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丁玲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的早期女性系列本文内,我们能够阅读到五四时代女性作家的本文所缺席的内容,即是丁玲大胆、真率地抒写了现代女性内在的生命情欲欲望及其心理经验.如果说梦珂(《梦珂》)、嘉瑛(《暑假中》)、志清(《署假中》)、佩芳与魂影(《岁暮》)等年轻女性,还在同性好友间的姐妹情谊里泄露着无意识的女性情欲欲望,感受到生命内在的这股欲望需要表达但因无法真正表达、实现所致的孤独与寂寞,并如嘉英、魂影、志清等想拥有异性存在、走出同性生活的不安与躁动,那么莎菲(《莎菲女士的日记》)、阿英(《庆…  相似文献   

2.
初试锋芒即犀利——读茅盾的处女作《蚀》三部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盾是初次提笔写作就已相当成熟了的少数大作家之一。他的处女作《蚀》是由三个连缀性的中篇小说组成的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和《追求》,初次发表就一鸣惊人,震动了中国文坛。作家的精湛眼光和艺术才华很快取得了公认。但在茅盾说来,其成功并非偶然。茅盾在商务印书馆历时十年(通称“商务十年”)的辛勤积累和  相似文献   

3.
《蚀》的思想和艺术王太顺茅盾的长篇小说《蚀》三部曲,作于1927年8月至1928年6月,包括三个系列中篇:《幻灭》、《动摇》、《追求》描写了大革命前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幻灭》描写章静女士的幻灭。章静是个有热情、爱幻想、憎恨...  相似文献   

4.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是20世纪初东亚文坛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人物形象广受评论界的争议,直到目前为止莎菲形象都难以评判. 文本陌生化的创造了一个女性形象,以莎菲女士的爱情观和心理历程作为主要内容,字里行间呈现的全是作者漂泊的生活体验,生活的重压使她难以坚持下去. 莎菲的女性形象介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内心虽想做一个正经女人,但是也有着追求享乐的情感,这种人格分裂,也是当时社会转型期青年常有的感情. 为进一步的研究《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形象,文章简单回顾了《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作者经历,重点从陌生化的艺术手法、主题思想以及艺术形象来进行解析,希望能为相关人员带来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莎菲女士的日记》不仅塑造了莎菲这个典型,而且再现了“五四”退潮后的各类女性的特征,这些人物形成一个动态的系统。莎菲性格也是一个复杂系统,形成她的矛盾性格最深层、最根本的原因是性本能与自我本能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文学发展过程中,某一时期相似文学现象的集中涌现,通常总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大革命失败后的小说创作中,短短几年内,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文化素养和艺术个性的作家笔下,出现了一大批带着鲜明共同色彩的人物形象:方罗兰、周如水、高觉新、老李,甚至还可以包括张曼青、倪焕之等。这一批出自不同作家笔下的形象集中产生于1927年至1933年之间,它们构成一个具有鲜明共同性格的形象群:柔弱、矛盾、苦闷、沉重。由于茅盾中篇小说《动摇汉最早捕捉到并表现了这一性格,所以本文将这一形象群称为“动摇者”群像。“动摇者”形象群在他们…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新文学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一九二七年的秋天,亦即新文学运动第一个十年终结、左联文学十年的萌芽时期,丁玲开始了她的小说创作.其后在大约两年的时间里,她先后有《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等十余个短篇问世,震动了当时的文坛,从而开始了她的文学创作生涯.这一时期,在丁玲的整个文学活动中,无论就其思想发展还是创作道路而言,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意义.因此,我们把丁玲的这一段经历,称作她文学活动的早期,时间是一九二七年秋至一九二九年底.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现实主义文学大师茅盾的小说创作主要着眼于表现动荡的社会全局和发展趋向,这就必然重视大工业和新思潮冲击下的急剧变动着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现代都市生活。因为这里社会矛盾最为集中和尖锐,现代思潮和革命活动也特别活跃,相应地也引起不同阶层入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的急剧变化,因此,深入地反映都市生活是现实本身向新文学提出来的历史任务。茅盾在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主要提供了两个形象系列:民族资本家、时代女性(《幻灭》中的慧、《动摇》中的孙舞阳、《追求》中的章秋柳、《虹》中的梅)。其中,时代女性形象以其…  相似文献   

9.
茅盾在创作《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蚀》的时候,由于受大革命失败后一度混乱的形势影响,创作情绪很不稳定。他在《创作生涯的开始——回忆录(十)》中说:当时“我的思想在片刻之间会有好几次往复的冲突,我的情绪忽而高亢灼热,忽而跌下去,冰一般冷。”作品所反映出来的实际情况也是这样。《幻灭》的思想基调就比较高亢,《动摇》的基调就比较抵沉,在《动摇》之后所写的短篇《创造》又比较高亢,在《创造》之后所写  相似文献   

10.
《青春之歌》叙述的是一个青年女性知识分子追求自我实现的奋斗历程,它的前文本是鲁迅的《伤逝》、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和茅盾的《虹》。几种前文本对于女性解放问题进行了各自的思考,做出了不同的回答。《虹》与《青春之歌》的互文关系更为直接。梅行素和林道静的性格中都有不安分和为自我实现而敢作敢为、不顾流俗的一面。但梅、林二人性格和经历不同的一面给人印象更深,其中的意味也更值得分析。梅行素与林道静性格最大的区别,是梅的"疑"和林的"信"。林道静性格中的不成熟和她的理想主义激情一起,正是其独特文学魅力之所在,因为它意味着青春。  相似文献   

