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亨廷顿指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亨廷顿认为,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克服社会动荡和保持政治稳定的过程.造成社会失序的根源不是贫困和落后,而是社会转型时期不同利益群体政治参与需求的扩大和政治制度化之间的失衡,这也是当前"无直接利益冲突"频繁发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必须给不同利益群体提供广泛的合理合法的利益表达渠道,以不断满足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亨廷顿政治参与理论对化解当前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借鉴意义在于通过强化制度建设,保障公民制度化政治参与、拓宽政治参与渠道,保障群众有效利益表达、完善听证制度,确保群众源头参与以遏制民生矛盾、扩展基层政治参与途径以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培育新型政治文化,切实提高公民的政治认同感,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2.
政治现代化是指各民族、国家或地区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由低级向高级、由传统向现代不断发展变化、上升前进的政治文明运动过程,其实质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西方现代性理论的核心理念是理性主义、自由主义,它们构成了西方社会政治现代化的理论基础.现代性精神在高扬理性主义、自由主义,促进政治现代化发展的同时又孕育了自身无法克服的困境,从而遭遇后现代性理论的强烈批判.因此,超越现代性、正确对待后现代性、回收利用前现代性是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政治稳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如何建立稳定的政治秩序尤其值得探讨.根据塞缪尔·亨廷顿所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关于现代化进程中第三世界国家建立稳定政治秩序的论述,在此主要阐述了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分析在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初期,权威政府对国家稳定的重要作用;第二,探讨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防止政治腐化、发展民主,以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第三,探究经济发展对政治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政治治理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从传统专制型政治向现代民主型政治转变的过程,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没有政治治理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作为上层建筑现代化的核心,政治治理现代化既受经济基础现代化的制约,又对经济基础现代化有着巨大的反作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始终将政治治理现代化作为自己不懈的追求,形成了推进政治治理现代化的鲜明特征,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由于政治治理现代化的本质是使政治的发展具有现代性,而现代性对于政治发展来说又有着许多具体的表征,其中最重要的是民主、法治和科学;加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一直强调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并以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因而就决定了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是中国特色政治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向。中国特色政治治理在不断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多方面的巨大优势,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能够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广泛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切实防止出现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能够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切实防止出现党争纷沓、相互倾轧的现象;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切实防止出现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现象。当然,我国政治治理现代化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为双轮与两翼,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政治治理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与其他各个方面的现代化相适应,不断推进中国特色政治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政治是影响国家和社会生活的第一要素,政治稳定是国家安定团结的基本前提.在政治稳定评估指标体系中,政治制度、政治管理、政治认同和民主进程等因素都是评估政治稳定的核心指标.政治稳定要保持在"平衡稳定"状态下,取决于政治改革的科学性、政治发展的适度性和政治秩序的稳定性.从现阶段我国政治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这些指标都包含在政治发展内容当中.因此,要实现政治进步、社会发展、秩序稳定,就必须正确处理政治改革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在政治现代化发展背景下,政治稳定有赖于政治制度化水平、政治决策的科学化、政治参与的适度性和政治文化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6.
董文芳 《东岳论丛》2002,23(5):23-2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欠发达国家在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 ,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政治不稳定 ,甚至是很严重的政治动荡 ,使现代化和政治稳定走入了一个两难的尴尬境地。我国作为一个后发型的国家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同样被这一两难困境所困扰。因此 ,我党和政府同样面临着现代化过程中如何保持政治稳定的问题。走出现代化与政治稳定的两难境地 ,实现现代化与政治稳定的协调统一 ,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正确地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搞好国有企业改革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西部大开发 ,实现共同富裕 ;实行政治体制改革 ,健全政治参与制度 ;改革政治权力运行体制 ,健全政治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政治是政治现代化的应然目标与方向。现代性政治的兴起和成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印度学者帕萨·查特杰描述了印度现代性政治的历史和现状,指出:如果把政治有限性置于西方现代性理论背景下进行审视,西方政治学的三大逻辑——公民社会、普遍意义的公民身份和民主政治很难适用于非西方国家。从现代性政治到现实的大众政治,从精英政治到底层政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8.
政治发展是比较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 ,随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从传统向现代的变迁 ,政治领域也必然经历一个变革和发展的过程。经济现代化与政治发展两者具有正相关性。本文试从文化世俗化、政治结构分化、政治体系能力的增长以及政治参与的扩大四个方面分析战后香港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9.
第三部门监督是政治文明发展到当代的产物,是自下而上的社会监督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民制权"的体现.第三部门监督的发展路径是一个从提高公民合作技能,增进公民权利意识到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再到真正实践对政府与政府行为监督的过程.一个国家第三部门监督的程度与力度能充分体现该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促进政治文明的的发展;相应地政治文明程度的提高又进一步促进第三部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政治现代化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和探讨政治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化这一社会大背景。现代化是一个全方位的历史演变进化过程,是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推进过程。现代化既包括经济现代化,同时也包括政治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中的一个特定目标和将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的政治体系,沿着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出了全球化对社会现代化研究的三大挑战,同时强调:社会现代化是以"现代性"为标志,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文明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经济现代化为基础、包含政治现代化、生态现代化的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具有不同的目标、特征与道路,我们主张要重点研究中国特色的社会现代化,或者说当代社会现代化的"中国特色"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核心要素之一,高度政党权威是转型时期有效维护政治社会稳定有序发展的根本保证。对于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而言,要想控制未来发展,就必须拥有高度权威的政治组织。没有政党权威就没有持续久远的稳定,就没有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和现代化的顺利实现。但也正因为经济社会剧烈转型和社会运行机制的现代化转变,政党权威遭遇严峻挑战,长期稳定的权威模式不断受到合法性危机的削弱。因此,执政党必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从意识形态、政府绩效、政治参与和党的自身建设等方面不断巩固、培植、更新和拓展自己的合法性资源,与时俱进地创新自己的政党权威。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适度的政治参与对于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尤为重要。以信任、互惠规范和关系网络等形式存在的社会资本能够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感,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社会规范秩序以及公众参与网络,这就要求我们重视社会资本在政治参与中的作用,培育社会资本,加强政府与公众的信任与合作;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培育公民政治参与的载体——第三部门,从而形成政治参与中的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政府会计是适应民主社会和市场经济对受托责任需求而产生的,政府会计信息被用于监督和确保经济、社会和政治契约的有效履行.以公共受托责任为基础,应按照"谁是政府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和"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来导入政府会计目标,促使政府会计信息充分披露政府运营绩效和财务状况,从而使社会公众、立法机关对政府提供服务、参与竞争、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有针对性.以公共受托责任为逻辑起点构建政府会计目标是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出发点:构建合理的政府会计全面目标;优化政府会计的基本目标;确立政府会计的具体目标;明确政府会计目标的层级等.  相似文献   

