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投入产出表包括大量的数据,一张八十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就有七千多个数字,而且每个数字都不是孤立的。投入产出表包括许多平衡关系式,它好比给国民经济照了一个像,把整体和各部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全貌。投入产出表究竟如何应用呢?概括地说,可以应用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1992年三种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第Ⅲ象限的编制方法中国1992年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共包括三种不同类型的投入产出表.它们是中国式投入产出表、SNA核算体系的投入产出表和MPS核算体系的投入产出表(以下简称为中国式表、SNA表和MPS表).本文讨论如何编制这三张表的第Ⅲ象限问题.首先让我们看一看这三张表第Ⅲ象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3.
一、国家2002年投入产出调查问题解答(第二期)1、在投134表《其他服务部门主营业务收入构成调查表》中,“主营业务利润”与财务报表中的概念是否一致?答:在财务报表中,主营业务利润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而在投134表中所有期间费用都已在成本费用部分进行了分解填报。为避免重复填报,此表中的主营业务利润与财务报表中的指标概念有所区别,仅填列扣除各项期间费用后的主营业务利润部分。2、其他服务部门单位在填报投134表《其他服务部门主营业务收入构成调查表》时,财务报表中有许多成本费用科目属于增加值中营业盈余部分,对…  相似文献   

4.
产出表的编制方法戚少成,王海波,杨红城产出表或制造矩阵简称V表,它是投入产出表的一张附表,在投入产出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V表与U表(亦称投入表或消耗矩阵),采用间接推导法可以编制投入产出表;通过V表计算出来的各种系数可以反...  相似文献   

5.
2007年是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第一年,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不断增强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采用投入产出法,编制了商业银行业务与投入产出分析理论相结合的商业银行投入产出表,深入分析商业银行各种经济业务之间的联系,为合理分配资金及制定经营计划提供可靠依据,为商业银行合理评价竞争力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一、投入产出与投入产出表近几年来,国内报刊常出现投入产出这个名称,在谈到它时,一般都是指少投入、多产出,而投入产出表讲的是投入产出相等,因此常常引起一些误解。通常所讲的投入产出与投入产出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别主要有: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反映社会再生产运动的基本核算表,是由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资产负债表等五张表所组成。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是处于五张基本表的中心地位。它对其他四张基本表中的有关总量指标起着控制作用,而其他基本表则是它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展。  相似文献   

8.
《山西统计》1998,(6):12-14
投入产出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投入产出表是反映社会生产技术经济联系的一种经济计量模型。从我省1979年编制全国第一张地区投入产出表起,至今已陆续编制出近十个年度、含多种口径的投入产出表,是全国同期编表最多的省份。回顾过去近20年的坎坷历程,经过全省各级投入产出核算工作者的艰辛探索与实践,目前我省投入产出核算已成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最成熟的核算工作之一;通过长期的投入产出工作实践,不仅为社会各界及时提供了客观真实的投入产出模型及衍生的各类数据,在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  相似文献   

9.
戚少成 《统计研究》1986,3(4):59-61
利用推导法(亦称UV表法)编制投入产出表,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首先编制两张基础数据表——投入表和产出表;然后按照一定的工艺假定,用数学方法转移各产业部门次要产品的投入和产出,从而推导出投入产出表。 这里所说的工艺假定有两种。一种是产品工艺假定,它是假定同一种产品,不论其在哪个产业部门生产,都具有相同的投入结构;另一种是部门工艺假定,它则是假定同一产业部门生产的不同产品都有相同的投入结构。显然,大多数产品适用于产品工艺假  相似文献   

10.
投入产出统计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的组成部分。编制投入产出表,是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需要,对推动宏观经济数量分析,提高计划工作水平和经济分析水平,也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我国统计指标体系不完整、不配套,不统一,现有统计资料不能满足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需要,开展这项工作,就得重新发表调查,另起炉灶,困难较大。挪威统计局每年编一张投入产出表,已经做到制度化,其原因在于挪威有一套完整的国民经济统计核  相似文献   

