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略阳城是甘肃古代著名的军事重镇,后因种种原因湮没无闻。由于年代久远,记载简略且不一,其城到底在何处?至今说法种种,仍是一悬案。对汉略阳城地望,从史料上看,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 陇城镇西北说有人主张汉略阳城在唐陇城县(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九十里之陇城镇)西北。持此说法的代表史籍为《后汉书》李贤注及《通典》。《后汉书·卷一下·光武下》记载: (建武)八年(公元32年)春,正月。中郎将来歙袭略阳,杀隗嚣守将而据  相似文献   

2.
《明史·李自成传》:崇祯十五年,“自成自攻荆州,湘阴王俨锣遇害,烧献陵木城,穿毁宫殿。”“十六年春陷承天(今湖北钟祥县),将发献陵,有声震山谷,惧而止。旁掠潜山、京山、云梦、黄陂、孝感等州县,皆下。”一、“献陵”系“显陵”之讹记《明通鉴》卷八十九亦同《明史》载:“先是湖广巡抚宋一鹤,闻襄阳、德安、荆州连告陷,超承天护献陵……”但据《明会要》卷十七山陵条载:献陵、仁宗陵,在今北京市昌平天寿山,是明十三陵之一。又据卷  相似文献   

3.
犊鼻裈续考     
董志翘有《犊鼻裈考》,谓司马相如所着之犊鼻裈为无裤管合裆之贴身短裤。其驳王先谦之说,甚以为是;而谓全无裤管,窃以为尚有可言者。犊鼻裈之形制,历来聚讼纷纭,笔者所见,殆有四说:一、形如犊鼻。《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裴骃集解引韦昭曰:“犊鼻裈,今三尺布作,形如犊鼻。……今铜印犊纽,此其类矣。”《汉书》同传颜师古注:“即今之衳也,形似犊鼻,故以名云。”二、短裤,裤管至膝。刘奉世曰:“犊鼻穴在膝下,为裈财令至膝,故习俗因以为名,非谓其形似也。”(据王先谦《汉书补注》转引。)三、无裆之裈。钱大听《十驾斋新录》四“犊鼻裈”条下云:“《广雅》;(衤松),襣恽也。恽无裆者谓之(?)。(?),度没反。《说文》无(?)字。当为突,即犊鼻也。突犊声相近。重言为犊鼻,单言为突。后人又加衣旁耳。”  相似文献   

4.
杜诗别解     
送王侍御往东川放生池祖席 东川诗友合,此赠怯轻为。况复传宗匠(旧作近),空然惜别离。梅花交近野,单色向平池。傥忆江边卧,归期愿早知。 以上按仇兆鳌《杜诗详注》本引,第三句作“传宗匠”。仇氏云:“诸本皆作传宗近,意不可解。张远指放生池,以佛家有南北宗也。此说牵强。邵注作传踪,谓音信相通,此亦无据。按近字犯重,恐是匠字,乃字形相似而讹耳。公《八哀诗》云:‘宗匠集精选’,宗匠二字,本袁宏书。初欲改近为匠,尚无确据,偶阅《诗纪》载晋时仙谶‘匠不足虑忧远危’,冯惟讷云:‘匠疑作近’。今按:彼是误近为匠,此则误匠为近,可以。互证。”  相似文献   

5.
天宝十四载(755)李白踏上金陵古道,来从宣城漫游桃花潭(今安徽泾县境内),时作《赠汪伦》一诗;因汪伦是“农民”,更为当今论李者所珍重,多撰文列说称颂李白的“平民性”。“今考南宋杨齐贤旧注:“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酿美酒以待白……”;清王琦注本有录唐汝询曰:“(汪)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袒之,情因超俗矣”。均言“村人”,其确切  相似文献   

