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喜好并擅长刻画“畸人”形象。《庄子》一书中累计有11个,仅是《德充符》一篇就集中了6个,几乎是畸人形象、身体符号的大“展览”。他们在书中错落怪状,如登舞场,仿佛以戏为文,倾诉着各自的“心曲”。庄子青睐畸人形象是三大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动荡纷争的乱世社会促使庄子选择畸人“身体”来鞭笞残酷的人世间;建构艺术张力、寻找人物映衬和以形传神是庄子选择畸人的文学写作考虑;庄子自身生活地域、所处时代、游览经历和殷商及楚文化的宗教影响,会潜意识地促使庄子选择近乎巫神的畸人形象。如果说社会现实刺激和宗教文化影响是促使庄子进行身体写作的外部原因,那么,以畸人形象搭建艺术张力、形成人物对比场域则是内部之因,是出于艺术表现的自觉考虑。  相似文献   

2.
“气”在《庄子》中内容广博,灵活多变,与老庄哲学思想融为一体。在庄子的思想中,“道”是“气”产生的基础。《庄子》中“气”的概念,建立在道家学说的基础上,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源,极大地丰富了汉语文化的内涵。汉语中,有许多“气化词”,其内核和庄子中的“气”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3.
《庄子·杂篇》的《天下》和《寓言》中,称庄子的言说方式为“言、寓言、重言”,但这两篇文章对这“三言”的解释有很大不同,笔者已在《说庄子悖论》[1]一文中作了详细辨析。并进而认为,不能简单地从文体风格层面去把握庄子的言说方式,必须联系庄子的哲学思想,在“正在说不可说”这个哲学悻论的基础上去理解.本文意在以《寓言》将为本,重释庄子的言说方式。为了行文方便,先释“重言”。《天下》云,“以重言为真”[2]。郭象未注此句,而在《寓言》的“重言十六”云,“世之所重,则十言而七见信.”成立英疏云,“重言,长老乡间尊…  相似文献   

4.
对庄子自由人思想的理解郑廷坤在《庄子》一书中,庄子把“至人”、“真人”称为理想人。在庄子看来,所谓“至人”,就是人才层次中最高层次的人;所谓“真人”,就是保全自己本性而不异化的人。两者都是自由人,都是庄子所理想所追求的真的正人。庄子曾经指出,人之所以...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六篇。《寓言》挟发“内七篇”结构及其奥义,是“内七篇”的结构指南和奥义指南,全篇结构严谨,义理贯通。郭象的篡改误断和曲解妄释,导致旧庄学认为《寓言》是“随手散缀”“难明条贯”“不相关联”的杂凑之文,并且误以为庄子所撰,视为“庄子自序”,从而成为旧庄学无法读通《庄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天人之学是庄学的精要,齐物论是庄学“别为一宗”(王夫之语)的特色。对庄子的天人合一与万物一齐思想之特旨的理解有偏,乃至影响到对他的自然思想的全面认识,这是在庄学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种尚未被人们重视的现象。本文试图通过对庄子天人观和齐物论的全面论述,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就教于同仁。一般说来,离开“道”的范畴无以论庄子,这是不错的,但我们这里还要补充说,不借助“天”的范畴,对庄子的精神实质就无法把握。因为在庄子那里,道论的所有内容及其思维方法,全是通过“天”和“天人关系”的范畴来表述的。庄子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庄惠濠上之辩的逻辑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庄子的“环中”认知结构。据此剖析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而指非指”等命题,并指出庄子已清醒地认识到公孙龙诡辩论的本质是集合论悖论。循“环中”结构,进一步探讨庄子的“有始未始”“自然无为“及”返朴归真”等认识论和本体论问题,揭示出“环中”结构在解读庄子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庄子美学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概念体系在先秦审美意识发展史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人生哲学是庄子哲学的核心。他庞大的哲学体系,立足于宇宙本体论,由认识论展开,终止于人生的哲学。这构成他哲学美学的独创性。庄子以“道”为本。“道”是庄子哲学的核心范畴,是融本体论、宇宙论、认识论、人生论为一体的哲学范畴。“道”为自在自为、先天地而存在的宇宙本体,是物质和精神世界的本原;“道”性自然无为,是自然的法规、合目的性的无为的存在。“道”具有时空上的广延性和无限性,概念上的抽象性和多义性;…  相似文献   

