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民币由区域化到国际化:理念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在认识上有所提升,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利益、人民币区域化及其意义、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与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关系、亚洲国家对亚洲货币合作以及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现实要求等问题厘清认识。在此基础上,中国应选择的现实路径是:一方面积极参与和重新审视现行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提出更务实和有价值的改革方案;另一方面,应加快推进人民币周边化和区域化,并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在可能的条件下为推进"亚元"作努力,并进而为现行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转变成以美元、欧元、亚元为主体的公平、公正、有效的、多元的国际货币体系作贡献。  相似文献   

2.
国际货币的网络效应是一国货币获得国际货币地位并得以维系的基础,网络效应从理论上解释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但是当前网络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阐释仍然缺如。以石油美元为切入点,梳理石油美元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分析美国是如何通过对石油生产的控制,配合国内深度发达的金融市场,使得美元全面主导石油的计价权、定价权、交易媒介、结算货币、风险管理、富余资金投资等多个领域,从而形成了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国际货币网络效应的基础; 进一步分析了石油美元体系潜在的脆弱性、近期涌现的石油贸易去美元化现象及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研究认为,鉴于目前以石油美元体系等为基础所形成的网络效应,以美元为主导的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 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应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等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促进大宗商品计价、定价与贸易结算等人民币化,培育人民币使用的网络效应。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国际货币战略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指出随着欧元区的形成、美元化的出现,东亚国家迫切要求建立亚洲货币一体化.在这种区域货币一体化趋势下,我国应该审时度势,树立人民币国际货币战略,这是中国以大国姿态积极参与金融全球化过程的一种必然选择.建议当前应分三阶段实施人民币国际货币战略.近期目标是实现意愿结汇,推动人民币经常项目完全自由兑换.第二阶段是选择最佳路径,谨慎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第三阶段是推进人民币成为亚洲支点货币,促成亚洲货币区形成.借鉴欧洲货币联盟实践经验,提出通过中日货币合作,构建亚洲多重货币联盟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美元域外管辖的扩大使得多家中国企业、金融机构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因触犯美国单边经济制裁立法、《反海外腐败法》而受到美国制裁。在美国通过美元连接点扩大域外管辖的背景下,“去美元化”(De Dollarization)成为一种趋势。随着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货币,人民币将在国际结算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贸易中人民币被认为将成为美元的替代货币。因此,我们一方面需要考虑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如何建立起配套的金融监管制度;同时,“去美元化”进程中中美两国利益的冲突、中国的战略选择也对我国立法者、政策制定者提出新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研究美国基于美元交易建立域外管辖的立法、司法实践,将为我国完善金融监管立法带来思考与启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合作不仅要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接轨,还要打造新的全球化“双循环”枢纽节点。面对中美贸易战的升级和后疫情时代的新形势,“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企业需要采用新的国际化理念,提升生态位,适应新的发展格局,转变发展理念,优化国际与国内供应链的生态系统,保证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可控,实现可持续发展。“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建立国际与国内双循环的枢纽机制,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出发,创新制度化“共生”发展模式。研究企业生态位优化算法是分析“双循环”供应链合作生态系统有效性的方法,针对目前“一带一路”企业供应链合作存在的“孤岛”问题与不足,对企业生态位的重叠度和宽度进行算法优化。通过算法优化与验证,创新国际“双循环”供应链合作新模式,适应国际国内变化新形势,建设“一带一路”供应链的“双循环”生态系统,以对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发挥国际国内大循环产业的枢纽节点作用,提升“一带一路”我国产业生态位和企业生态位,从而推动我国“一带一路”产业“双循环”供应链合作生态系统的新发展,形成“一带一路”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通过2004—2017年的国际面板数据,运用带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GML指数,用其衡量“一带一路”沿线31个国家的绿色发展水平,考察中国OFDI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检验“一带一路”国家是否成为中国的OFDI的“污染避难所”。结果表明:中国的OFDI显著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水平,通过工具变量处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仍然成立,验证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非是中国的OFDI“污染避难所”;分样本估计结果发现,中国的OFDI对亚洲国家的绿色全要素增长效应大于欧洲国家;通过引入基础设施水平和能源利用水平两个变量,发现基础设施水平和能源利用水平在中国的OFDI改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水平中起着显著的中介效应,说明中国的OFDI可以改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水平和能源利用水平,促进其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7.