6.
《卷十·顺帝纪》(明二年正月 )辛未 ,镇军将军、雍州刺史张敬儿克江陵 ,斩攸之子光琰 ,荆州平。(中华书局 1974年 10月版点校本 ,第 196页 )按 :“光琰” ,本书《沈攸之传》、《通鉴》卷 134、《建康实录》卷 14、《南史》之《沈攸之传》、《张敬儿传》、《南齐书》之《高帝纪》、《张敬儿传》皆作“元琰”。考元琰 ,沈攸之之长子 ,明元年末 ,沈攸之起兵往攻京师 ,元琰留守江陵 ,至是为张敬儿所杀 ,事详见本书《沈攸之传》及《通鉴》卷 134。此“光” ,乃“元”之形讹。《卷十六·礼志三》晋武帝咸宁五年十一月己酉 ,弘训羊太后崩 ,宗…  相似文献   

7.
《后汉书·光武帝纪》 :“八年春正月 ,中郎将来歙袭略阳。”李贤注曰 :“县名 ,属天水郡 ,故城在今秦州陇城县西北。”余按《通鉴》卷四二 :“春 ,来歙将二千余人伐山开道 ,从番须、回中径袭略阳。”胡注 :“贤曰 :略阳 ,县名 ,属天水郡 ,故城在今秦州陇城县西北。番 ,音盘。宋白曰 :略阳道在陇城县东六十里 ,即故冀城 ;魏黄初中 ,改为陇城。时隗嚣居冀。以地理考之 ,当从宋说。”《后汉书·光武帝纪》 :“夏四月 ,司隶校尉傅抗下狱死。隗嚣攻来歙 ,不能下。闰月 ,帝自征嚣 ,河西大将军窦融率五郡太守与车驾会高平。”余按 :“闰月”当为“…  相似文献   

8.
《山海经》书中有二处提到“涅石”: 《山海经·北山经》:“贲闻之山,……其下多黄垩、多涅石”;“孟门之山,……其下多黄垩、多涅石”。按:贲闻之山不明所指,孟门之山据《名胜志》云:“今在山西平阳府(临汾)吉州(吉县)”(《山海经广注》卷三)。《山海经还有三处提到“石涅”。关于石涅,据  相似文献   

9.
《卷三·宋本纪下》(元徽 )二年夏五月……甲午 ,车骑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 ,贼入屯中堂 (中华书局 1975年 6月版点校本 ,第 86页 )。按 :“车骑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 ,《南齐书·高帝纪上》同 ,而《宋书·后废帝纪》则作“抚军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 ,《建康实录》卷十四作“护军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今考《通鉴》卷一三三云 ,是时“抚军长史褚澄开东府纳南军” ,《考异》云 :“《宋书》作‘抚军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 ,《南齐书》作‘车骑典签茅恬’ ,盖皆为褚澄讳耳。今从《宋略》。”据《南齐书·褚渊传》 ,褚澄乃齐开国元勋褚渊之弟 ,且…  相似文献   

10.
读中华书局本《明史》,得校记三条,今录之以就正于读者。一、卷131《费聚传》(页3582):洪武“三年封平凉侯……明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达里麻。”按:“明年”,承上文的洪武“三年”,即为洪武“四年”,误。征云南,擒达里麻,不是发生存洪武四年,而是发生在洪武十四年。据卷2《太祖纪》、卷126《沐英传》、卷129《傅友德传》、卷132《蓝玉传》等记载:洪武十四年九月明太祖命傅友  相似文献   

11.
“旦”在戏曲中指女性角色,其义众说纷纭:明人徐渭认为,宋时妓女以乐器置篮中担之以出,日“花旦”,后因省担为旦(见《南词叙录》);胡应麟则认为戏曲角色之命名皆系反语,“妇宜夜而命以旦也”(见《少室山房笔丛》);清杨恩寿则有“所谓旦者,乃司乐之总名”“以优之少者假扮为女”之说(见《词余丛话》)。戏剧史家周贻自认为,“旦”系“姐”字演变而来。顺序是先有“姐”,由“姐”讹为“妲”(宋杂剧有《老孤遣妲》、《双卖妲》、《槛哮店休妲》,“妲”皆“姐”之讹),再由“妲”简笔为“旦”(金元院本有《旦判孤》、《酸孤旦》,《老孤遣旦》)。(见周贻白《中国戏曲论集》)。笔者近来翻阅资料,却发现戏曲中的“旦”,乃渊自古代西域少数民族之艺术结晶,系古代胡语之译音。  相似文献   

