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中的多产品企业视角,运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的微观数据分解了中国进口的二元边际,并结合高度细化的关税数据实证分析了关税削减对中国进口扩展边际的影响。研究表明:多产品企业内部的扩展边际约占中国进口总额的50%,关税削减在短期内增加了进口企业数和进口产品种类的扩展边际,但却减少了进口市场的扩展边际;在长期内,关税下降分别从企业、产品、市场的3个维度促进了中国进口扩展边际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强,中澳自贸区的成立将对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改进的标准GTAP模型,利用中澳自贸区《关税减让表》设计了详细的政策情景,并从产业链角度区分了农业原料和农产品加工行业,模拟分析了自贸区建立后1年、3年、5年的关税削减对我国宏观经济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研究发现:自贸区的建立有益于中国整体经济发展,宏观层面的消费、投资、贸易均有所增长;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业将会受益,而大多数农业原料行业将会受损;尤其是关税削减可能导致大量澳大利亚农产品及加工制品涌入中国,中国的羊毛、乳制品和牲畜等产品的生产将会受到冲击。因此,中国应该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完善扶持政策,提升国内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全球分工格局逐渐转变为以中国为重要枢纽的双环流格局,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进出口带来了新机遇。利用1996—2019年中国制造业进出口质量数据,考察了不同环流中中国制造业进口质量对出口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RCEP小环流中,中国制造业全部产品、零部件及中间品进口质量提高均可以显著提升其出口质量以及区域价值链地位,但最终品进口质量对出口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因而中间产品进口质量的提高是推动中国制造业在该区域出口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在全球大环流中,中国制造业进口质量提高对出口质量的提升作用相对微弱,但在RCEP小环流中进口质量的提高也可以提升其在全球大环流中的出口质量。因此,中国需加强与RCEP其他成员国的产业链分工合作,增加高质量中间产品进口,并借助在RCEP小环流中得到的提升作用,实现制造业在双环流中的高质量出口。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市场化阶段,RCEP成员国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重要增量市场。在分析中国对RCEP国家新能源汽车出口情况的基础上,选取2012~2021年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模型,得到中国对RCEP国家的出口效率及出口潜力。结果表明:RCEP成员国经济规模、双方人口规模、共同语言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有正向影响;成员国班轮航运连接水平、政府监管质量和非关税措施等改善会促进贸易效率水平的提高;中国对RCEP各成员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效率逐年提高,但成员国之间存在异质性,与越南、韩国、泰国和菲律宾等国家出口效率较高;中国新能源汽车贸易极具潜力的RCEP成员国市场是日本、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经济体。  相似文献   

5.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后,中国进口关税下降将对国内投入产出表各部门产生减税效应与成本削减效应。通过匹配HS编码与投入产出表各部门,计算出各部门接收到的实际进口关税率和实际关税减让率,以及该部门关税削减传递至其他部门的综合成本削减效应。研究发现,最终实际进口关税率削减较高的部门为广播电视设备和雷达及配套设备、橡胶制品、蔬菜、水果、坚果和其他农副食品加工品。进口额较高的产品中,实际进口关税削减较高的部门为: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黑色金属矿采选产品、仪器仪表、基础化学原料、塑料制品、其他通用设备。由于基础原料、中间设备等关税削减对其余部门会产生较大的成本削减效应,更靠近消费端的行业或产品功能相对独立的行业,对其余部门的成本削减效应更低。研究有助于厘清各部门受关税下降的影响程度,用于识别关键供应链受市场开放的竞争压力和供应链价格风险。  相似文献   

6.
区域贸易协定对成员国、非成员国间国际贸易和福利的影响效应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中被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为研究RCEP生效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使用全球范围内40个国家或地区间以及国内总贸易流量、分部门贸易流量的面板数据,与区域贸易协定数据进行匹配,进而构建研究的基础数据集。基于结构引力模型的分析框架,从广延边际和集约边际视角对RCEP生效的经济效应展开反事实模拟分析,量化RCEP生效对各国的国际贸易和GDP变动的影响效应。研究认为,两种反事实模拟分析手段下,RCEP生效对成员经济体总出口和分部门出口的贸易创造效应表现突出;贸易转移效应不明显,研究样本中还存在着逆向的贸易转移效应;RCEP生效对成员经济体福利水平影响可控,没有发现影响RCEP稳定性的福利净损失严重等突出问题。研究还认为,RCEP将促进中国的总出口、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和中间品出口的增长,加快中国与亚太地区各国或地区贸易融合速度,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协定,加快完善国内相关政策法规,选择重点领域和行业,制定实施方案,为协定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相关行业协会需要加快对标国际先进产业水平,做好提升标准、完善规则等相关准备。  相似文献   