9.
庄子主张“全性保真” ,而《庄子》内篇七篇中竟无一篇专论“全性保真”的问题。原来 ,这是因为误解《庄子·养生主》主旨所致。关于《养生主》的主旨 ,自古以来有阐明保护生命的要领和阐明养护精神的要领两说 ,但两说都不妥当 ,按之《养生主》一文有扌干格 ,按之庄子思想有牛氐牾。其实 ,《养生主》主旨乃是阐明保性的要领。如此理解则与《养生主》文义、庄子思想若合符契  相似文献   

10.
刘海 《船山学刊》2011,(1):97-100
学术界一般以“离形去知”、“人之无情”等言论及其众多身体残疾的智者形象为依据.认为庄子哲学是反对身体的“心灵学说”,否认庄子哲学的身体之维。事实上,庄子哲学的出发点正是从“生命为贵”、“真性情”及其“婴儿”情态作为庄子哲学的身体之维,创造出独具个性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1.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庄子》“道”的理解不同,对《庄子》哲学属性的理解也就不同。以往学术界对《庄子》“道”助理解,许多人常常用《庄子》有内篇、外篇、杂篇的分篇法作为鉴别标准,从而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有说“道”是宇宙精神,绝对的“道”是高高在上的精神实体;有说“道”是物质实体,是混饨的气,或是精细的微粒,是一切事物的存在的基础。此外还有说“道”是一个抽象“全”的,“道”的本质就是自然的,等等。本文试图打破过去习惯用脏子呐、外、杂篇中某一固定论点,某一种文章风格作为鉴别标准的方法,而把《…  相似文献   

12.
自由·美·人生──庄子的“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美·人生──庄子的“道”路王剑峰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大纲》中指出:“中国哲学之中心部分是人生论,人生论之中心部分是人生理想论”。庄子哲学被称为道家哲学,虽然从表面上看,完全是一种以“道”为核心的宇宙本体论,但实际上也内涵着人生理想论。《庄子》...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了远古的雷神崇拜和《庄子》哲学中以雷喻“道”的特点。古文字学及远古神话研究,证明雷神崇拜的存在,证明雷神形象体现一种威猛狠厉的力量。《庄子》寓言继承了以往雷神形象的意蕴,同时又包蕴传达出更丰富深邃的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以雷喻道。庄子寓言继承和发展了远古神话同时吸收和继承了《周易》中关于雷的哲学思想,成为阐释其基本哲学范畴、叙述其“大道”运动变化的“元结构”  相似文献   