12.
卷十九《谢裕传附孙朓传》:“朓好奖人才,会稽孔觊粗有才笔,未为时知,孔珪尝令草让表示朓。”(中华书局标点本,下同。) 标点本《校勘记》〔一三〕:“‘孔觊’各本作‘孔觊’,据《宋书》、《南史》本传改。前沈约曰:‘孙兴公、孔觊并让记室。’各本亦误作‘孔觊’,并改正。”今按:朓所奖之“孔觊(顗)”与沈约所曰让记室之“孔觊”,实为二人。据《宋书·孔觊传》,觊明帝泰始二年(466)被斩,时年五十一。而据《南齐书·谢朓传》载,朓生于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孔觊被斩时朓方三岁。又,觊“转署记室,  相似文献   

13.
王安石《洪范传》(以下简作《传》)在当世之所以特出于众,首先在于他于仁宗年间,面对弥漫朝野的《洪范》灾异之说,能独抒己见,创为新解,表现了鲜明而强烈的现实性与战斗品格。关于此点,他在《书<洪范传>后》一文中曾慨乎言之: 孔子没,道日以衰熄,浸淫至于汉而传注之家作。……宜其历年以千数而圣人之经卒于不明,而学者莫能资其言以施子世!予悲夫《洪范》者,武王之所以虚心而问与箕子之所以悉意而言,为传注者汨之,以至于今冥冥也,于是为作传以通其意。……夫予岂乐反古之所以教而重为此挠挠哉?其亦不得已焉者也。(《王文公文集》卷三三) 此所谓“传注之家”或“传注者”,显指董仲舒,刘向父子与所谓孔安国《传》等。至其  相似文献   

14.
<正> 战国中期齐魏马陵之战战址向存两说。《史记·魏世家》集解:“徐广曰:‘在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虞喜《志林》云:‘马陵在濮州鄄城县(今山东鄄城县)东北六十里,有陵,涧谷深峻,可置伏。’按:庞涓败即此也。徐(广)说马陵在魏州元城县东南一里,庞涓败非此地也。”笔者认为以上两说皆非。本人初步考证,马陵战址应在今山东临郯之间的马陵山。据臧励和《古今地名大词典》:“马陵山,亦作马岭山,在山东省临沂县东南九十里,南抵江苏省之宿迁。绵恒数百里,山口崭然中直,宛如斧劈,相传为夏禹所凿”。此说根据有二:一是《史记·孙吴列传》载:齐军救韩入魏,“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今河南开封)。  相似文献   

15.
《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向之注家皆解“昼寝”为“白天睡觉”,如近人杨伯峻《论语译注》。我认为“昼寝”乃“画寝”之形讹。“画寝”即“涂画寝室”。“雕木画寝”之典古人习用。如《汉书·扬雄传》:“非木摩而不雕,墙涂而不画。”《周书·苏绰传》:“若刀笔之中而得浇伪,是则饰画朽木。”皆暗用“画寝雕木”之典。唐李匡乂《资暇集》:“梁武帝读为寝室之寝,昼作胡卦反,且云当为画字,言其绘画寝室也,故天子叹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圬。”宋周密《齐东野语》:“虽然,宰予昼寝,夫子有朽木粪土之语,尝见侯白所注论语,谓昼字当作画字,盖夫子恶其画寝之侈,是以有朽木粪墙之语……昌黎《语解》亦云昼寝当作画寝,字之误也。宰予四科十哲,安  相似文献   

