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90年中国简略生命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给广大人口学研究者及实际工作者提供方便,我们根据中国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0%抽样汇总资料编制了1990年中国简略生命表。下面把我们在编制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简要地介绍一下,以便使读者对本套生命表的编制过程有所了解,在使用时能够胸中有数。 1.时期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1990年婴儿死亡率的调整及生命表估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10%抽样汇总表和1%磁带公布以后,我们对数据质量进行了认真的检查。检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项目的质量是较高的,但是,死亡数据却呈现出明显的偏低现象。特别是婴儿死亡率,更令人生疑。本文试图对1990年普查的婴儿死亡率做一评价,并利用1981年生命表调整1990年婴儿死亡率,进而编制出经过调整的1990年全国生命表。  相似文献   

3.
<正> 解放后,我国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人口,除某些年份外,死亡率都稳步下降,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但是由于缺乏完整的有关分年龄死亡率的时间序列资料,因此无法全面地对我国死亡率的下降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尽管如此,我们仍能根据某些年份的死亡率统计资料对我国死亡率的变化过程作一些分析。1975年卫生部肿瘤防治研究所在全国二十四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全死因回顾性调查,并且根据这次调查所得的资料编制了全国1973-1975年的生命表。这些生命表基本上能够代表全国的情况,但其中也存在一些明显不合理的地方(翟振武:《人口研究》,1987年第1期),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正。1982年我们进行了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并且在这次普查中对我国1981年的死亡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根据这次普查结果编制的我国1981年的生命表,其质量还是比较高的。下面就根据1973-1975年和1981年的生命表对我国死亡率变化的性别差异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4.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任务重、时间紧、经费少、难点多的情况下进行的。与前三次人口普查相比,这次人口普查不仅人口基数空前增大,调查项目也增至21项,普查任务明显加重。如果从1989年5月国务院下达《关于进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算起,到普查登记仅有一年多,比  相似文献   

5.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意义、特点和基本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科学治国和科学决策的重大措施之一。在完成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以后,国务院确定今后每十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在年号末位逢零年份举行。1990年7月1日将进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89年10月25日李鹏总理以国务院第45号令发布了《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1989年12月8日,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会议。人门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现正在全国范围内紧张地进行。  相似文献   

6.
<正> 继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后,国家统计局又组织了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称小普查)。两次调查的问卷上,都列入了有关死亡人口的项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公布后,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信息处理室计算了全国及各省1981年生命表,发表在《人口研究》1987年1—4期。1988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987年1%抽样调查结果,包括了1987年年中分年龄人口数和1987年上半年分年龄死亡人口数。根据这些资料,我们可以估计出1987年全国生命表。然后,将1981年和1987年生命表加以对比,分析出我国自1981年至1987年间人口死亡水平从死亡模式的发展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一、概 况 中国1990年举行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为检验“七五”计划执行情况、制定“八五”计划,并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资料。 1990年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与中国历次人口普查以及其他国家人口普查相比,有它明显的特点:一是普查规模大、项目多。这次普查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普查,普查登  相似文献   

8.
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出生人口登记质量的初步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7月,中国进行了规模空前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国家统计局于1990年10月30日起陆续公布了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手工汇总数据,并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0%计算机汇总数据公布后不久,于1991年底向国内有关单位提供了1%抽样数据带,及时为有关政府部门和科研单位提供了大量的宝贵资料。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表共设了21个项目(西藏自治区使用的普查表仅19个项目),其中  相似文献   

9.
一、出生漏报的现状 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山东省年龄构成资料和计划生育年报、半年报出生统计,两次普查间的8年(1982年7月1日—1990年6月30日)全省平均每年出生漏报率为32.5%,除两个普查年度外,各年出生漏报率均占出生的1/3左右。从全国情况看,1989年7月1日至1990年6月30日计划生育统计出生率是15.65‰,人口普查出生率是20.98‰,出生统计漏报率是25.4%。可见出生漏报是普遍、持续而严重的问题。计划生育出生统计数字严重失真,无效数据冲击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对工作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91年11月19日至23日,国家教委P04项目“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课题组在北京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学术讨论会”。这是1990年7月1日普查以来召开的第一个全国性普查资料分析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7所高等院校人口研究机构的课题组成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士共60余人。会议收到论文25篇。 这次会议的目的是检阅课题组对普查数据百分之十机器汇总材料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的成果。政府有关部门对会议给予了高度重  相似文献   

