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区域货币一体化理论发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评介了区域货币一体化理论发展中的三个重要阶段及其主要内容 :20世纪60年代初 ,芒德尔的“最佳通货区”理论开创了区域货币一体化研究之先河 ;90年代初 ,爱默生等人的“一个市场、一种货币”思想 ,打破了“一个国家 ,一种货币”的传统主权观 ,为不同国家间的货币融合扫清了思想障碍 ;90年代中期 ,克鲁格曼等人的“GG -LL模型”为单个国家选择是否加入共同货币区提供了分析方法与工具。  相似文献   

2.
蒙代尔2000年预言,在未来10年内将出现3大货币区:欧元区、美元区和亚洲货币区, 即“稳定性三岛”。欧洲和美洲的区域货币一体化成果使区域货币一体化成为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趋向。在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大潮中,东亚货币合作也不可避免。中国作为东亚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不仅应该积极参与东亚货币合作,而且应该成为推动者和领导者。但是,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存在诸多困难,其中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高是主要困难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是实现东亚货币合作的主要路径之一。因此,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必须加快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3.
从最优货币区理论看东亚货币一体化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货币一体化已成为一种新的潮流。本文依据最优货币区理论,分析并阐述了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动因和条件,并对建立东亚货币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引用最优货币区(OCA)为理论支撑,梳理两岸金融合作的历程,建立大陆和台湾之间最优货币区模型,对两岸在2008年~2013年间的产出等数据进行检验,得出双边贸易额、外汇指定银行存款、通胀差异和贷款利率是影响两岸双边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并通过计算OCA指数分析两岸实行货币合作的成本,确立两岸货币一体化与合作成本的动态演进模型,最后提出两岸货币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关于建立内地与香港最适度货币区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实施以及内地与香港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内地与香港建立最适度货币区将成为未来两地金融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内地与香港经济、金融的互动关系,为建立这一货币圈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促进内地与香港最适度货币区的建立,应根据最适度货币区理论的形成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成功为东亚货币合作提供了典范 ,但与欧盟相比 ,东亚国家目前仍不具备组建最优货币区的条件 ,东亚货币合作目前仍处于初级的准备阶段 ,东亚各国必须加强政治协商与经济合作 ,缩小经济发展的差异 ,使货币合作的条件早日成熟  相似文献   

7.
最优货币区和货币区的收益与成本分析是建立区域货币联盟可行性分析的两种理论。它们的内在联系是:如果一些国家或地区符合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标准越多,则组成货币区的净收益就越大。东亚各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符合最优货币区标准的情况及货币合作的愿望与要求各相庭径,因而进行货币合作的成本与收益各不相同,目前尚不具备货币合作的条件。但是,东亚货币合作可以在目前已达成的货币互换协议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亚洲货币合作基金,建立汇率稳定机制等,使东亚货币合作逐步迈向货币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货币、货币哲学与货币数量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照塞尔语言哲学的一个理论洞识 ,本文把货币归结为在人类经济活动和市场交往中凝汇着人们“集体意向性”的一种制度实在。本文第二部分则从货币总量和实体经济总量的相互关系中进一步反思了货币的本质。尽管在某一时点上一个社会或经济体中的货币总量和以货币总量乘以货币流通速度所反映的经济总量都是一个确定的数 ,但在现实中 ,离开了货币这个纯数量“标量” ,我们既不能知道货币本身 ,也无法衡量任何总量国民经济指标。由此来判断 ,西美尔的“货币的量就是货币的质”命题为真。最后 ,本文还从货币哲学的角度反思了经济哲学的一般问题。  相似文献   

9.
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表明以IMF为代表的国际货币合作机制已经不能满足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的需要。尽管区域性货币合作可以促进区域货币的稳定,但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有着严格的经济、金融条件。因此,一段时间内全球区域性货币一体化不太可能有比较大的进展。在当前美元、欧元和日元三极化的国际货币格局下,稳定国际货币体系既需要加强美国、欧盟和日本之间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也需要加强IMF的作用,使之成为有效协调美元、欧元和日元关系的国际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私人数字货币横空出世,对既有的国家货币发行机制提出挑战,央行数字货币由此应运而生。私人数字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之间存在彼此竞争、相互补充的复杂关系。竞争层面,央行数字货币可对冲私人数字货币带来的风险挑战,并防范私人数字货币的过度衍生。私人数字货币在国际结算、跨境支付领域蚕食央行数字货币的交易体系,甚至会形成数字货币区,与央行数字货币分庭抗礼。互补层面,央行数字货币可兼容私人数字货币的技术,私人数字货币可借鉴央行数字货币技术特性实现社会共识机制。央行数字货币通过为私人数字货币提供信用“背书”、稳定加密币的币值、完善稳定币的功能,使得私人数字货币之间有效互通。央行数字货币与稳定币结合形成数字版货币提款权,补充私人数字货币的支付功能。  相似文献   

