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靖西县总面积3331平方公里,人口58万,境内居住着壮、汉、苗、瑶、回等12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自2000年由国家民委倡议发起“兴边富民行动”以来,靖西人民抢抓机遇,举全县之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近日,中共广西靖西县委书记黎志敏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2.
壮锦是壮族人民的工艺美术织品.它是用棉纱和五色丝绒织成,以色彩绚丽,图案别致、结实耐用而驰名古今中外.①壮锦不仅是现在还在生产和使用的精美工艺品,而作为一种历史的遗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通过对壮族织锦技术的研究,无疑会更加深我们对壮族文化的了解.现代壮族织锦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靖西、环江、忻城、宾阳、宜山、龙州、大新、田阳等县.在这些分布地里,靖西、环江、忻城、宾阳等地至今还在生产壮锦.  相似文献   

3.
壮族文化讨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今日的壮族,人口一千多万,自古臼成聚落活动于南中国。她是人类历史的产物和结果,即使是在群体生活的最原始状态中,防兽、御敌、充饥、运动,及其他一切生理上的、精神上的需要,就已经产生了文化,所谓“壮族无文化”之论是不经的。但壮族的文化如何?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下旬到十二月上旬,中央民族学院八七届壮族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广西师范大学八六届壮族文学研究生及中央民院几位教师就壮族文化进行了多次的讨论。他们的议题是:(一) 壮族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上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二) 壮族文化所存在的弊病及成因;(三) 壮族文化的振兴问题。在讨论  相似文献   

4.
试谈壮文与壮族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人口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第六十位,在国内各民族中居第二位,93%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广西八十三个县(市)中,壮族人口在三万人以上的县(市) 有五十五个,其中占全县人口总数60%以上的有八个县,占70%以上的有十个县,占80%以上的有十八个县,加上与其他兄弟民族杂居在一起的,约占全区总面积87%的地域。这些地区是我区矿产、水电、蔗糖、林业、畜牧业和土特产品资源较丰富之地,它们的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形况如何,对广西四化建设有着举足经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工业化、市场化的浪潮中,壮族传统手工技艺逐渐衰退的趋势日益加剧,抢救和保护壮族传统手工艺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对广西靖西凌准村壮族制陶手工艺历史与现状的分析,探究传统制陶手工艺盛衰的原因,论证生产性方式保护传统手工艺的切实可行,认为增加土陶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开发创新性、工艺性、装饰性产品是壮族传统土陶手工艺走出困境与实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靖西是壮族聚居县,唱山歌、赶歌圩历来比较活跃。但是,在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干扰破坏下,壮族人民喜爱的山歌、歌圩却被强行禁止了。近三年来,在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中,在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过程中,我们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到群众中做了一些实际调查,使我们认识到,过去禁止山歌和歌圩,完全背离了党的民族政策,违背了广大壮族人民的意愿。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是最多的。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国壮族人口为1338万人,占当时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9.90%,壮族最主要的聚居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广西的壮族人口为1233万,占当时全国壮族总人口的92.15%。到1986年末,广西壮族人口已发展到1337.63万人。占广西总人口的33.90%,占广西少数民壮总人口的86.69%。广西的壮族人口分布很广,八个地区和五个区辖市均有分布,但主要聚居在红水河和左、右江流域的南宁、柳州、百色和河池四地区以及南宁市所辖的邕宁、武鸣二县,  相似文献   

8.
中国壮族、越南岱侬族的族群叙事将侬智高这一史实人物神圣化为英雄祖先与始祖神.文章选取中越边境的靖西安德乡和那坡念井村为田野点,通过对在中国壮族与越南岱侬族等族群中活态传承的侬智高信仰,分析地方社会如何将侬智高的历史记忆置放在古骆越族“祖先崇拜”的信仰结构中,并经过族群内部的神话叙事、祭祀仪式到公共性的社会展演等文化实践,重塑了独具地方性的历史真实.侬智高信仰成为壮族与岱侬族等中越跨境民族的族群记忆与家园遗产.  相似文献   

9.
在壮族人口占大多数,客家人口较少的壮客杂居地区,客家人入乡随俗,较多地受到壮族文化的影响,他们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吸收了很多壮文化的因素.同时,由于客家有较强的自我文化认同,加上他们在经济发展上的优势,又使得客家文化能较好的得到保存,并且以他们的生产模式带动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蚂节是红水河流域壮族极具农耕色彩的节日。在壮族与汉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其文化要素与内涵不断丰富,壮族神器铜鼓与汉族神兽实现互通,壮族文化与道教文化得以互融,壮、汉民族以仪式为纽带“同祀共欢”。壮、汉民族通过“互鉴”的途径达成“共享”,从而实现彼此文化的交融。蚂节也因此发展成为整合壮汉民族关系的节日庆典。这一鲜活案例不但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微观体现,而且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资源,对于从多维度探究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在靖西、那坡、德保一带的壮族农村,至今还保留着一种古朴的民间习俗——做“同”。做“同”是壮语音译,在壮族家庭中,做“同”被视为一种神圣、吉祥的喜事。做“同”的条件很简单,男子与男子之间,女子与女子之间,只要双方乐意,就可以做“同”。既不需要同姓,也不需要同月、同日生,同年即可;不论家庭条件如何;不论远近。做“同”时,只需做些简单的象征性仪式。俗称“老同”。  相似文献   