7.
文东 《今日南国》2010,(1):45-46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启动。中国与东盟双方相互开放市场,我国对外贸易的平均关税为为9.8%,而对东盟平均关税则降至0.1%,93%自东盟进口的产品实现零关税,东盟也将对中国90%以上的进口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将为自贸区内的企业创造更多的商机。  相似文献   

8.
2021年12月底,RCEP协定正式生效。中日两国作为RCEP协定下重要成员国,对RCEP的合作共赢机制将产生深远影响。首先回顾中日过往经贸合作,再以中日货物贸易关税削减为切入点解读RCEP协定文本。运用GTAP模型评估协定生效第11年、第16年、第21年关税下调带来的中日双边经贸规模和结构效应。总体来看,关税削减带来了两国GDP增长、福利水平提高、贸易条件改善,并扩大了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但两国不同部门的产出变化情况不同。最后基于以上分析,分别从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数字贸易、投资领域对中日两国经贸合作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了全面理解中美贸易关系,解读中美贸易失衡的本质,从美方特别是特朗普当局如何看待中美贸易失衡入手,通过对中美贸易数据的研判,预测未来中美贸易发展走向。研究发现,特朗普当局认为中国政府对出口企业的补贴以及高关税政策,是中美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导致美国制造业丢失了近300万个工作岗位,因此需要打压中国出口,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征收高关税来扭转贸易逆差,让中国长期处在全球贸易价值链的中低端。研究认为,美国对中美贸易额的统计口径过于简单,减少中国进口不能直接增加美国的就业人数,中国扩大出口能为美国提供“价优物美”产品,中国投资者又把贸易所得投资到美国购买国债,美国是贸易逆差的受益方;中国的大量贸易顺差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得,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中主要是把中间品加工成最终产品,贸易所得很小;此外,中国的关税政策符合WTO规则,美国也会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投资。因此,中国从全球贸易价值链的低端爬到中高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美应通过贸易谈判,争取经贸合作,才能够提高双方经贸规模,实现中美贸易朝着合理的方向再平衡。  相似文献   

10.
进口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关税传导能够让进口国消费者福利提升,然而消费者异质性则会影响关税传导的作用。以进口国消费者异质性为切入点,从理论和实证方面研究了注意力配置对关税传导作用的影响。同时,通过匹配关税数据、国内消费品价格指数以及百度搜索指数,刻画出我国2013—2019年关于42个进口来源国35个城市14大类消费品的关税传导路径。结果表明,由于消费者注意力配置的影响,关税传导具有不完全性;人口规模和人均收入与消费品价格指数正相关,基础设施、网络覆盖率以及中间品进口等与消费品价格指数负相关。结论意味着,我国在进一步通过扩大开放惠及民生的同时,还需制定更有内涵和更高质量的贸易、收入、教育等方面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作为国际经贸秩序中的东亚方案,是对近年来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有力回应,能为区域产业链恢复、融合、繁荣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世界经济的恢复性增长提供新动能。基于中日韩双边贸易、投资现状,结合RCEP中的具体条款,分析RCEP下中国、日本、韩国经贸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三国经贸合作发展的路径。研究发现:RCEP下中日韩三国货物贸易结合度高,关税减让力度大,服务贸易和投资开放助推三国产业布局高度关联; 但是面临历史遗留问题、美国经济霸权的消极影响等诸多政治挑战。中日韩需要抓住RCEP签署的契机,利用RCEP的政策红利,扩大在贸易、服务、投资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以经贸合作方式化解政治分歧,增强互利互信,实现经济与政治的良性互动,提升三国社会总福祉水平,推动亚太区域向经济一体化发展迈进。  相似文献   

12.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是中国继加入WTO后深度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另一座里程碑。从贸易角度出发,利用CEPII BACI全球双边贸易数据比较了RCEP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总贸易规模和内部贸易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描述了RCEP成员国之间和产品类别的贸易情况。研究认为,RCEP将成为中日贸易低迷的突破口,进一步发挥中日韩制造业和贸易强国的联合产业链优势,形成强有力的经济纽带和制度规范,推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RCEP形成的稳定亚太市场将有助于中国扩大出口、优化进口,推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规范各类要素市场,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签署RCEP将协同“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中国市场规模和生产体系上的优势,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使亚太地区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领地。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美国关税政策与中美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高关税政策是影响20世纪30年代美国对华贸易的重要因素。30年代初,美国一方面反对西方国家的关税政策,要求降低关税;另一方面自己又不断制订各种关税保护法规,提高关税税率,阻碍自由贸易原则的实行。“九一八”事变后,美国对华贸易迅速超过日本,位居各国之首。虽然中美贸易额不断增长,但中国入超也逐年加大,这无疑同关税问题有关。1934年美国的《互惠贸易协定法》的实施是国际贸易的一个转折点,此后中国连续两年对美贸易出超,出超原因是否同美国新关税政策有关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4.
为解读RCEP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对RCEP内容和成员国的贸易规模、人口数量、GDP总额、FDI净流入等进行分析,并同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区域内贸易量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认为,RCEP将重构亚洲区域内价值链分工关系,削减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重新定义亚太地区的贸易模式,扩大亚太贸易区的贸易规模与国际地位,推动亚洲区域内的货物、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推进亚太经济圈良性“内循环”,有助于国际贸易的稳定和世界经济的复苏; RCEP将降低中国经济发展所面对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有助于加深和协调中国与周边经济体的经贸关系,满足中国的企业生产和消费者需求,有助于中国发展健康、可持续、平稳的对外贸易和投资关系,发挥中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上的引领作用,为构建更稳定、互利、合作的全球经济关系奠定现实和制度基础,为中国经济发展和贸易增长提供新动能。  相似文献   