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重要全球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十年的历程,主要可分为完成“一带一路”总体规划的顶层设计阶段和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走深走实阶段。在这十年期间,“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了政策沟通、加强了设施联通、推动了贸易畅通、促进了资金融通、增进了民心相通,使得国际共识范围不断拓展、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经贸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多元项目合作不断深入,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共建“一带一路”十年实践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高层引领与分工协作相结合,坚持以市场化原则为导向,坚持以创新开创合作新局面。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未来要从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发力:凝聚共识,深化国际合作;战略衔接,优化区域布局;夯实平台,释放市场活力;创新包容,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更好地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任务,推动“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布局优化是应对西方数字霸权、契合“一带一路”沿线广大发展中国家诉求、构建国内国际市场循环畅通新发展格局等的现实方案。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一带一路”沿线支撑新发展格局构建的数字经济基础薄弱、“一带一路”沿线数字经济布局优化有待对标好新发展格局的具体任务、“一带一路”沿线数字经济布局优化面临的主要风险制约新发展格局构建等难点。基于此,拟提出如下破解方案:一是筑牢“一带一路”支撑新发展格局构建的数字经济基础;二是构建凸显新发展格局目标任务导向的“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布局优化新格局;三是推动形成有利于新发展格局构建的“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布局优化的风险应对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中国适应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变化,回应国际社会对优质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期待,结合自身产能优势和历史资源禀赋,于2013年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的不断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卓越成就,实现了深化中国对外开放格局、输出国内优势富余产能、传播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经验、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等重要使命。但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看到了亚非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益和政治意义,宣扬“债务陷阱论”,推出“蓝点网络”计划、“重返更好世界”倡议和“全球联通欧洲”计划,等等,运用西方国家在金融治理体系中的优势地位,限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发展。文章认为,中国政府应通过以下举措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行稳致远:第一,积极回应“债务陷阱论”等争议性话题,为潜在的债务违约风险做好预案;第二,挖掘本国优势,避免零和博弈,推动中国基建标准“走出去”;第三,发挥主要国际组织作用,完善国际金融监管机制,建立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增强人民币国际影响力,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治理结构支持。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关键抓手。扎根于中国大地,立足于国家需求,构建以增强国际影响和服务社会发展为目的的高等教育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应有之义。然而,受限于外部环境、规范建设与发展要素等方面的挑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体现出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现实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推进需要从理念、制度、内容等方面破解困局,发展根植于中国特色文化的在地国际化形式,推动以建立长效人才培养机制为目的的制度体系建设,优化“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对外开放发展格局,实现大学国际化水平的稳定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区域在中国的国际经济合作格局日益重要,高质量对接"一带一路"市场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之一。在短期内,金融服务、产品贸易和设施联通是中国能够对接"一带一路"市场的切入点。鉴于可切入领域的差异,创新切入机制与运行机制能够使中国与"一带一路"市场获得双赢。新型的切入机制主要涉及构建跨域产业链、以分享模式推进的设施联通以及以共享模式对接农业、金融和电商等方面,相应地形成包括产业发展、人民币双边结算清算、亚投行业务创新和文化经济互动等内容的新型运行机制。从我国的角度看,创新对接"一带一路"市场的机制有助于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经济效率、完善人民币国际结算体系、稳固中国与"一带一路"市场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油气资源是当今世界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中亚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同时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优势,以美国、俄罗斯为主的一些世界大国纷纷参与该区域的油气开发,彼此之间展开油气领域的竞争与合作。油气竞合背后体现的是国家之间的政治博弈。面对这一形势,中国需要处理好“两种关系”、重视“两种利益诉求”、利用好“一个纽带”和“一个平台”,即:有效平衡中国与美国、中国与俄罗斯在中亚油气合作中的关系;重视印度与日本在中亚油气合作中的利益诉求;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纽带作用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平台作用,从而确保我国能源战略的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3.
