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莫卧儿帝国是印度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就是从它手中英国攫取了印度的统治权,使印度人民蒙受了近二百年殖民统治的厄运。印度人民遭受残酷的殖民征服和统治,英国殖民者有其罪,而莫卧儿王朝的统治者则应负其咎。从莫卧儿帝国的灭亡开始,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深渊。研究莫卧儿帝国灭亡的原因,对印度民族和世界被压迫民族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在印度历史上,莫卧儿帝国实质上是一个外族王朝。十六世纪初期,印度是一个分裂为许多小公国的国家。当时的罗迪王朝(1450—1526)为阿富汗人所建,名据德里,却没有鞭及印度南部领域,北部则长期处于混战状态。  相似文献   

2.
莫卧儿帝国统治晚期,印度次大陆最终沦为英国殖民地的教训极为深刻。本文结合印度史实以及学习马克思关于印度历史的两篇经典性文章的体会,从印度社会政治结构存在的弊端和莫卧儿帝国政府内外政策的失误两方面,对印度之所以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内在原因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莫卧儿帝国统治晚期,印度次大陆最终沦为英国殖民地的教训极为深刻.本文结合印度史实以及学习马克思关于印度历史的两篇经典性著作的体会,从印度社会政治结构存在的弊端和莫卧儿帝国政府内外政策的失误两方面,对印度之所以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内在原因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巴布尔经过长期的战争,兴建了印度莫卧儿帝国,莫卧儿王朝在社会经济政治危机中衰落,在对诸方敌人抵抗中败北,以致大不列颠侵略者乘机闯入。  相似文献   

5.
莫卧儿帝国是印度历史上统一的封建王朝,从帝国建立到18世纪初,社会经济发展,国内外贸易繁荣,城市数目众多,城市人口稠密;这一阶段城市的繁华源自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既基于城市自身的优势,也与当时帝国发展形势、国内外贸易交流密切相关;莫卧儿帝国城市体现出自身特点,城市功能突出,讲究布局和规划,建筑精致美观。  相似文献   

6.
帕尼帕特位于德里以北约五十英里,是印度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古战场。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在这里发生了三次重大的战争。一五二六年,巴布尔在这里打败了德里苏丹的十万大军,结果建立了印度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莫卧儿帝国。一五五六年,阿克巴的首相培拉姆·汗在这里打败了觊觎皇位的赫穆将军的军队,巩固了莫卧儿帝国的统治。一七六一年,马拉塔和阿富汗的封建集团又在这里进行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战争,以马拉塔封建集团的失败而告终。本文研讨的就是一七六一年发生的第三次帕尼帕特之战。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主要包括波斯伊斯兰园林、西班牙伊斯兰园林和印度伊斯兰园林等.波斯伊斯兰园林是伊斯兰园林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但目前缺少相关研究.以波斯花园世界遗产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历史发展和概况.在此基础上,从构建体系、整体布局、水系、园林植物、建筑等方面研究了波斯花园独特的风景园林特征.进而基于文化景观的视角,研究了波斯花园的文化景观属性及其主要价值和影响,并分析了波斯花园对我国风景园林的启示与思考.通过系统研究波斯花园,对丰富和补充伊斯兰园林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肖禾2月27日,一列满载印度教徒的列车在古特拉火车站突然遭到不明身份人的袭击,57人丧生(其中有15名儿童),数十人受伤。愤怒的印度教徒马上将此事归咎于穆斯林,并立即对当地的穆斯林群众展开了大规模的报复行动。4天之内,教派骚乱席卷整个古吉拉特邦,直到3月15日局势才暂告平静,至少800人死于非命。此次印度教派冲突的核心,是罗摩庙的重建问题。位于印度北方邦的阿约提亚市,始建于16世纪莫卧儿王朝巴卑儿大帝时期。据说印度教大神罗摩出生在那里。印度教徒认为,古代那里有一座罗摩庙,1528年,当时的穆斯…  相似文献   

9.
莫卧儿帝国是欧亚大陆近代早期历史中著名的陆上帝国,其早期的专制帝王依靠传奇的军功、个人魅力和高超的统治技巧,使帝国的军事扩张与国家繁荣并存、社会秩序与宗教包容并立,然而在帝国走向强盛的顶点后,盛世的表面下隐藏着巨大的社会矛盾与隐患: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信仰方式的差异、制度性国家治理方式的缺失、陆上帝国对海防的忽视、内卷的村社经济,这一切造成的结果是一个包容却并不团结的社会依然延续对外来入侵麻木不仁的传统。  相似文献   