11.
许建平  马世昌 《河北学刊》2006,26(2):128-133
从货币观念的视角审视货币所引起的文化现象和文学现象,不失为文化史和文学史研究的一种新方法。《金瓶梅》中人物的货币观念、消费观念、价值观与审美观已超出了传统的农耕文化体系,《金瓶梅》因而成为一种具有近代货币——文化本质内涵的商业文学,即由以稳定性和道德至上为其精神特征的“发乎情,至乎礼义”、重义轻利的农耕文学,演变为以“寻新求变”和金钱至上为其精神特质的“发乎情,至乎利益,披乎礼义”的重利轻义的商业文学。这种变化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性。  相似文献   

12.
对东亚货币合作问题的研究,需要了解东亚地区各成员参加货币合作的潜在综合成本。作者通过完善Baymoumi和Echiengreen(1996)创建的最优货币区指数法对东亚地区1982-2000期间的实际情况进行检验,指出影响东亚地区双边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是国家规模、贸易结构差异、产出增长对称性、贸易联系、长期通货膨胀水平和利率水平差异,作者以此为基础构造了东亚地区的最优货币区指数,综合评估东亚各经济体实行货币合作的经济成本。结论是东亚地区存在小型开放经济构成的潜在的货币区,但区域整体差异较大,难以进行单一货币合作,而中国具有同其他国家加强货币合作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自1980年以来,一些国家把美元化作为抵御金融危机的手段,但美元化的代价十分高昂,只能作为紧急情况下迫不得已采取的极端措施,从长期看,发展中国家要防范金融风险,建立区域性货币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澳门存在明显的货币替代现象,但其成因和发展变化不同于一般的货币替代。一方面,港元在澳门的流通是由多种经济与历史因素造成,而且并未带来如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内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随着粤港澳之间经贸来往的日益密切,人民币也日渐成为澳门元、港元以外的另一流通货币。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及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可能,将对澳门元法定地位产生一定影响,这些均对粤港澳经济、金融合作的加强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5.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类形态的资产中,货币资金的流动性最强,安全性最差,因此,加强货币资金管理,是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对于保障企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于货币资金的周转速率和使用效益的提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法定数字货币是网络技术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产物,兼具数据、财产和货币属性,现行《刑法》对数字货币犯罪的规制应对凸显不足。数字货币应纳入《刑法》中的货币范畴,作为货币犯罪的对象进行规制。根据数字货币的形式特点和技术特征,数字货币犯罪可分为生成型和事后型两种类型,呈现出伪造、使用、买卖、运输数字货币钱包,以及侵入数字货币发行系统等新型犯罪形式。因现行《刑法》难以对部分新型数字货币犯罪行为进行有效规制,故建议在《刑法》的伪造、出售、购买、运输货币犯罪中增加行为对象为数字货币钱包的表现形式,对生成型、事后型数字货币犯罪规制予以补充;同时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中增设破坏数字货币管理秩序罪,以在数字货币情境下对国家货币管理秩序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货币替代是开放经济环境中产生的特有的经济现象 ,并对一国宏观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对中国的货币替代问题 ,从中国的“美元化”和人民币的国际化两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是一门实证性很强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已经使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科学原则作指导.但货币政策的实时决策又是极其复杂的,需要中央银行家的审时度势和敏锐判断,也即货币政策的艺术性.文章详细分析了货币政策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具体表现,认为货币政策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在实践中是难以分割和同等重要的,好的货币政策总是需要好的政策实施者,需要将科学性原则与中央银行家们的决策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动荡不定,国内经济运行态势复杂多变,如何提高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适时适度把握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是我国货币政策所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化产业的发展源于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归根结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现代文化产业不仅促进经济增长而且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要积极推进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相互融合,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