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济永先生《 <背影 >里的“背影”解读》将“背影”解读为“母亲的形象”的观点及其“泛性论”的批评方法值得商榷。笔者从作家的创作方法、直接动机、叙述细节、审美心理四个层面分析所得结论是 :假如将朱自清的散文看作浊浊尘世中的一湾碧影 ,他在散文中所饱含的诗学理想和至真至美的情感就是那源源而来的活水 ,加之作家对自我的反省和对人性的反思的表现 ,使作品中处处弥漫着人性的温馨。笔者提倡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审美解读与批评。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背景、写作背景入手 ,对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进行了新的解读 ,并对其艺术性和审美意向进行了剖析 ,体现了文学评论中新视角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清新隽永,全文父子之情溢于言表,曾被多次译成英文。以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来解读张培基和杨宪益的两个英译本,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背影》的思想内容,也有利于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4.
薄培林 《南都学坛》2007,27(3):68-70
朱自清的《背影》作为文学史经典,“于朴实中见情致”,为回忆性散文提供了一种足资垂鉴的范型。虽然对于它的阐释已几乎达到饱和的程度,但经典是说不尽的,它依然留有很多再解读的余地和空间。诸如关于此类散文的叙事范型、本文潜在的主题阐释、行文结构和人物形象构筑手法,以及写作的思想背景等方面均可做出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在解读文学作品 ,尤其是散文时 ,一定要紧扣作者本人的情感世界 ,理解其人其文。在一些基本概念的界定、理解上务必要做到科学、准确 ,建立起科学的研究方法与严谨的研究学风。对于西方批评理论 ,我们应该通过中西整合成为我们从事学术研究的理论支撑。不加选择地“拿来” ,必然要造成对文本的误读与曲解。对于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的研究也应如此  相似文献   

6.
背影     
背负着六十年的人情世故沧海沉浮这背影在风里雨里在记忆中踯躅 这弯弯的背脊  相似文献   

7.
背影     
在我心中有一个高大、挺拔的背影。一想起这个背影,就有一股暖流涌遍我的全身。那就是我的爸爸,一个给我温暖和慈爱的人。有一次,妈妈出差,要好几天才能回来。于是照顾我和姐姐的责任就都落在了爸爸的肩上。早上,为了让我们姐妹俩能吃到可口的饭菜,爸爸早早起床,忙着做早餐、买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一种对《背影》的误读,从朱自清的哲学观、创作观出发,证明朱自清对父亲的感情是纯 真的父子之情,从而否定所谓《背影》“体现了作家潜意识的女性意识和需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朱自清的生活观、创作观出发,论证<背影>抒发的是父子挚情,从而否定蒋济永所认定的<背影>"就是作者潜意识里女性意识投射的结果"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0.
运用司显柱的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对《背影》原文进行语域分析,从语场、语旨和语式的角度进行解读。从译文相对于原文的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偏离得出译文翻译质量的一个总体评估,并说明评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