15.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合作与建设中来,而自由贸易协定可以促进国家间的贸易合作,消除或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国家社会居民福利。为了定量化测算自由贸易协定给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带来的贸易和福利影响,采用基于李嘉图比较优势、Eaton Kortum国际贸易模型和部门间投入产出表的Caliendo Parro模型,构建了包括43国家40个部门的国际贸易模型,利用模型中的福利计算公式,计算了中国在2005~2011年期间签订的自贸协定的福利和进出口效应,模拟计算了关税为零后给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的福利变化和进出口贸易效应。测算表明:关税为零后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欧盟国家的福利,“一带一路”沿线29国平均增加0.86%、欧盟17国增加达0.72%;促进了中国进出口的增长,如中国对韩国出口增长幅度达128.00%、中国从斯洛伐克的进口增长达140.20%。测算还表明,对于已经和中国签订并执行自贸协定的国家,关税进一步降为零后它们的福利增加和进出口影响不大,如秘鲁福利增加0.06%、智利福利增加0.03%;进出口方面,中国从新西兰的进口将增加24.00%,中国对秘鲁的出口将增加53.8%。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应该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贸易自由化,与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自贸协定,利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贸区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并探索对现代新型自由贸易协定的规则制定和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6.
RCEP投资便利化条款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区域内产业链重构、中国供应链重构以及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影响,对RCEP中的投资便利化条款、中国与RCEP成员国家的投资便利化发展渊源进行研究。研究认为,RCEP有争端预防和外商投诉等协调解决措施,相对于中国与东盟、中日韩、中国与澳大利亚、中国与新西兰近年来签署的有关贸易协定,其关于投资便利化的条款规则更加详细,执行性和操作性较好; RCEP将推动亚太地区形成一个自由的、统一的大市场,促进区域内的产业融合和分工格局优化,推动投资自由化和资本流动自由化; 在RCEP高水平区域合作框架下,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完善的制造业配套体系优势,发挥国内自贸试验区的作用,加快投资相关法律和机制环境建设,推动高水平“引进来”和高质量利用外资; 中国企业应加大在RCEP区域内的投资,提升供应链全球布局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建立更符合供应链全球布局及发展的“走出去”框架,加快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经济步入低碳时代,西方发达国家先后提出了"碳关税"的概念。本文结合碳关税的提出背景,总结了我国现行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特点,分析碳关税的实施对我国对外贸易可能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结合我国的比较优势,更深层次地参与国际分工,进而实现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TPP和RCEP被视为推进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两条关键路径,伴随美国退出TPP和RCEP坚定推进,学术界将更多视线不断聚焦在RCEP上,RCEP替代TPP的呼声日渐高涨.RCEP究竟是否可以替代TPP?是否可以对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带来相较于TPP的更多优势?文章运用GTAP模型,假设TPP和RCEP均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分别从福利水平变化、实际GDP变化、贸易条件变化、进出口和贸易平衡变化四个方面给其成员和非成员带来的经济效应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从成员和非成员整体利益得失看,RCEP可以替代TPP.如果TPP和RCEP各自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带给区域内成员的正面经济效应十分明显,区域外成员则遭受不同程度损失;如果同时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则RCEP成员经济效应高于TPP成员,中国从RCEP单独货物贸易自由化中获得的经济效应高于TPP和RCEP均成立时获得的经济效应;无论TPP还是RCEP,欧盟、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在其货物贸易自由化时均会遭受损失.为应对未来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能带来的挑战,中国应从三个圈层积极推进和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  相似文献   

19.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对于推进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以特定产业以及价值链为例,分析RCEP推动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途径。研究认为,RCEP的签署有利于中国进一步参与国际经贸规则谈判和全球经济治理,具体来说,通过外贸和投资路径,有利于关税减让以及区域内经贸规则的统一,促进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往来,进而提高国内的生产和社会福利水平; 通过产业转型升级路径,能够促进中国相关产业更好地参与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巩固中国在区域和全球范围内产业链中的地位,推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国内改革路径,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市场准入制度、营商环境、国有企业等改革,更好地形成有利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国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