15.
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中的政治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与经济文化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快速转变相一致,政治上也有一个转型的问题。在政治转型过程中,政治控制的转型有更为关键的意义,它所转变的平稳、效率和规范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一政治控制是维系一个社会中国家秩序的手段,它与政治秩序、政治稳定和政治参与相联系,其控制程序是一切能动的社会控制中最高的。狭义的社会控制则主要把着眼点放在人们对社会性行为和社会性规范的遵从要求上,因而这种控制是与社会越轨行为紧密联系的。但无论如何,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从系统控制的角度来看,无论…  相似文献   

16.
姬超 《东南学术》2021,(3):144-155
科学理解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角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基于发展型国家的理论视角,可构建偏向性政策—经济增长—政府规模扩张的逻辑链条,分析发现:发展型国家的首要目标在于寻求经济增长,政府规模扩张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条件的;在增长初期由于资源极度稀缺,发展型国家只能优先选择少量战略性部门进行偏向性政策扶持,从而快速突破资源约束;部门之间的前后向联系为战略性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协作共赢创造了条件,激发了社会整体的生产性努力;随着发展程度的提高,逐渐加强的利益冲突产生了调整偏向性政策的需求,以重新分配经济机会或调和社会矛盾.在上述过程中,市场和社会催生政府推出偏向性政策,政府规模扩张伴随着经济增长得以同步实现,基于中国发展经验的2SLS模型检验证实了这一论断.为避免偏向性政策带来过度的社会分化,需适时调整偏向性政策,持续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创造热情,避免利益集团的固化.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上再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发展的视角,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评价体系可以构建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项二级指标的测评体系.结合新时代的特点,要克服未来的困难,政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  相似文献   

18.
农民政治认同不仅是农村社会政治稳定的保证,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农民政治认同的基本状况是:对我国的政治制度、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执政党及政府有较强认同;对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认同是分层次的;农村社会中一些不和谐现象影响农民的政治认同。农民政治认同主要受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因素影响。提升农民政治认同,需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切实保障农民权益;规范基层政权的政治权力运作;保证农民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推动农民政治心理的现代性变迁。  相似文献   

19.
社科信息     
正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考虑一些后现代的建构胡伟撰文指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首先要建立现代政府、现代国家,实现政治现代化。与此同时,还需要考虑一些后现代的建构。既然是国家治理,只局限于现代性也不行,毕竟中国现在面临着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等多重挑战。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首先还是要改革政府,让政府做得更好。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在建设现代性的时候同时关注一些后现代的结构,从统治的一元结构变为治理的多元结构。其中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社会、公民之间的关系,使它们更好地发挥作用。第一,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市场成为一个更重要的主体,甚至成为一个中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自主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的作  相似文献   

20.
政治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在政治体制上通过转型来进一步适应特定社会历史和文化环境发生带有现代性特征的过程。本文通过比较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核心意识形态、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及政治发展范式等三个方面的政治道路差异,分析了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独有特点,从而得出结论:中国必须立足于实际国情,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化道路模式,学会批判地吸收其中"合理内核",寻找真正属于中国的通往政治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