14.
庄子是先秦诸子中对人生至为关注、反思至为深切的卓越思想家。本文采取“以思想家个人的现实存在境域为起点而展现其思想全貌”的基本方法,以时代特征为广阔背景,以人生境域为现实起点,从形下而达于形上,层层展现了庄子思想的内在关联、变化发展和整体风貌,深切凸显了自然哲学和人生哲学、认识论和本体论、思想和语言在庄子整个思想体系中应有的作用和地位。“保身全生”是庄子思想的基本追求,而心灵的自我超越则是庄子哲学的内在核心。在庄子的心灵哲学中,“以道观物”是心灵的认知方法,“道”是心灵的形上坐标,“逍遥游”是心灵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说起大鹏,没有人不喜欢的,提到大鹏就离不开庄子,离不开化作大鹏的巨鲲。其实,“鲲鹏”这一形象不是庄子首创的,在庄子的《逍遥游》中就说过更早时有一本名为《齐谐》的专门记载怪异的书,书中写到了大鹏;然而,鲲鹏形象得以被后人广泛采用,成为熟典,应该归功于庄子。那么庄子究竟塑造了一个怎样的鲲鹏?本文就鲲鹏形象的几层意义作浅显的分析,试图解开它深具魅力之谜。一、鲲鹏形象的美学意义《尔雅·释鱼》中说:“鲲,鱼子。”明末方以智在《药地炮庄》中也称:“鲲本小鱼之名。”可见鲲原本是很小的。但是到了庄子的手中却将其…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的庄子诠释,除了他对庄子文章字义的一般校正、释说之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庄子人生态度的诠释,认为他的“避己”式的逃避主义,本质上是那个时代士人的悲哀,是没有出路的无奈之举;二是对庄子之学与神仙之说相通的诠释,认为庄子确信有“神”的存在,从而体现出庄子的宗教崇拜和理想的寄托以及对凡俗的超越;三是对庄子文学的诠释,认为庄子是一个“情种”,情感的浓烈使他的哲学与文学相融莫辨,并开拓了文学的境界。所有这些表现了闻一多庄子诠释的特色和他思想的新锐。  相似文献   

17.
在庄子研究中,曹础基先生以5年前出版的《庄子浅注》和力作《一个博大精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而闻名于学术界。最近,他出版的《庄子浅论》(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他近几年研究成果的结晶。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以西方思想作为参照系统来重新认识、发现庄子,这似乎已成为一个方兴未艾的趋势。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庄子思想的丰富,深邃和他的思想的多重暗示性以及可供理解的宽广途径。用庄子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浑沌”、“至一”,而这个“浑沌”、“至一”实际上又内含万有。《庄子浅论》,正好抓到了庄子思想的这一鲜明特点,以  相似文献   

18.
庄子哲学的生命情调源于庄子对天、地、人的生命体验。“造化”之“神”、“天籁”之“和”、“天机”之“灵”、“天地”之“美”构成庄子“天”之生命意味;“游”、“忘”、“适”、“真”构成庄子“人”之生命情调;“天和”之乐、“桑林”之舞、“天真”之趣、“朝彻”之明构成庄子“天人”之生命境界。庄子哲学升华出来的是旨趣高远的生命情怀和洒脱超然的人生境界,对此,我们应从庄子哲学中吸取更多的精神养料。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庄子》一书出现频率最高的寓言形象,仅在庄子亲撰的“内七篇”就出现10次之多。而历来对寓言孔子的理解,大都属于曲解和误解。本文以“内七篇”十寓言中的孔子形象,与历史记载的孔子相关言行作比较,说明庄子重塑的寓言孔子形象,基本符合历史孔子的言行与思想。庄子一方面批判孔子的悖道,对其息黥补劓,一方面又挟发了孔子未必自知的真德,故寓言孔子形象具有成长性:从开始的“悖道大知”到最后的“顺道真人”,庄子充分肯定孔子的天赋真德,意在充分肯定永恒天道遍在于世间万物。  相似文献   

20.
高深 《浙江社会科学》2007,6(1):163-168
自近代以来,国内学术界有一种普遍的倾向,即以西方近代的“自由”观念解释中国先秦典籍《庄子》,将庄子看成自由主义思想家。笔者认为,以“自由”概念阐释庄子思想的“自由说”并不符合《庄子》一书的实际,是对《庄子》中关键词语及主要观点的误解。本文分别从“待”的含义、“无己、无功、无名”的作用、“自然”的含义以及“得道”的结果四个方面分析了“自由说”的错误,指出《逍遥游》“犹有所待”的对象本不是“风”,而是“得道”,不是针对“自由”而言的而是针对“致福”而提出来的;庄子的“自然”不是强调事物(包括人)的自发性,而是“道”的特性,“顺物自然”就是顺从“道”,反对人为;“无己”、“无功”、“无名”,是得道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庄子“得道”的目的既不是追求所谓的“精神自由”,也不是追求哲学和政治意义上的“自由”,而是追求人生的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