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双循环视角下贸易开放与区域劳动力市场重构的关系,文章基于开放的多区域空间一般均衡模型,以中国加入WTO作为贸易开放冲击准自然实验,采用三重差分法考察了贸易开放带来的国际需求冲击对不同规模城市劳动力市场工资调整和就业调整的异质性。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带来的国际需求冲击显著促进了城市工资增长和就业增长;在面临国际需求冲击时,大城市由于较小的劳动力供给弹性表现为更多的工资调整,而小城市则因为较大的劳动力供给弹性表现为更大的就业调整。在国际需求萎缩的大环境下,小城市比大城市需更加重视融入国内大市场以降低劳动力失业风险。  相似文献   

2.
论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是通过提高东道国金融体系的效率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但其效益的实现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因此发展中国家要抱着谨慎的态度选择恰当的模式、步骤与时机来实行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  相似文献   

3.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创新是事关中国经济发展和未来竞争的关键,“双循环”与创新关系密切、相互促进。将“双循环”和创新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厘清“双循环”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双循环”如何促进创新,以及创新如何促进“双循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具体而言,“双循环”需要构建多层次创新系统、打造全要素创新类型、培育多元化创新主体作为支撑。从“双循环”促进创新的角度来看,国内大循环通过扩大市场规模、促进市场竞争、优化需求结构、加快市场整合推动创新,国际循环通过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以及“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促进创新。从创新促进“双循环”的角度来看,创新通过驱动高质量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国内大循环,通过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稳链强链补链促进国际循环。因此,应充分发挥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在推动创新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功能,同时坚持以创新持续赋能“双循环”。  相似文献   

