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海涅说过,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打命题,解决了它,时代就往前走.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打命题是财富,如葛红兵所言,财富意味着尊严和自由.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其一,没有财富就没有尊严,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小到一个个人,均是如此:其二,没有财富就没有自由,民主、自由、平等观念是从财富中引申出来,且与财富密不可分.财富从土地上产生,又寄居在土地上,没有土地,就谈不上拥有财富.纵观中国几千年的革命史,无不围绕着土地展开.20世纪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重大事件,几乎都与土地有关:土地革命、土地改革、领土争端、(房地产引发的)金融风波,等等.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经济形态来讲经历了三个时代——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农业经济时代,财富的积累主要靠土地;工业经济时代,财富的积累主要靠资本;知识经济时代,财富的积累主要靠知识。从土地到资本、再到知识,决定财富占有能力的主要因素越来...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胡启立同志代表党中央在作协会员代表大会上郑重宣布,“创作必须是自由的”。人们在欢呼过后随即转入深沉的思考:文艺创作是自由的,文艺理论研究当然也足自由的;推而广之,学术研究也应当是自由的。科学是一块自由的土地,没有学术自由就没有学术创新,就谈不上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在当前改革的时代尤其是如此。大力提倡学术自由与学术创新,是社会科学改革与繁荣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4.
科斯命题的澄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科斯命题的各种版本进行了梳理,得出科斯表达的命题是一个经验命题;澄清了两个实证的科斯命题之间没有推出关系、实证的科斯命题与规范的科斯命题之间没有推出关系;论证了张五常所提出的产权版科斯命题没有实证基础,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论证了自由交换版科斯命题、交易成本版科斯命题和完全竞争版科斯命题是否同义反复或者逻辑谬误在于“交易成本”、“自由交换”和“效率”的定义,并且从逻辑上讨论了当科斯命题是同义反复或谬误时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康德确立的自由是意志的自律,人的价值和尊严就在于其意志的自由。权利学说是《道德形而上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是自由概念在人的外在行为之上的运用。权利学说通过构建一个合理的秩序来解决人的非社会性问题,为实现人的自由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权利的概念和权利的普遍法则既源于批判哲学所确立的自由概念,也是自由概念的显现。由于在康德那里,本体和现象领域并没有打通,人是否可以实现自由,是有争议的。不过这启示了后来的哲学家沟通本体和现象,把自由看做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女性的真实自我──试析曼斯菲尔德笔下的女性心理王雅华世界的一半是女人。女性文静纤弱的外表下往往隐藏着比男人更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不幸的是,社会并没有按性别比例分配其所拥有的一切:财富、权力、特别是由此而产生的作为自身主人的独立、尊严和自由.同样不幸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基本权利范畴的"人之尊严"是人的生命尊严与社会尊严的统一,体现为个体生命的人存在于社会之中,获得社会的尊重而区别于其他存在物的高贵与庄严。这种高贵与庄严通过人的自主、自由、自觉的活动得到确证,自主、自由与自觉构成人之尊严的内核。这种作为基本权利范畴的"人之尊严"以三重不同的形态存在着,即作为人权本源的"人性尊严"、作为基本权利价值原则的"人之尊严"和作为个别基本权利存在形式的"人格尊严"。这三种不同的形态呈现出由抽象到具体、由类到个体、由理论到规范的递进逻辑。按照这样的逻辑来构建宪法意义上的"人的尊严",要求我们从宪法的人权本源理念上确立人权源于人自身所固有的尊严的观点,在宪法权利规范上要不断完善人格尊严权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康德哲学中,尊严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康德分别在"源始的尊严"和"实现了的尊严"两种意义上运用这一概念。前者是人因其自由和理性平等享有的;后者是人因其德性享有的,即配享尊严的问题。与之相应,在权利问题上,一方面,康德主张尊严是人的一项基本的权利,同时也构成其他权利的前提,因此应坚决捍卫人的尊严和权利;另一方面,他也强调我们应该首先使自己配享权利,使自己作为一个权利主体保有尊严。  相似文献   

9.
时间财富论     
时间就是财富,时间更是因人的生命存亡而富有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时间价值的外化形态之一,财富是"物"的生产与"人"的生产的双重生产过程。财富创造体现社会时间的一维性、共时性、阶段性、超越性。人们创造财富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人的全面性。自由时间是衡量财富的最终标准,由受自然时间制约到支配自由时间、由生产财富到享受财富,既需要劳动效率提高,更需要注重科学、艺术等精神文化的生产。  相似文献   

