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何天明 《阴山学刊》2012,(6):9-13,31
佛教在契丹族建立政权以前便受到重视,耶律阿保机建国称帝以后至辽朝各位皇帝统治时期呈持续发展状态。佛教是辽代统治阶层和民众普遍信仰的宗教,在北方草原上的发展速度与规模都超越以往。辽代的佛教与城市的发展相伴随是辽代佛教勃兴的特点之一,佛寺和佛塔是标志性建筑。对萨满教和佛教的历史作用要根据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性质予以评价。佛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宇宙观、人生观和社会行为准则。辽代佛教文化是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
公元10世纪初,契丹族统一中国古代北方,建立辽政权.他们在继承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契丹文化.在创造本民族文字并将其使用于辽朝统治区各项事务的过程中,辽代真正意义上的史学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高放 《江汉论坛》2012,(7):54-57
儒学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思想产物,是中国封建社会主要代表地主贵族阶级利益的主流意识形态。儒学既富有精华,又多有糟粕;既有积极正面意义,又有局限性和保守性。任何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认识态度都是有害的。从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来说,我们必须对儒学思想内容及其历史地位和社会作用进行全面分析,认真总结,作出善断,当今尤其要彻底肃清其流毒。  相似文献   

4.
辽代尚父考     
辽代获尚父称号的臣僚约有17位之多,堪称历史上的奇特现象。尚父中既有宰相,也有其他臣僚。他们基本都是年事较高、社会声望也较高的老臣,而且大都对辽王朝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尚父群体在民族属性上虽以契丹族为主,但却具有多民族成分,体现了辽代多民族社会上层联合统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王龙 《阴山学刊》2010,(6):114-116,120
辽代佛教的盛行,使佛教读物大量产生,僧人和信徒空前之众,名刹伽蓝遍布境内,寺院阅读繁荣兴盛。它们不仅形成了辽代文化的显著特点,也成为辽代社会阅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整个辽代的阅读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双轨制政治文化机制是辽代民族融合的特色.辽代民族交融历史特色的形成与辽代契丹居民与汉族居民之间深厚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有着紧密的联系,辽代史学则是反映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载体.探讨辽代民族交融与史学发展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客观地叙述多民族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总结历史经验,并推动对辽代史学演进特点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辽代文化及文学活动与政治的关系相当紧密,无论是朝廷推行的文化政策、外交行为或文人的创作、交游等皆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本上属于社会上流阶层拥有的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8.
鸭绿江女真是在辽代由迁徙而来的黑水靺鞨人与当地的原渤海人融合而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在《高丽史》中被称为西女真、西北女真,其居地北到鸭绿江两岸,南到朝鲜大同江北岸,西滨大海,东以今狼林山脉与长白山女真为界。后来由于辽朝的失策,使高丽得以趁机向北扩张,使女真的居地逐渐缩小,至辽朝末期,其居地仅存今朝鲜慈江道大部及平安北道部分地区。鸭绿江女真是辽朝领土之内的少数民族,同高丽的关系应是古代中朝关系中的一部。  相似文献   

9.
王旭东 《学术探索》2014,(7):117-122
着重从家庭出身、入仕途径和仕宦资历等三个方面分析辽代上京留守选任,大量契丹世家大族和少量汉族入选为上京留守,体现出选任上京留守的民族性和一定的开放性,民族融合明显,契丹皇帝在选任上京留守时具有主导权,这些将对推动辽代五京留守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纵观辽代风俗,婚俗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辽国的经济、社会以及对外交往等情况.尤其是辽代贵族联姻婚制,由于发端于统治阶级上层,所以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和地域色彩,对时局影响重大.辽代皇族婚姻保持了高度的排他性,在外在形态上有着高度政治化、集权化倾向,目的则在于保持耶律氏的独治,维护辽王朝的长治久安.与周边政权、部族间的婚姻,则为了达到牵制周边政权,以实现与宋长期对峙的目的.但是,这种多阶层、多民族之间的婚姻,在客观上增进了各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各个民族之间的认同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盖之庸的《内蒙古辽代石刻文研究》,是辽代考古和历史研究领域的又一部力作,引起了学术界同行的关注。新版《内蒙古辽代石刻文研究》一书,是作者倾注近10  相似文献   

