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美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在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还应重视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使学生不仅获得语文知识,同时也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培善他们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美、美感和艺术美常识的教育,通过这样的教育,使学生对美的观念有所了解,培善初步的审美能力.这对于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的系统化、科学化,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帮助和指导学生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对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应有内容 ,语文课对学生美的鉴赏能力、高尚情操的培养 ,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 ,对开展美育的相关问题作一些探索。一、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开展美育的重要意义中学语文教材选录了古今中外大量的名家名作 ,这些作品都蕴含着较高的思想性和很强的艺术性 ,在语文教学中 ,自觉地利用这些审美教材 ,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水平 ,应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教学不但要使学生正确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而且也要掌握语言文字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让学生认识祖国…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的形势发展 ,使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可从五个方面入手 ,让学生领会美的心灵、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结构、美的整体效果。从而达到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5.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已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认识。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地欣赏、评价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激发起学生的爱心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笔者以《风景谈》、《天山景物记》为例,阐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美育任务、功能、特点以及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有效做法。  相似文献   

6.
影视艺术与语文教学黄亚明,陈明华当今影视艺术已经融进了人们日常生活,我们的语文教师正面对着普遍观看影视的学生群体。新的艺术观念,新的艺术技巧,已使学生对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感到不满足。这就逼使语文教师必须更好地了解新的审美意向,把影视艺术纳入到语...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理应按照一定时代的审美意识,借助各种审美媒介向学生施加审美影响以“陶养性灵,使之同进高尚”(蔡元培语)为重任。然而长期以来,审美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对它还持有种种偏见,因而影响了审美教育的质量。为此,我们有必要廓清一些偏狭认识,以深入研究和切实抓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使之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因此 ,语文教师要积极挖掘语文学科中的语言文字美、自然美、人文美等审美因素 ,顺应审美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规律 ,把审美教育寓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 ,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9.
现行《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中学语文教育重要的目的任务之一。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记叙抒情体散文(狭义的文学性散文)具有诸多美的特质,它作为一种最便于与读者推心置腹地交流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对中学生美育有着更直接的独特的作用。基于此,我很注意利用散文中存在的美的特质,把它应用于日常教学,一方面,用美育来陶冶学生情感,塑造性灵,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利用学生对散文审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做到“知识和感情两…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一种极其个性化的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它既是为了获得语言、文字、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观察、思考、想象等各种能力,也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一言以蔽之.就是要使学生从文和道两方面都得到提高、发展.因此,要重视语文科的阅读教学。可以说,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一、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过去在中学语文课教学中,审美教育曾受到不应有的冷遇。那么,今天结合文学性很强的课文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该是理所当然的事了。然而,《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只字未提审美教育。《大纲》规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和必要的语文知识,进行严格的读写训练,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不断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增强无产阶级感情,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在读写能力上得到提高,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读写能力和阅  相似文献   

12.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事物的特征或原理.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改进说明文的教学方法,提高说明文的教学艺术,也是中学语文教师不断研究、探讨的课题.下述几方面是提高说明文教学艺术的有益尝试.一 克服学生认为说明文呆板、枯燥的心理障碍,用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审美欲、求知欲得到满足.一、巧选突破口,创造最佳学习情境.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情绪激发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脑细胞的活动加快,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学作为中学学科教学的一种,其教学的原则不仅具有各学科教学原则的共性,同时具有语文学科特殊的个性特征。从整体上认识语文教学原则的全貌,既要分析语文与其它学科教学的共性原则,也要分析语文学科教学的个性原则。中学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共性的原则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中学语文教学个性的原则主要有语文教学的审美性、听说读写综合性训练、语文教学课内外相结合和语文素养积累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其中指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于此我们可以看出,语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极大.我们在语文教学的同时,必须兼顾到美育,并努力取得显著的成效. 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以及文化艺术作品的美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学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美育逐渐成为语文课的重要任务之一。散文在现代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教师应从散文的特点出发,以欣赏为主,激发教学审美情趣,深层次领悟文章内容,得到在字词句等基础知识之外的更多收获,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审美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应从“入情”“入理”“入画”三方面出发,找到适当的切入点,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丰富的审美知识,高尚的审美情操和美的创造能力,进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语言输出理论认为语言习得过程应该是一个输入与输出的双向过程,二者结合才能提高学习者第二语的流利程度和准确性。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恰当开发英美影视材料能够开辟一种学生熟悉的、更加多元、有趣有效的语言输入环境,激发学生英语认知资源的主动输出,形成听、说教学的良性循环和相互促进。将英美影视材料合理融入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文学作品教学忽略作品的审美意义,重内容轻形式的弊端,中学语文教师应吸纳形式主义的研究成果,来更新作品教学理念,增加作品分析维度;从语言、表现手法、篇章结构等方面来挖掘作品审美因素,提高文学作品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新颁《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为中学语文教学规定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对美的知觉和感觉,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赞可夫《和教师的谈话、在美的世界里》)的确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中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执着和热爱是热切而实在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美、美感和艺术美常识的教育,使学生对美的观念有所了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学是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的教学,是基础教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阅读教学占据中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统领性作用,它能够带动语文字词句教学、作文教学等语文其他部分的教学,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语文阅读教学。随着现代科技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渗透,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材是传授系统的语文知识,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发学生智力的主要凭借。它和教师、学生构成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三要素,是教学之根本。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提高教学质量,最关键的要有好的教材。时代在前进发展,信息在加快,民族文化在发展,人们的观念、心态、语言、审美情趣在更新,阅读速度水平在提高,作为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直接体现的语文教材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如果仍然沿用过去陈旧的语文教材,势必要阻碍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阻碍新一代青少年的知识和能力的增进,使他们的视野难以适应快信息、高速度、高效益的社会需要。因此,中学语文教材不断地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