10.
阿克巴经济改革述论丁瑞忠十六世纪下半叶,印度莫卧儿帝国第三代皇帝阿克巴(1556—1605年在位)曾在经济领域实行过一系列改革。这一改革,在印度和世界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为进一步探讨阿克巴的经济改革,本文试图对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作一概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爱勒基斯尔的《回教真相》是产生于 19世纪后半叶的伊斯兰文化名著 ,2 0世纪上半叶马坚教授将其翻译成汉文后 ,在上海、北京、重庆等地分别刊印了六版。在今天 ,重温这部巨著 ,颇感它耐久的、永恒的内含 ,即客观、科学地刻画了伊斯兰文明与精神 ,简明而科学地阐释了伊斯兰文化真相。本文就该著作的体例及所含的伊斯兰哲学物质观与辩证认识论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16、17世纪,坎大哈因其在商业、军事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成为伊朗萨法维王朝和印度莫卧尔帝国长期争夺的对象.双方前后长达一百多年的争夺,导致坎大哈在两个国家之间数次易手.直到17世纪中叶坎大哈最终为伊朗牢牢控制,双方的争夺才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继承法学理论确立于 9世纪经训学家对伊斯兰教法的系统化研究时期。伊斯兰遗产继承法以私法的形式完整地存在于阿拉伯半岛内外的穆斯林世界。由于其理论源于《古兰经》明文具体而精确的客观标准 ,故其理论原则、基本概念和贯穿始终的主导法理思想几乎是恒定的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英国是西方园林艺术的引领者,为世界园林艺术宝库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产。以时间为线索,以园林风格与形式的发展变迁为切入点,对英国19世纪园林艺术的理论和实践、主要特征和代表人物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阐述,以期揭示19世纪英国园林艺术流变的全过程。今天的中国园林和19世纪英国园林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风格和形式混乱的现象。19世纪英国园林设计师的探索对我国园林设计依然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美国宗教的主要传统之一,福音派主要形成于19世纪。在20世纪初,随着基要派与现代派之间的斗争,基要派作为激进的一支逐渐与福音派分离开来。与此同时,新福音派作为新的传统,开启了当代福音派发展的新阶段。1970年代以来的新基督教右派是福音派传统在当代的主要体现。"道德大多数"和基督教联盟是其中两个最突出的组织。福音派广泛地介入美国政治,包括同性恋、堕胎、学校祈祷等问题,甚至直接干预美国的总统选举和外交政策。尤其是福音派与共和党之间的联盟,更是呈现出一种神权政治的特征。然而,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相比,福音派却体现出从极端的基要派向更宽泛的宗教保守派的转变,其政治行为也主要是参与性而非暴力性的。究其原因,一方面缘于美国宗教的个人主义传统;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则在于美国和伊斯兰世界在政治结构和性质上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英国著名考古学史家格林·丹尼尔提出"原创文明论",扩展了文明起源研究的对象,对文明起源研究做出了新贡献.但由于历史局限和他自身的理论局限,他在辩证法与进化论之间选择了后者.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著名的<新闻报>在与实力强大的<申报>竞争中取得巨大成功,其主要原因是定位精准,实行差异化竞争.重温<新闻报>的成功之路,对当今的报业竞争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8.
从18世纪起,德国思想界的沃尔夫、康德、黑格尔、谢林等都曾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价值取向评论介绍过中国文化和儒家思想;文化艺术界的歌德、席勒、海涅、黑塞、布莱希特等都倾情研究和赞赏中国文化。德国传教士与儒学传播的代表人物是莱布尼茨和卫礼贤。卫礼贤对于儒家思想的把握是多视角、全方位的,不同于一般的传教士和汉学家。黑格尔认为,“东方哲学是宗教哲学”,中国的哲学深深地影响了西方。福兰阁著作等身,最负盛名且穷其毕生精力的是五卷本《中国通史》。从18世纪至今,中国的古哲在德国文化中拥有了自己的地位。在目前德国,孔孟老庄等先秦哲学家的影响很大,《论语》的译本已有十几种,《老子》的译本有104种。有些《论语》译本还附有汉语文本、拼音、解释等。  相似文献   

19.
著名作家茅盾(玄珠)是我国现代神话学的主要开创者之一。在20世纪20年代,他借鉴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英国人类学派神话学的理念和方法,梳理和研究中国上古神话,特别是在仅存零星的中国神话系统的“再造”(重构)和开天辟地创世神话的研究上,在原始先民的神话宇宙观的探讨上,独步学坛,取得了重要成绩,成为中国现代神话学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中亚社会的发展是多种民族和不同文化长期接触、冲突、交流、融合和沉淀的一个复杂过程。 18世纪 ,定格在中亚的主要文化和社会力量是突厥—伊斯兰因素 (突厥因素中不包括塔吉克 )。自 18世纪俄罗斯逐渐入主中亚以来 ,不同文化和社会力量进入中亚并发挥作用。影响未来中亚社会发展的主要文化有非本土的俄罗斯文化、伊斯兰文化、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以及本土化了的突厥—伊斯兰—俄罗斯化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