12.
辽代大理寺属南面官系统,是负责汉人鞠狱事务的司法机构.在以往的研究中,学界比较重视其在司法层面上的意义,很少有学者深入讨论其机构组成.作为一个专职处理汉人狱讼的官署,考清其历史沿革对辽代职官制度的研究,尤其是南面官制度的深入研究颇有裨益.因此,将把研究重点放在大理寺机构本身,结合现有资料,略加考论,以期对大理寺机构在辽代的变化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辽代科举考试的应试对象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汉族进士出身大致可分为官宦家庭、布衣家庭两大类。官宦家庭子弟登第之比率远高于布衣子弟,辽朝科举制度为汉官子弟增加了一条入仕途径;父子叔侄联翩登第者多来自布衣家庭,反映了下层汉士迫切希望通过科考跻身社会上层。辽朝科举制度的实施巩固了汉人世家大族的地位,为辽政权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1999年,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沙布台乡宝山村西,发现并清理了两座辽代早期壁画墓,获得了大量极其珍贵的辽代早期壁画.据此笔者对墓主人及身份、墓葬建造的年代及结构、壁画的内容、壁画发现的意义等进行了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15.
吴凤霞 《河北学刊》2001,21(4):84-86
有辽一代,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斗不断,史称“辽之内难,与国始终”。造成辽代宫廷变乱频繁发生的因素很多,就制度方面的因素而言,传统的世选制,契丹“王族惟与后族通婚”的婚姻制度、头下制度都与宫廷变乱的发生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因为这些制度本身有不可克服的不稳定因素,它们构成了辽代内难发生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6.
辽代南面地方官基本参照唐制,设置京、道、府、州、县、城等行政建制和职官,同时也加进了不少契丹本族职官的内容,南面京官就是比较典型的事例。在研究中,要对"南面"予以正确的把握。南面京官是辽代南面地方官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剖析其机构设置和主要职官,会使我们从一个角度比较清晰地了解辽代南面地方官。在辽代五京的主管官中,契丹族占有很大比例。南面京官许多部门的职能都与经济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范围,由此上溯,研究自有史以来,在这块土地上的先民活动,当为地方民族历史学术研究重任。  相似文献   

18.
榷场是历史发展到辽金时期的一种特殊的贸易形式,是禁榷和互市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历史产物。辽朝建国之前就设立了羊城榷场。在此之后,由于契丹辽朝对外交换的不断增加,于是分别设置了对北宋、高丽、女真、西夏、鞑靼诸部以及西域诸国的榷场。随着辽与诸国或诸部关系的变化,榷场也时闭时开,呈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辽代设立榷场不仅会考虑经济方面的因素,榷场所在地的军事地位和交通情况,也是其重要的考量对象,因而一般都会选址于军事重镇或交通便利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奉安、祭祀御容是辽代一项重要的礼仪活动。就制度层面而言,其一方面继承了前代及北宋御容奉安的传统;另一方面,又根据契丹民族风俗在一些方面进行了调整与补充。同时,围绕御容,辽宋之间曾展开一系列的交聘活动,这些活动是双方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辽宋间政治的发展作用匪浅。  相似文献   

20.
辽代萧氏后族及其居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代契丹人分为耶律氏皇族和萧氏后族 ,两姓世代通婚 ,并各有自己的“领地”。根据辽墓考古资料及证之《辽史》等文献史料 ,已知今天的辽北地区就是昔日辽代萧氏后族之“领地”。萧氏后族分为两大族系 ,每个族系之下又有许多家族分支。每一个分支家族都在整个后族的“领地”之内拥有一块属于他们个人所有的私人“分地”,并视为故里 ,生前在这里构筑私城 ,从事生产活动 ,死后又归葬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