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10个主要因素中包括人民学习的热情和致富的愿望,对新技术和创新的热情,稳定的政治环境,国际和平,外商直接投资,货币稳定,与美国的贸易顺差以及对外开放等。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中仍存在着长期和短期的挑战。最近中国汇率政策的变化并不是一个巨大的转折,人民币在短期内大幅升值对中国和世界都不利。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石油天然气消费量逐年增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油气资源消费国。实施石油天然气人民币战略,建立石油天然气人民币体系,推动人民币在国际油气贸易和投资领域上发挥计价货币、结算货币和投资货币等重要职能,既是中国规避“亚洲溢价”、提高国际油气市场话语权、增强中国油气资源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中国与国际社会共同发展的现实要求。当前,需要通过完善跨境人民币结算体系、建立区域性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启动油气贸易和投资示范性项目、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等措施,稳步推进石油天然气人民币战略,最终确保中国石油安全,服务中国经济发展,提高中国国际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路径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纽带,双向直接投资的发展战略和路径面临重塑和调整。研究认为,应当以推动新时代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目标,提高双向直接投资的质量,畅通供应链和产业链; 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依托,通过更高水平的双向投资带动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水平的提高; 建设高水平自贸区和自贸港,提高对外开放标准,更高质量吸引外资,提升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技术含量和自主性; 在畅通要素流动领域,建立更加完善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更高标准的要素流通市场体系,降低制度性交易费用,提高生产率和对高质量外资的吸引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从"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现状以及重要意义方面进行研究,在中国如何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方面笔者提出了:不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更加关注实体经济发展,加强经贸与技术领域的深度合作与交流;加强政府间的国际合作,建立政府间的高效沟通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国产业布局,提高全球治理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升值与人民币国际化的互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处于经济起飞阶段的中国,人民币面临着升值和国际化的两大趋势.稳定而坚挺的人民币币值会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而人民币国际化要求人民币币值稳定而坚挺.国际经验表明,货币升值和货币国际化是两把双刃剑,必须谨慎利用二者之间的互动,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可能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对“一带一路”经济带交通网络及国家经济联系的研究是推进沿线国家合作相通的基础,基于 GIS 空间分析技术,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一带一路”的空间可达性,进而引入引力模型,测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强度,探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空间结构及引力格局划分方法。研究认为,“一带一路”中国地区主要节点可达性空间分布具有“通道”型空间特征;西安是“一带一路”起点地区的质心城市,承担了中国境内大部分区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内国家及地区的联系,沈阳是东北地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是中国向北开放的窗口;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联系的区域特征明显,具有强经济联系的国家有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俄罗斯等,较强经济联系的国家基本为中亚区域国家,主要是蒙古、哈萨克斯坦、波兰等,欧洲区域的大部分国家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根据经济联系强度,将“一带一路”经济带分为三大区域: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以中蒙俄、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为纽带,推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合作,三大区域应该加强优势互补与贸易相通,打造城市群与重要节点城市来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云南省近年来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教育合作不断加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于云南省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中外合作办学数据,考察云南省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发现云南省中外合作办学还存在留学生生源面窄且学历层次低、中外合作办学规模小且办学层次不高、联合科学研究产出能力较弱等问题。因此,应从国家层面、当地政府层面、大学层面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大力促进大学国际化发展,完善大学国际化的体制机制与法律监管,搭建更多国际合作平台。当地政府应加强大学国际化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省域大学应加大国际化保障条件的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中国与其他参与国共同发展之路,它以中国"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为基础,搭建了一个让沿线各国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为中国的开放发展构建了更深远的格局。但"一带一路"建设也给我国社会治理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在当前全球治理遭遇危机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双重背景之下,如何构造和谐的国际关系与稳定的国内环境,为中国乃至世界发展打造良好格局,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一带一路"倡议与我国社会治理创新具有内在契合性,因此优化我国社会治理的路径措施具有深远意义。在推进"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可以从更新社会治理理念、协力共筑稳定的社会秩序,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形成良好的社会情绪,提升社会制度的认可度、增强社会成员的凝聚力等层面来实现社会治理方式的优化,从而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构筑有利的时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