11.
提起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三部曲小说,一般都认为首推茅盾的《蚀》(包括《幻灭》、《动摇》和《追求》三部中篇小说。见十一月五日《文学故事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总第一四五期所公布的《文学知识竞赛答案(一)》)。其实应该是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它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短篇小说《歧路》、《炼狱》和《十字架》。茅盾的《蚀》三部曲之一《幻灭》发表于1927年9月,而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的《歧路》载于1924年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伤逝》和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同是二十年代文坛上引人注目的力作。两篇小说都产生在它的作者彷徨探索的时期,都是作者负着时代的苦闷而写出的。《伤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十月,正是鲁迅经历了文化新军的分化、心境寂寞,于彷徨中探索革命新路的时候,《莎菲女士的日记》发表于大革命失败后的一九二八年,正是  相似文献   

13.
丁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具分量的女作家,她对女性的书写始终渗透着所处特殊时代环境下的自我意识,也始终在思考不同时代女性所面临的生存问题。《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以及《阿毛姑娘》都是丁玲在20世纪20年代五四浪潮的裂变中创作的。本文将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时代背景,探讨在封建乡村生活逐渐向城市商品化转变的社会环境下,丁玲小说中女性所面临的新的困境,从“商品化”城市的渲染环境、女性在社会中“无处可去”的尴尬局面以及最终拒绝异化,选择自我孤独三个方面分析女性在这种困境中所展现的在外与内在异化,以及呈现出来的两种孤独状态。  相似文献   

14.
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丁玲同志深刻地描写了莎菲女士的悲剧。本文试从莎菲生活的时代、环境入手,探讨莎菲悲剧的根源及其性格上的矛盾。 关于莎菲生活的时代,一般论者都笼统地说是五四以后,也有的同志说得具体一些,是五四退潮时期或二十年代中期,另有一种意见则认为是大革命失败之后。我认为,这些说法都不准确。《莎菲女士的日记》写于一九二七年,发表于一九二八年二月《小说月报》十九卷二号上,“日记”的最后一则标明时间是“三月二十八日”。显然,小说所反映的只可能是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八日以前的生活。另外,从一九二八年开始,北京改称“北平”,莎菲在“日记”中仍用“北京”名称,也说明莎菲的“日记”写于一九二八年之前。再看第一则日记即“十二月二十四日”所记,当天来的报纸中有所谓  相似文献   

15.
探析茅盾创作“时代女性”母题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盾在他的小说中成功塑造了时代女性形象系列,为他的小说增添了不尽的艺术魅力。时代女性成为茅盾小说创作的一个母题。茅盾小说时代女性母题的成因是多元的,主要是受他的家族女性、早期妇女观、古典名著《红楼梦》和北欧神话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茅盾小说创作的母题是时代女性。茅盾从时代女性出发 ,在他的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时代女性形象系列 ,从而形成了茅盾小说独特的艺术世界。茅盾小说时代女性母题的形成主要是受茅盾深刻独特的生活体验、《红楼梦》的女性观和北欧神话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茅盾在他的小说中描写了一系列形态各异、性格有别的女性,其实,在这些女性形象身上,也存在着诸多显在和潜在的共性。茅盾笔下之所以会出现一群似乎同属一型的女性形象是与他本人独特的生活经历以及性格气质密切相关的。女性形象的独特创造,赋予了茅盾,小说极强的艺术魅力,但也有艺术把握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18.
现代女性自我意识的张扬和迷惘──《蚀》中时代女性的文化内涵翟耀作为茅盾早期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群。时代女性形象系列以其内蕴的丰富性和特异性为人们所瞩目,从而被公认为新文学史上最有光采的一组女性形象。从文化视用考察时代女性的历史内涵,也许较之单从政治砚角...  相似文献   

19.
丁玲无意走上创作之路,却成为中国现代特有的知名作家之一。她早年的小说《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阿毛姑娘》等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女性,她们具有对传统男尊女卑的极端反叛的非常鲜明的特点。"莎菲"更是这一时期文学的典型代表,一时成为丁玲的代名词。这些作品闪烁着"五四"追求自由、民主的精神光芒,也充满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精神。这些在男人世界中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小说形象,正是作者的缩影,也是湖湘文化的精神体现。这与其一生坎坷不平,晚年政治化的心态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茅盾的创作生涯开始于《蚀》(包括《幻灭》、《动搖》、《追求》三个连续性中篇小说)的写作。从一九二七年九月动笔写《蚀》三部曲之第一部——《幻灭》,到一九二九年四月至七月写《虹》(未完成旧长篇),这是他创作道路的初期阶段。在这一时期中,除了若干篇抒发个人感情、“充溢着‘俗’的议论”的速写随笔和一个涉及农民对红军的态度的短篇小说《泥泞》而外,其余长、中、短篇小说差不多全部是以青年知识分子或青年女性为描写对象的。这时期茅盾创作的总倾向是对黑暗社会现实丑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