16.
<正> 鸷距《辞源》[鸷距]:猜疑而止。《管子·小问》:“夫牧民,不知其疾则民疾……止之以力,则往者不反,来者鸷距。”注:鸷,疑也。距,止也,闻其役烦,则疑而止也。”这个释义是根据尹知章的注文做出的。实际《小问》原文的“鸷”为“(执马)”字之误。“(执马)”、“距”义皆为止,言来者止而不前之义。《说文》:“(执马),马重貌也。”桂馥谓“马重而陷,陷则益重”。《说文》:“樊,(执马)不前也。”(今本“(执马)”讹为“鸷”)。《史记·秦本纪》“晋君弃其军与秦争利,还而马(执马)。”《史记·晋世家》:“惠公马(执马)不行。”索隐曰:“谓马重而陷之于泥。”《太玄·玄错》:“进欲行,止于(执马)。”(今本  相似文献   

17.
“胡城”考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这是唐末诗人杜荀鹤写的题为《再经胡城县》的一首诗,诗句通俗,其意并不难解,但诗题中之“胡城”是否就在今安徽阜阳附近,是值得探索一下的。一胡城其地,近年出版的《唐诗选注》、《历代诗歌选》、《唐宋诗选讲》、《唐诗一百首》等等都注为:故城(或旧址、旧城)在今安徽省阜阳县西北。今安徽省阜阳县西北之胡城旧址,为西周胡国所在地,在《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中的西周、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地图上,其地均作胡。秦在其地置汝阴县。《汉书·地理志》:“女(即:汝)阴,故胡国。都尉治。莽曰汝坟。”《后汉书·郡国志》:“汝阴本胡国。”梁刘昭注补《后汉书》,注作“杜预曰县西北有胡城。”这大概是注家注胡城在今安徽省阜阳县西北的根据吧!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有的著作认为著名玄学家王弼是今河南省焦作市人,这是不对的。据《三国志·魏书·钟会传》云:“会弱冠与山阳王弼并知名。”此山阳乃指山阳郡,属于兖州而非河南。考王弼乃王粲之侄孙。《魏书·王粲传》“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王粲年四十一卒,他的两个儿子被杀,无后,以族兄王凯之子王业嗣。故《魏氏春秋》云:“文帝既诛粲二子,以业嗣。”(《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注引)王业就是王弼的父亲。王粲的祖父王畅,曾祖父王龚均山阳高平人,《后汉书》并有传。王龚,顺帝时为太尉,王畅,灵帝时为司空,故《王粲传》谓“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其世系如下:  相似文献   

19.
犊鼻裈考     
《汉书·司马相如传》:“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庸保杂作,涤器于市中。”师古曰:“即今之衳也,形似犊鼻,故以名云。”《史记》本传韦昭注;“今三尺布作形如犊鼻者矣,称此者,言其无耻也,今铜印言犊钮。”王先谦《汉书补注》云:“《吴越春秋》,越王服犊鼻,《广雅》衳,(?)裈也。《方言》无裯裤谓之(?)。郭云:裤无踦者,即今犊鼻裈。裯亦(?)字异耳。案《说文》(?)、绔踦也,《急就篇》颜注,裤之两股曰(?)。《玉篇》(?),裤档也。据此形制,但以蔽前,反系于后,而无裤裆,即吾楚俗所称围裙是也。”王之说,新版《辞海》“犊鼻裈”条亦承之,意觉不妥,当以颜注、韦注为胜。“犊鼻裈”即内著之短裤。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洪洞县《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这一幅元代戏曲壁画,是现存研究元杂剧的珍贵文物。但是多年以来题名混乱,对此一横幅之涵义亦多谬解,莫衷一是。有鉴于此,乃作一初步考释。 一、洪洞 胡忌《宋金杂剧考》之《宋代的散乐》章称之为“山西赵城县龙王庙壁画”。书成于1957年。 刘念兹《元杂剧演出形式的几点初步看法——明应王殿元代戏剧壁画调查札记》说:“……距离洪赵县城(原来的洪洞县)西北十五公里,属洪赵县道觉乡。”文章发表于1957年,时间与胡忌文章发表时间相同,县名则不同。 《中国戏曲曲艺辞典》则谓:“绘于山西赵城县(今洪洞县》附近……。”此书出版于198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