11.
1数据来源与评价80年代,中国分别于1982和1990年进行了全国第三次和第四次人口普查,同时在1987年进行了1%人口抽样调查。这些普查提供了详细的死亡数据,使我们能够对80年代中国人口死亡水平和模式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因此本文的分析将主要使用从这三次普查得到的数据。但在应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以前,我们必须对从这些普查得到的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进行评价。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死亡数据质量是比较高的,基本上不经调整可以直接应用于分析研究(游允中,1984;蒋正华等,1984)。而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12.
人口普查是搜集人口数据资料的重要方法。我国建国后已进行了三次全国性大规模人口普查,特别是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采用现代的普查技术,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汇总,使我国人口普查向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1983年12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国家统计局又制定了实施细则,规定每隔十年在逢“0”的年份里举行人口普查。1989年4月21日国务院正式决定在1990年7月1日举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是我国人口普查史上的一  相似文献   

13.
人口死亡一直是人们研究人口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人口死亡的统计与分析对于促进人口、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对于制订社会保障政策和卫生工作规划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因此,本文就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00%的死亡资料,参考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死亡资料,对我国人口死亡年龄分布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1982年和1990年进行了第三、第四次人口普查。各种人口现象在八十年代间的变化,基本上可以从两次人口普查资料的对比中反映出来。本文通过这一方法分析这一时期福建省人口性别、年龄构成的变化。一、人口性别比的变化1.八十年代福建总人口的性别比变动八十年代福建总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幅度不大。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7月里口福建省总人口为30,048,275人,其中男性15,434,048人,占51.56%,女性14,614,227入,占4864%,人D性别比为10561。这一数字与“三普”福建总人口性别比105.92相比略有下降,也低于全国“四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提供了一批准确性比较高的人口数据,它是研究我国人口生育、死亡、生命过程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利用它来研究我国人口的年龄分布,死亡规律,死亡模式以及生命发展过程,并把静态数据变为动态资料,我们编制了适用于我国人口特征的分区模型生命表。本文着重阐述了四川分区模型生命表在编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数据一致性是反映人口普查数据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文章以第三、四、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充分考虑人口死亡因素,比较同一出生队列人口在不同普查年份的人口规模,以此对人口普查数据一致性进行检验。研究中主要有三点发现:一是分时期进行分析,在"三普"至"六普"的28年间,九成以上出生队列人口存活率大于1,发生正偏离现象;二是对四次人口普查中的相邻两次普查依次进行比较,普查时处于0~90岁的91个出生队列人口偏离量逐渐增大,偏离率渐次上升;三是分性别来看,1982~2000年出生队列人口偏离程度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相当数量的出生队列人口出现系统性正偏离,表明在人口普查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人口漏报、人口重报或死亡漏报。  相似文献   

17.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如何把数据搞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国务院已经决定:中国将在2000年10月举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这不仅是国家发展的一件大事,更是人口学界的一件大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已经举行了两次全国人。普查,一次是1982年的第三次人口普查,另一次是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两次普查对于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国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促进中国人口科学的进步都起到了相当巨大的作用。同样,人们也期盼着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也能产生这样的作用。而且作为世纪之交的一次普查,它的意义和作用应该远远超过前两次。但是,让学者们担心的是:本次人口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死亡的水平、模式及区域差异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文章运用模型生命表方法对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三次人口普查和两次1%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的死亡数据建立了时序关系,有规则地进行了调整和修正,并编制了新的简易生命表。文章系统分析了中国人口死亡在不同时期的水平、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将年龄结构死亡模式变化对期望寿命变动的影响做了分解,考察了不同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动对期望寿命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9.
在联合国人口基金P04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分析课题组”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普查办公室合作,于1992—1993年对新疆人口年龄堆积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实地调查和研究。本文是在“新疆人口年龄堆积现象分析”(人口研究,1993年第4期)和“新疆维吾尔族人口年龄堆积原因的初步分析”(中国人口科学,1993年第1期)的基础上的又一项研究,是全部研究的一部分。1年龄堆积状况从第三、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中都可以明显发现,在中国各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新疆是人口年龄结构堆积最严重的地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相似文献   

20.
江林 《人口研究》2002,26(3):38-41
(1)外来人口。《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规定了普查登记采用按常住人口登记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常住地登记。这个规定虽然在提法上与第三次、第四次人口普查一样,但是,作为常住地的判断标准,第五次人口普查在二个方面作了改动。一是常住人口的时间标准由一年改为半年;二是空间标准由县、市范围缩小到乡、镇、街道的范围,更改的目的是力求能更真实地反映出人口在流量和流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