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庞特勤究竟是西州回鹘可汗,还是甘州回鹘可汗?史学界争论了几十年。近年来,我在《甘州回鹘与西州回鹘辨》中,根据九世纪中叶的回鹘状况,认为:“庞特勤可以算作甘州回鹘可汗,也可以算作西州回鹘可汗,严格说来,庞特勤只能作为回鹘可汗。”①在《甘州回鹘世系考》中,也将庞特勤列为甘州回鹘世系的一世可汗。嗣后,有几位学者著文,不赞成这种观点,认为庞特勤是西州回鹘的头一位可汗,早有定论;把庞特勤作为甘州回鹘的祖  相似文献   

2.
从敦煌文献及其它史料分析认为,八世纪末至唐成通七年(866)西州地区一直在回鹘控制之下;大中五年(851),入使长安的西州回鹘是原漠北回鹘汗国派驻西州分支的后裔;而成通七年,出身踱跌氏的仆固俊正是从他们手中夺得西州、轮台等地。此后,西州等地进入西州回鹘汗国时期。  相似文献   

3.
公元840年蒙古高原的回鹘汗国灭亡后,西迁回鹘中的一支不久就以吐鲁番盆地为中心,形成一个强大的政治势力,史称“西州回鹘”。对于早期西州回鹘的情况,中原流传下来的史籍除王延德《高昌行纪》外,只有零散的记载,主要是一些使者朝贡的记录;19世纪末叶以来,吐鲁番地区出上了多种文字所写的文献,但大多数是宗教的內容,有关世俗社会的文书并不多见。因此,目前人们对当时西州回鹘的一些內部情况,沒有形成完整的或有系统  相似文献   

4.
唐末以来,大量河朔移民迁往松漠,其中的粟特裔工匠对辽上京的修筑做出了重要贡献。河朔移民、回鹘营中的兴生胡后裔也是辽、西州回鹘贸易的承担者。汉化的粟特人推动了松漠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西州回鹘汗国的也都护(idiqut,意思为国王)巴而术阿而忒的斤(Barchuq Arttikin)对蒙古大汗成吉思汗的朝觐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问题等。  相似文献   

6.
自唐末以来,在回鹘史上有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就是甘州回鹘与西州回鹘的辨别问题:她们究竟是一部还是两部?如果以民族国家相称,她们究竟是一个民族国家,还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国家?从各种史料的记载来看,有作为一部来记载的,也有作为两部来记载的。在近  相似文献   

7.
回鹘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游牧民族,也是活跃在古丝绸之路沿线的少数民族之一。研究回鹘的城市历史,有助于对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深入了解。文章根据目前国内学术界的一些相关研究成果,对回鹘城市史主要是漠北回鹘汗国、甘州回鹘、高昌回鹘和喀喇汗王朝这几个政权的城市、都城,进行一番简述。在此基础上,对回鹘城市史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见解,以期对回鹘城市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一辽朝的衰亡我国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辽朝(公元九○七——一一二五年),曾于十一和十二世纪称雄子东亚,影响及于中亚,远至西欧。辽朝的疆域东尽太平洋;西包额尔齐斯河和斋桑泊,与喀喇汗王朝为邻;北至贝加尔湖和外兴安岭;南与北宋、西夏、西州回鹘接壤,宋、夏和回鹘汗国,或向它缴纳巨额“岁币”(实际上是贡赋)换取名义上的独立,或干脆称蕃朝贡,作为附庸。因此在十一和十二世纪的穆斯林史料中把北中国称之为契丹(Khita或Khata),而在中古英语、俄语和希腊语中则把整个中国都称为契丹(它们分别读音为Cathay,Kitay和KitaI(|¨)a)。  相似文献   

9.
囿于史料和研究视角所限,从世界史视角对回鹘的分析研究尚不充分。吴于廑先生的"世界历史上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三次大冲击理论"对考察回鹘的历史作用颇有启发。一是回鹘与其他游牧或农耕民族的商贸和朝贡活动具有世界性影响;二是回鹘装饰风格或母题具有世界性的多种渊源;三是回鹘十二兽历法对伊斯兰历史学家产生重要影响;四是回鹘对丝绸之路的贡献也具有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回鹘(纥)与吐蕃的关系属于维、藏民族关系史的一部分,它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对于中、晚期双方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笔者已做了初步研究①,唯早期关系囿于资料缺乏,一直未能进行系统整理。今基于完整性考虑,撰成此文,拟对回鹘与吐蕃的早期关系进行简要述评。初期,回鹘与吐蕃间的交往主要是在地处丝绸之路要道的西域、河西地区。当时,吐蕃已并吞了苏毗、羊同、党项、白兰、附国、吐谷浑诸部,统一了包括西藏全部、青海大部、四川和甘肃之一部的广大地区,对西域、河西也势在必夺,而回鹘经过与突厥、薛延陀的激烈角逐,已精…  相似文献   