12.
韦颖琛 《中国民族》2023,(4):112-116
<正>绿油油的稻田承载着农人的希望。春天,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遍布山坡平坝的稻田里一派繁忙景象,农民正在以人工或机械化方式忙碌地插秧。隆安位于广西西南部、右江下游两岸,有着“中国那文化之乡”的美誉。这里河道纵横,湿地密布,水、土、热资源丰富,发展稻作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孕育出了极具特色和价值的隆安壮族“那文化”稻作文化系统。“那”是壮语,意为水田、稻田,“那文化”就是壮族的稻作文化。隆安“那文化”底蕴深厚,被著名学者梁庭望先生称为“壮族稻作文化最集中、最灿烂的展示地”。2015年,隆安壮族“那文化”稻作文化系统入选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相似文献   

13.
建设龙脊壮族文化生态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生态村是对民族 ,尤其是对少数民族的自然、社会、文化进行整体保护、研究和开发的一种最新型的模式 ,是一个国家多种文化的一种“新保护神”。文章在论述民族文化生态村对民族文化研究、旅游资源开发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意义的基础上 ,阐述了在龙脊建设壮族文化生态村的有利条件 ,以及建设龙脊壮族文化生态村的初步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共有15,489,630人。壮族分在的地区,是世界著名的岩溶地区,为天下少有的奇景。壮族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百越”民族,族称来源于部分壮族的自称,这些自称如“布壮”、“布土”、“布侬”等。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为南北两大方言。1300多年前,壮族曾出现“土俗字”。著名的“花山崖壁画”是壮族古老先民的伟大创造。在广西北流出土的云雷纹大铜鼓,号称“鼓中之王”。壮族有著名的创世长诗《布洛陀》、英雄史诗《莫──大王》等。壮族的传统音乐主要是各种山歌调,共1000种以上。古代壮族先民曾把凿齿当成是成丁礼(成人礼),还曾有文身的习俗。至今壮民崇尚蓝黑色,并将之用于服装的镶边和居室栏杆上,实际上是文身的延续存在。今天的壮族,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提高,教育与文化也适应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  相似文献   

15.
广西属于史称“百越”地之一,东北西南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越南毗邻,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壮族的主要分布地区,与壮族共同开发边疆的有汉、瑶、苗、毛南、仫佬、侗、京、回、彝、仡佬、水等民族。长期以来,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光辉的民族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他们创造、保存的乐器文化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6.
在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的前后,从事学术研究和民族工作的同志纷纷发表专著和文章,阐述自己对壮族的看法。在这些专著和文章中,有的认为壮族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勤动勇敢的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独特的语言文化和革命传统的伟大民族”。身经百战的红军老战士吴茜将军亦挥毫书写条幅曰:“壮族是伟大的民族”。有的以大量的历史事实作根据,说: 壮族先民不愧是一个具有博大的胸怀,富于奋争进取,不甘落后和善于吸收兄弟民族文化、不断充实和更新本民族文化的优秀民族。”这些看法都对壮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广西壮族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广西壮族人口探讨》(见《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三期)一文中(以下简称《探讨》),根据调查收集的资料,曾对广西壮族人口发展简史;壮族人口与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以及壮族人口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控制广西壮族人口增长提出了几点建议。本文拟根据近几年来壮族人口发展变动的新资料,对壮族人口发展战略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一、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是壮族人口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人口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发展变动状况的主要指标。人口数量如何,不但决定了一个地区现实的人口状况,而且对  相似文献   

18.
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区,其中93.7%的人口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考古学、民族学和人类学的研究表明,壮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是古代“百越”民族(主要是西瓯、骆越)的后裔,壮族及其先民在岭南地区繁衍生息已有5万年的历史。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壮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壮药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南民族大学项目组在刘向明教授的带领下,深入广西地区,对壮药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壮族妇女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趋势陆明珠,韦峥芳(广西区妇联,南宁市妇联)一、壮族妇女的基本状况及历史背景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她虽没有统一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在我国56个民族中壮族人口仅次于汉族,占全国少数民族人...  相似文献   

20.
湖南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众多的中部省份,全省56个民族齐聚,少数民族人口达641万,占全省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强,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6位。世居的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等8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