如“心理健康咨询”、“法律宣传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请问,法律对此是如何规定的?需要办理什么手续?读者:李刚  相似文献   

12.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老回回”,本名马守应,陕西绥德人,因是回族,故诨名“老回回”。“老回回”是一位较为杰出的农民起义首领,对明末农民战争作出过历史贡献,是位值得研究的历史人物。 关于“老回回”最终结局怎样?史籍或多缺载,或语焉不详;而《鹿樵纪闻·闯献发难》则载他最后于淅川“病死”。 当前,在有关研究老回回的论著中,有的同志沿用旧说,认为马守应最后“因病逝世”,  相似文献   

13.
如果你总是在等待机会,那么你将永远得不到机会;如果你总是一次次地为自己寻找借口,那么你的最后一个借口将是——“我现在已经太老了。”有一个人常常抱怨上帝的不公,埋怨自己的生活缺乏机会。  相似文献   

14.
“老玩童”,是朋友送我的绰号。老玩童也好,老玩闹也罢,我都乐得接受。因为“玩”让我受益匪浅,何乐而不为呢?我马上就要从工作岗位上“退居二线”了,但精力仍很充沛,每天积极工作,一年四季出满勤,风雨无阻。难得到老我的身体状况都良好,从没歇过病事假。究其奥秘,还得仰仗这一个“玩”字。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第三回里写史进到渭州找师傅王进,在茶坊里遇到鲁达,鲁达告诉他:“酒家听得说他在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处勾当,俺这渭州,却是小种经略相公镇守。”这“老种”和“小种”究竟指谁?两人是什么关系?小说对前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老“海归”PK回国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海归”崇尚“魂商”,“新海归”追求个人价值,他们是在不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两代人“新海归”、“老海归”是近几年出现的新词,成了人们对不同时间段留学回国人员的习惯称谓。新、老海归在学业、成才、就业、创业等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工作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未来的发展和前途,“新海归”们最想要什么?面对后起之秀们的冲击,“老海归”们又在想什么?由此引发出一场“新”“老”海归的PK。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相亲,我拿到照片一看是美女,所以去了。但到了后我才发现,对方本人比照片至少老10岁。我问:“您真是23岁(不自觉地使用了‘您’字)?”她点头。我说:“怎么看着您不像呢?”我要求看她的身份证,被拒绝。她作娇羞状说:“我记性不好,不过那也不是太久前的事情,其  相似文献   

18.
可乐餐厅     
吓跑啦爸爸考儿子:“树上有两只鸟,用猎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儿子说:“一只。”“笨蛋!那只鸟还不吓跑了。再考你个简单的,如果还答不上来,小心你的屁股!”说完,爸爸又出一题:“屋里只有你一个人,我进来后共有几人?”“爸爸一个人!”儿子回答。“啊,怎么是一个人呢?”“把我吓跑了嘛!”儿子说。文盲老师对毛毛说:“你举一个文盲的实际例子。”毛毛说:“苍蝇如果不是文盲的话,就不会明明看到胶纸上写着‘灭蝇’两个字,还硬生生往上面落了。”拥挤老师给学生们讲述月亮:“月亮很大,上面能容得下千百万人。”万尼突然叫起来:“那当月亮变成月…  相似文献   

19.
我们常用“换汤不换药”来讽刺这样一类人:明明情况变了,环境变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变了,却还沿用老思维,老套路,不肯做进一步的学习、研究,不愿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变化.如果迫不得已,硬要变的话,至多在形式上做一点文章,把“汤”换一下,“药”是不变的.我们还常用“旧瓶装新酒”来赞赏另一种思维方式:新的总可以压倒旧的,在旧瓶还不能完全被打破,新瓶还没有生产出来时,用旧瓶装新酒是废物利用,利国利民利已.的确,用“旧瓶装新酒”符合辩证法,应该提倡、鼓励,但在提倡(鼓励)的同时,笔者保留一点怀疑:这个“新酒”是新的吗?是形式上的“新”,还是实质上的“新”?如果是实质上的“新”,当然应当受欢迎,如果仅仅“新”在形式,“喝”了这种酒,岂不让人倒胃.千万不要把“旧瓶装新酒”弄成“换汤不换药” 了.  相似文献   

20.
把杯子放下     
在一次关于生活艺术的演讲中,教授拿起一个装着水的杯子,问在座的听众:“猜猜看,这个杯子有多重?”“50克”、“100克”、“125克”……大家纷纷回答。“我也不知有多重,但可以肯定人拿着它一点都不会觉得累。”教授说,“现在,我的问题是:如果我这样拿着几分钟,结果会怎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