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论网络社会问题及其社会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一个全新的基础上重塑了人类文明,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时代——网络社会时代。但网络技术是把双刃剑,它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带来冲击。网络社会问题由此产生,并对道德、法律等传统社会控制手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民族文化、个人控制以及国家主权形成了巨大冲击。由于网络社会具有不同于传统社会社会控制的特点,要求我们对挑战积极回应,建立适应网络社会的新的社会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化视野下高校德育教育模式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文化给高校德育带来了一系列的新情况,也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网络文化的特点,开辟高校网络德育教育的新途径,并对网络文化进行净化与提升的同时促进大学生的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给人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等领域带来巨大变革,同时,也使人类政治生活发生重大变革,对政治过程、政府管理、公共决策、国际关系等领域都产生深刻的影响。特别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政治对现实政治的影响更加明显和强烈。网络政治不仅直接影响着现实政治生活的过程本身,而且深刻影响着政治生活的深层结构和内在逻辑,开始塑造一种全新的政治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与现代文化的关系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信息的占有程度、传播方式、整合利用特点的变化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文化形式,随着信息收集、占有、发布、传播方式的逐步发展,人类文化形态和产生机制及内容也都发生着变化.当然,任何技术都是双刃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同样会给现代人类文化生活带来新挑战.  相似文献   

5.
网络的产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方式、情感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哲学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理应关注网络化趋势带来的变化,用哲学观点看待网络问题.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政治认知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就是大学生对政治体制、政治权力、政治规范、政治功能等方面的认识、评价和判断.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日益普及,带来了独特的网络文化.由于网络文化有方便迅捷、即时互动、高度共享等特征,使得大学生对我国社会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产生了极大兴趣.但是,网络也给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网络文化带来的冲击,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促进我国社会的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文化发展成为影响当今文化生态的重要力量,构建起了一个全新的文化时代。新时代的到来不但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猎奇、学习、交流的机会,也给传统主流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面对如此复杂、多元的文化现象,如何通过法律法规引导、规制和保障网络文化有序传播,推动网络文化朝着法治方向健康发展,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计算机普遍应用的今天,网络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每一个方面。网络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本文阐述了网络犯罪的概念、特点,网络犯罪的具体类型,分析了引发网络犯罪的原因,提出了网络犯罪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关于网络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分别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以及人类进步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网络技术对社会的影响。面对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挑战 ,作者提出要加强对网络社会的研究 ,端正人们对网络社会的认识 ;运用制度创新去解决网络社会的矛盾 ;正确处理网络社会带来的文化与伦理难题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化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作为网络时代产生的新兴文化范式,以其交互、共享、虚拟现实性等特点迎合了信息时代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还对传统文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但同时也为社会环境、文化建设带来了诸多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当前,“互联网+”思维方式已经影响到了文化产业的各个环节,文化产业处在一个全新的转型期,利用“互联网+”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是未来文化产业研究的方向和发展趋势。从传播和经济的视角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的社会结构变革,探讨“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新业态特征:融合、连接、众筹。并在“互联网+”背景下探讨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与发展,网络精神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表现形式,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果缺乏积极健康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很容易在网络中迷失方向.因此,大学生网络精神文化的培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构建民族性、科学性、交互性的网络精神文化,为大学生成长与发展提供优...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的数字图像带来了社会文化新的发展空间,数字图像以其逼真、形象、快速、虚拟的特点成为我们这个读图时代的宠儿。数字图像是视觉文化的一个构成元素,当然,视觉文化不只是艺术,凡是人们可以通过视知觉感受而直接获取信息与解读意义的文化样式都可以纳入视觉文化的范畴。这种新的文化形式,促进了人们思维能力的提高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网络无政府主义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文化中的无政府主义倾向是伴随互联网普及而逐渐兴起的,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危害较大,在网络中已经催生了黑客、闪客、网络暴民等表现形式.它的产生有着独特的物质技术基础、社会历史和时代文化根源,目前已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工作机制和教育者的权威性等方面带来了挑战.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从技术制度、教育等层面来系统应对,同时促使思想教育工作者利用网络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通过多种途径树立权威,推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并逐步形成预警、心理干预和对话机制,以建立完善解决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反映并影响着大众的文化意识.基于达尔文进化论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模因论为研究网络语言的词汇特点提供了新视角.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借用成功模因的三个标准和四个生命周期等理论来分析网络语言词汇的特点;从强势模因和模因复合体两个层面以及模因的表达、传播两个阶段来解释网络语言作为强势模因、成功模因的可能性、合理性和优势,并总结了网络语言模因的两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交往互动中对自己所属群体文化的接纳、认可和归属的一种心理倾向和情感态度。中华文化认同的内容在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的自觉认同。西方文化的渗透、社会流动性增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互联网不良信息加速传播等因素使当代中华文化认同出现危机,从加强教育、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区域协调发展、发挥网络导向作用等方面强化中华文化认同,进而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优势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驱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曾有两次明确提出了文化纲领一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二是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文化纲领都坚持了文化形态的三原则,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但反映的却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代、不同时期和不同地位的文化建设任务.两者之间既有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又有特质与内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作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唐宋词以娱乐大众、表现日常生活为创作旨归,借助于商品流通的渠道广泛流播于民间,这是对以"传道"、"言志"为核心的传统文学观的反叛。曲子词包括商业功能、娱乐功能和社交功能在内的各种社会功能,不但丰富了当时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后代"流行歌曲"的蓬勃发展确立了成功的典范。并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唐宋词赖以繁荣的动力,也正来自于这些社会功能的不断发展和强化。  相似文献   

19.
作为网络流行文化的重要载体,网络语言在民众中逐渐释放出巨大的影响力。同时,作为流行文化主要参与者和使用者的青年,对流行文化的创造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全面了解网络语言,熟悉并创造性地学习网络流行文化,不仅可以使网络语言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还能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对民族文化也是一种有益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青年网络流行语,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被拥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网民流传、熟知并广泛使用的词、词组和超出短语层面的言语表达单位。青年网民利用网络流行语展现自我,参与社会生活,关注现实。因此,青年网络流行语是草根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复苏和发展,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当下,青年网络流行语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故应通过对青年网络流行语的监测了解青年,运用青年网络流行语以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引导青年网络流行语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