10.
科斯定理,讨价还价和政府: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斯定理是一系列综合的命题,分别涉及到强调产权界定的古典理论,依赖于讨价还价和契约自由的初始权利分配无关论和突出政府和组织变迁作用的交易成本范式。不同的理论进路分别对应着经济和社会现实的重要方面,但没有某一个单一命题是普遍有效的,这暗示了一种案例分析方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女性写作话语权,是女性人权和文化权的象征,自封建社会以来,在人类话语权中,男性始终处于主导地位。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写作的话语权也在嬗变,由“五四”时期的单一追求平等、自由、尊严到今天的多元化、立体化表达。  相似文献   

12.
从劳动价值论到知识创造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劳动价值论”的内涵不断扩大从重农学派的“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观点上看,就孕育着劳动价值论,到了亚当·斯密时就已经将商品的两个因素揭示出来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批判地证明了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资本论》(第...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已经萌芽,并得到了发展。但发展的速度是缓慢的,为什么会缓慢呢?原因之一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土地制度与西欧、日本的不同。在中国,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且土地率又特别高,使社会上积累下来的财富多用于购买土地,从事封建剥削,很难向工业资本转化。工业资本的缺乏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现在的分析主要从政治、经济方面着手,论述了土地的买卖制度、政治制度、土地率等促使商人、手工业者把货币财富用于购买土地听封建剥削。那么,中国民众自古以来形成的对农、工、商不同的心理、观念意识到底在这个原因的形成中有否影响,有多大的影响?本文试从这个方面做一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财富是一个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紧密相关的范畴,不同的经济社会形态对财富的看法不同。自然经济时期,土地和劳动被视为主要的财富。进入工业文明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财富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极大的拓展,生态财富和可持续发展财富观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1995年,世界银行将财富划分为四个组成部分,即自然资本、人力资本、产出资本和社会资本。在财富的这一变迁过程中,不同的理论学派(包括宗教等)都对其进行了各自的阐释。而可持续发展下的生态财富观应该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相契合,是人类社会正确看待和修正当下生产方式的标的。  相似文献   

15.
“情况不明决心大,知识不多办法多”,这是人们对那些不善于把知识、情报与战略思考结合起来的人的讽刺。在新技术革命中,形势要求我们现实知识隋报与思考决策的统一。 (一)奴隶·土地·资本·知识 人们认为,在奴隶社会是以占有劳力作为权力的后盾,占有劳动力就有财富和权利,奴隶主的大小主要是看他控制奴隶数量的多少(土地归国家所有);封建社会的地主是以占有土地作为权力的后盾,有了土地就有财富和权利,地主的大小主要是看他控制土地数量的多少;资本主义社会是以占有资本作为权力的后盾,有了资本就有了财富和权利,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当今学术研宄中,常常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对了一些学科的基础理论命题,人们虽然比较看重它们在哲学或逻辑上是否成立,却忽视了从文化发生学上给出相应的论证与批判,在运用上往往出现越过它们文化界限的倾向,导致学科研究中方法与对象的严重错位。我国现代美学的著名命题“美是自由的形式”就是一例。“美是自由的形式”,显然是一个从康德美学理论中提取出来的命题。它以两个预先给定的概念为基础,那就是“自由”和“形式”。只要给出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和阐释,就能得到一个关于“美”  相似文献   

17.
金岐凤 《理论界》2002,(6):101-102
知识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出现的,以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之上的新型经济。在农业经济时代,人们梦想着占有土地,因为拥有土地就拥有了地位;在工业经济时代,人们希望拥有资本,因为资本能为人们带来财富。而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创造知识成为人们新的追求,因为知识经济时代出现了信息产业,实现了知识的商品化和知识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18.
想象的自由是意志自由,文学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可以补充和强化这种自由.正如自由渗透在必然的历史进程之中,想象对现实的渗透自有人类以来也从没有停止过.因此,想象与现实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既不存在一个没有现实的想象世界,也不存在一个没有想象的现实世界.想象的自由表现为凭借自由意志摆脱现实必然性束缚,对于作者来说,是在一个想象与现实比例失衡的时代创作出体现崇高抗争精神的文学作品;对于读者来说,则是通过文学想象启动实践理性,为自我救赎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9.
人的尊严是人的自觉.人的价值与人的主体性是人的尊严的根本.在马克思主义中,人的尊严始终是一个核心因子.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尊严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中,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尊严为本.人的尊严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每个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国家要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人权;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实现人的尊严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卢梭的伦理思想中,幸福观是一个被忽视的主题。卢梭认为幸福就在我们自身,它和知识无关,也与财富地位无关,本质上是一种自由处境。人类最自由、幸福的生活是一种本性的生活,即自爱、怜悯和善的生活。只要按照人自身具有的这三种本性生活,就一定会找到通往幸福的道路。卢梭的幸福哲学对现代社会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