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学科,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是勿庸置疑的。但长期以来,对语文工具性的极致强调,而其人文性被忽略或遗忘,直接后果就是忽视了人的价值和人的生活,从而导致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消失和个性的泯灭。充斥语文课的是段落的分析、好词妙句的分析、思想大意的分析、典型题目的分析。语文教育的有识之士,无不大声疾呼:归来 相似文献
2.
严家玲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13-115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写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每一部成功的作品,其内容无不包含着人生的某些哲理,无不对读者进行某一方面的人文知识教育。凡不符合人性的作品,生命力一定不强。 相似文献
3.
分析人文教育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未得到应有重视的原因 ,试图从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特点、当前社会的需求、学生的发展、文化的代传等多个角度阐述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渗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并就如何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5.
关鑫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103-105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位表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也因此成为教育界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语文学科自身具有的人文学科特点出发,讨论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缪克锋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24-125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拓展自己的视野,才能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爱国主义感情,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和审美情趣.才能“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与课内阅读相比,课外阅读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杜建勤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27-128,157
新时代的竞争是激烈的,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既能为学生更深地了解和掌握母语提供机会,也能帮助学生提高整体素质。大学语文不再是简单的工具性语文,而应朝着人文性语文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立根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11):4-6
文本解读应是语文教学过程最重要的渠道,它是以“文学、经典”为核心,让学生“摸索到通向古今中外‘文学经典’的一条道路,让学生与人类最优秀的心灵进行对话”,“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的心灵对话”(钱理群语),这是塑造心灵,激发生命力、创造力,实现生命健康成长的过程。但是,在最近几年语文文本解读却遭到严重的削弱,课堂一味追求热闹,忽视文本,不善解读,成了语文课最大的心痛。前不久正好赶上了一次市级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我听了40多节课,其中不乏有许多优质课,但也有许多课是严重得变味了,成了“班会主题课”、“才艺展示课”… 相似文献
9.
唐尔梅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14(3):52-53
语文是人类精神的载体,渗透着人文精神。语文课可以通过加强语词文采情感的培养,创设生活态“情境”去净化学生的心灵;还可通过作文表达活动,顺应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天性,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而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可以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10.
11.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人文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葛怀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84-86
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人文教学既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本课程自身发展的需要。有效开展人文教学应从以人文性知识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 ,准确把握基础理论中人文知识的描述 ,案例选择的人性化 ,利用人文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创新及沟通能力 ,教师人格力量的运用等几个方面切入 ,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人文精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而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教学正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掘其人文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季孝良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6(12)
近年来文学领域出现的一批新文本,在其表现内容上,尤其是思想观念方面,有着长足的突破,其中相当部分进入了各个层面的语文教学读本。本文认为:由于语文教学的性质,在文本解读上,正确的解读需要做到两点,即读懂和敢懂。读懂,是指解读必须建立在作品的本义基础上,同时又必须在学科知识上有依据的;敢懂,是指作品中出现带有禁区意味的思想观念时,在读懂之后能敢于认可自己的解,从而在正确解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语文课目应有的教学效能。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就把情感目标提升到课程目标的维度加以阐述。但当前语文教学中,过于强调工具理性导致了情感教育方式的失灵。情感教育的价值取向应摆脱工具理性的“铁笼”,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效融合,从而实现语文情感教育的价值回归与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的特点及语言整体教学的要求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教育.文章分析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整体语言教学中的必要性,呈现了当前语文整体语言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就语文教师如何提高情感教育的素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顾勇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3):146-148
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已成为社会共识.但仅由人文课程承担人文教育是不够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同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了在动物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问题,从爱国主义教育、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促进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动物伦理教育、动物福利观教育等方面探讨了人文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陈清兰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这一界定,是在语文教育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第一次确认并合理定位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人文性”已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8.
19.
孙英飞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3)
所谓立体化阅读教学,就是以文本为媒介,加强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立体对话,力求多维立体地解决阅读教学的平面化、浅显化问题,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必须强调立足文本,细中学;引入资料,拓中学,使语文课堂充分厚实起来。 相似文献
20.
董颖莉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42-143
人文素养并非坐而论道的玄学,其内涵包括:对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的初步了解和掌握;对人文典故的熟悉与借鉴;对人文语言的感悟与运用;对人文遗产的整合与创新;对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开拓。它们共同构成人的素质与涵养。我相信一个学生语文水平及人文素养的真正提高只能来自两方面:阅读量的积累;思想观念的成型与个性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