11.
各基层调查单位厂长、经理、负责同志:投入产出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是全国地区投入产出核算的发祥地。1980年首次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投入产出调查工作,1981年省统计局利用基层调查资料编制出全国第一张地区投入产出表,该资料在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省委、省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了翔实可靠的依据。此后,我省又先后三次采用直接从基层调查填报的方法.编制了1985年、1987年、1992年投入产出表。在这四次投入产出专项调查中,各填报单位负责人都能够认真贯彻和领会有关文件精神,积极组织本…  相似文献   

12.
运用投入产出法建立财务报表预测模型暨南大学黄力平运用投入产出法编制预测性财务报表,以前期投入系数为基础,以销售收入为外生变量进行预测,所需资料只是前期有关财务报表,由于计算机的使用,能使整个预测过程简单化。(一)财务报表预测模型的基本内容财务报表预测...  相似文献   

13.
一 编制程序由于中国1987年投入产出总表采取了积木式、板块化结构,因此,编制中国式投入产出总表可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在MPS体系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扩编为中国式的投入产出表;第二种是直接编制出中国式投入产出表,再转换成为MPS体系和SNA体系投入产出表。此次全国编表拟采用第二种方法。这是因为:MPS体系投入产出表比中国式投入产出表包括  相似文献   

14.
对“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的剖析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系卞祖武(一)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反映社会再生产运动的基本核算表,是由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资产负债表等五张表所组成。从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设计的指导思...  相似文献   

15.
中国1987年投入产出表从范围来说,它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又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这张表的总产出包括物质生产活动和非物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同样,在表的第一象限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和物质生产部门。为什么要扩大投入产出表的范围,把非物质生产部门纳入第一象限?这是因为包括劳务的投入产出表,比只包括物质产品的投入产出表能更好地反映客观经济现象。具体讲有三方面的好处:  相似文献   

16.
“投入产出祛”又称“部门联系平衡法”,它是以矩阵为理论依据,对经济系统中各个部门在产品的生产和消耗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和考察的一种科学方法;也是进行经济预测及制定经济政策和措施的一种经济数学模型。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的介入,使投入产出法有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投入产出法”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原哈佛大学教授瓦西里·列昂节夫于1936年提出,五十年代在资本主义国家曾广泛传播应用。到目前为止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运用这种方法编制投入产出表。我国从60年代初第一张企业投入产出表诞生至今.投入产出技术在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的编制及其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前言投入产出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数量经济分析方法自 2 0世纪 6 0年代初被引入中国以来 ,经过国内学者几十年的努力 ,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不但设计和开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投入产出表 ,表的编制也实现了系列化和制度化。绝大多数的省份都编制了自己的投入产出表 ,而且在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上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如投入占用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对称模型等等 ,但是实际应用中进展较慢的是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的编制和应用 ,除了区域性的比较成功的苏南苏北 ,疆南疆北投入产出模型外 ,至今尚未编制出一套全国范围内地区间的投入产出表。近…  相似文献   

18.
投入产出调查工作是每五年进行一扶的长期性和周期性的工作,包括进行投入产出调查、编制投入产出表和开展投入产出应用三十方面的内容。投入产出调查的意义在于编制科学的投入产出表,而编制科学投入产出表的意义在于进行定性、定量的宏观、微观投入产出分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投入产出表在企业经营管理、政策模拟、测算国民经济各种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一、掌握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宏观分析的人才国家统计局结合我国实际,根据联合国推荐的最新国民经济核算标准(SNA),先后编制了五张基本表即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投入产出表、国际收支平衡表、资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和一套国民经济循环帐户。尽管改革旧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一、绿色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系统反映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生产关系,基于投入产出表编制基础上的投入产出分析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经济分析、预测和决策过程。环境污染与治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的组成部分,将环境治理的投入与产出数据从传统的投入产出表中分离出来,称为投入产出表的绿化,而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