4.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强的形势下,习近平在明确国内循环为主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的新型格局。对于国内与国际双循环如何实现良性互动,首先对自由贸易区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界定,提出了中国自由贸易区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啮合点”,并从中国自由贸易区区域价值链构建、市场规模扩张、一体化深度加强、自由化程度提升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最后,从自由贸易区建设角度提出了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政策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桐油进入国际市场后,其用途不断地被发掘出来,它不仅成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更是被广泛运用于军备方面,这使中国的桐油贸易如日中天,桐油成为了国民政府重要的经济物资和创汇来源。广西作为中国桐油一个重要的产区,在“经手人物”的经济交往中,桐油的贸易网络和市场逐渐形成,广西省政府的统制措施则进一步整合了桐油贸易市场,促进了广西桐油贸易及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送旧局、处变局、迎新局的压舱石,农业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新话题、新课题。通过厘清农业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发现,在历史阶段,农业曾扮演了工商业资本积累的来源、国民经济的蓄水池、战略市场后备资源的角色;“双循环”作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需要把握工业与农业、城镇与农村、农民与市民、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四对关系,明确农业与工业服务业融合、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收入分配、农业国际化四大战略任务;通过对农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的分析,从理论上梳理出农业、工业、服务业之间的产业链循环,农户、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之间的价值链提升,国内国际农产品的供应链稳定,农村市场挖掘与城镇农产品消费之间的关系。在路径选择上,要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围绕中国并连接世界的农业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衔接供需两侧,融合城乡发展,形成农业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兼具经济一体化和股市快速发展双重特征的经济体,中国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研究样本来考察经济一体化与股市联动性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运用多元GARCH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剖析经济一体化对股市联动性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在1991至2007的17个年份中,在中国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下,中国、美国和中国香港三地股市的联动性越来越强,中国证券市场日益溶入全球资本市场.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金融自由化、贸易自由化和经济趋同化三个维度对股市联动性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探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情形下,收入差距、消费内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匹配了一套高质量收入不平等国际数据,并使用经典模型验证了数据的可靠性,进而从理论层面分析“外循环”和“内循环”发展模式下“收入不平等—消费内需—经济增长”路径,在经典模型中引入内需变量,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系统GMM)方法进行研究。发现以“外循环”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下,收入不平等加剧与内需占比下降同时发生会促进经济增长,以及以“内循环”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下,收入均等化与内需占比上升同时发生也会促进经济增长。立足新的发展阶段,应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9.
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全球扩展是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不断深入的主要表现和推动力,跨国公司进行全球行业整合是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主要手段,本文拟从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和价值链理论来探讨跨国公司行业整合的动因、内容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尔提出的内生劳动分工经济增长模型在众多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具有其独特的视角和方法.一方面,与罗默等人通过知识的外部性、人力资本积累或物质资本积累来揭示收益递增或不变的经济增长模型不同,贝克尔特别强调了劳动分工在整个增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将劳动分工、协调成本和知识这些重要的变量整合在一个模型中,作为内生变量共同解释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与以超边际分析为工具的杨小凯分工演进模型不同,模型依然采用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这一模型比较适合于用来解释区域经济增长水平的差异.当然,这个模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市场、协调成本、一般知识等项目的定义不够清晰,有必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二重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对内开放水平具有不同效应: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则该国内部地区间产业规模的差距先扩大后缩小,故较低或较高的对外开放水平都有利于地区间平衡发展;提高对内开放水平,则该国的产业规模始终增加,但地区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从福利角度看,如果一国逐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则该国内部不同地区消费者的福利变化方向是一致的,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外国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则不断提高;如果一国逐步提高对内开放水平,则该国内部不同地区消费者的福利始终增大,而外国消费者的福利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传统的解释是建立在瓦伊纳的《关税同盟》一文中提出的一体化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上的。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降低交易费用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的内在因素,在完全的自由贸易无法实现的条件下, 为降低由于制度缺陷所造成的交易费用而产生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而不断降低的交易费用将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作为深化东亚区域合作的新起点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其成功签署能够助力中国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构建,能够为实现亚太经济一体化提供新动力。从国际经济形势、中国实际情况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出发,对RECP发展与现状进行描述,进一步从RCEP如何促进国内大循环、RCEP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理论机制、RCEP潜在经济效应、依托国内大循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区域价值链视角,研究RCEP推进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路径。研究认为,中国需要在深耕国内大循环提质扩容和国际大循环内外联动的双循环战略目标下,进一步消除国内市场壁垒,发挥传统产业和大市场优势; 进一步构建完整高效的内需体系,在消费和投资两个层面释放中国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潜力; 进一步构建包括高中低端的完整产业链,建立协调的区域性产业链集群,加速形成国际区域经济比较优势; 进一步激励资本进入创新研究领域,在信息数字化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实现科技强国,依托自主创新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多哈回合谈判的失败,在可预见的将来,要重新创建一个广泛承诺的多边谈判议程已不太可能。但在多边贸易协议框架内,仍有一些领域存在达成共识的可能和共同努力的方向;在区域贸易协定中,仍有继续扩展和深化的空间,并存在一些新的努力方向。我国应把握当前世界贸易法发展趋势,合理自我定位,积极参与规则谈判,正确处理多边与区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球自由贸易体制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国际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以 GATT\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下 ,区域经济组织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自从西雅图会议失败以来 ,当前的 WTO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 ,世界经济体制究竟走向全球的贸易自由化 ,还是趋向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以 WTO为代表的全球贸易体制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经济国际化、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都是世界经济学中特定的科学概念,各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但它们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发挥作用,中国企业应抓住机遇、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行政管理体制作为上层建筑,其创建、调整及改革的动力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当前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潜在经济社会利益的诉求是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动力,但对具体实施路径的分析却存在较大差异。在梳理既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策略和路径,并指出其中的关键问题。在上述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提出梳理既有法律法规体系、构建区域共同市场规则等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斯密-杨格定理谈区域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工与市场间的互为决定和依赖关系及其循环互动效应,是认识把握区域一体化问题的理论基石.区域一体化的本质特征是地区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产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空间不断拓展,也就是分工与市场间形成了反馈互动的正向效应.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一体化具有同向性.一切旨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行为、制度安排都应着眼于深化地区分工、整合国内市场,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最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高速增长,全球服务贸易格局出现不均衡发展特征。对当前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分析当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中国在“十四五”期间推进国际贸易发展的路径。研究认为,中国在服务贸易方面存在逆差,且逆差在不断扩大; 就具体服务行业而言,中国在诸如建筑、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方面发展形势较好,但在旅游、留学方面存在较大逆差,原因在于中国总体经济发展较好使得国民拥有更多收入购买境外服务,并且中国部分服务基础设施国际化尚有不足。研究还认为,随着数字贸易兴起并在服务贸易中扮演愈加重要的地位,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带来新机遇,中国需要围绕扩总量、调结构、找亮点、树特色、减逆差5个方面发展服务贸易,在减少旅行服务贸易逆差的同时,重点发展数字贸易,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并主动争取服务贸易相应规则制定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