11.
回鹘,是我国隋唐时期发展起来的重要民族,曾于唐初至武则天时期、五代时期两次入迁河西地区。入迁的回鹘人充分利用河西优良的自然条件和重要的战略地位,为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中西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客观上也促进了国内外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确保了丝绸之路畅通,巩固了祖国西部边陲。  相似文献   

12.
[摘要]自763年始,漠北回鹘牟羽可汗皈依摩尼教,并定之为国教。840年,回鹘汗国崩溃,部众西迁,其中一部分迁至今新疆地区,以高昌、北庭为中心建立政权,史称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摩尼教继续得到回鹘王室的尊奉,但是由于受到当地流行的佛教的影响,绝大多数民众都皈依了佛教,摩尼教渐趋消亡。其消亡世纪一般定在11世纪晚期至12世纪间。近期有人以波斯文《大霍加传》为证,认为摩尼教至晚到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仍在喀什噶尔和叶儿羌一带流行。其实,这是完全不可能的,有关内容应是《大霍加传》作者对前代波斯文文献的转抄,而非对当时摩尼教状况的反映。新疆察合台文献中虽也提到摩尼教,但都不能作为12世纪以后摩尼教在新疆流行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西夏(1038-1227)上承吐蕃、唐代归义军、回鹘,实际控制"河西走廊"达200余年,客观上把汉、唐之后贺兰山一带的"丝绸之路"引向了繁荣,并把"河西走廊"沿线的文化遗存打上了独有的印记。本文拟从宗教学、语文学、文学等方面论及存世西夏文献与河西走廊遗存文献、文物以及民间信仰之间的关联,从而彰显西夏文献对丝绸之路古代文明建构的重要价值以及对其加以保护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古代,在我国西北边疆各少数民族中,与“丝绸之路”关系最密切者,当首推回鹘。由于经济利益等特殊原因,这条东西方陆路交通线,被回鹘人视若一条生命线,甚为重视。为夺取和利用这一通道,回鹘先后同吐蕃、党项等族的贵族统治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终不愧为丝路上最活跃的一个民族。并对发展东西方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注释是阐释文献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整理研究文献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文献阅读、文献整理和文献研究的基础工作。回鹘文献的注释是突厥语族文献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回鹘文献研究刊布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以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回鹘文献的一些特点,主要从注释的定义、注释与解释、注释的内容、注释的程序以及注释的原则等五个方面来探讨回鹘文献的注释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注释在回鹘文献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唐三百年间,高昌女服深受唐后宫女服影响,但影响的深度一定程度上与唐政治上对其的管辖有关。在唐伊始,即麹氏王国末期,后宫女服开始向高昌渗透。618年,唐灭麹氏,太宗以其地设西州,这一政权转变促使高昌女服迅速且完全向后宫靠拢,发饰、半臂到披帛、长裙几乎类同后宫。安史之乱后,唐逐渐退出此地,随即吐蕃、回鹘控制高昌,并于840年建立回鹘高昌王国。此后唐后宫女服虽仍对高昌服饰有一定影响,但高昌女服已明显回鹘化。  相似文献   

17.
甘州回鹘渊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九世纪末至十一世纪初的一个半世纪里,回鹘人在千里河西走廊建立了“汗国”。这个汗国建牙帐于甘州,史称甘州回鹘;又因为她占据了瓜、沙、肃、甘、凉等州,即今安西、敦煌、酒泉、张掖、武威一带,控制了河西走廊,又称河西回鹘。研究甘州同鹘,对研究裕固族族源及其历史,对研究唐末至宋代的丝绸之路,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五代宋初,是中国历史上自三国以来又一个天下火乱的时期。中原地区,强藩林立,梁唐晋汉周五朝象走马灯似地改朝换代。宋初,中原虽然渐次统一,但契丹、党项又兴盛起来,在北方与宋朝相颉颃。西北地区,由于回鹘西迁,吐蕃衰乱以及沙州归义军势力的勃兴,使这一地区各民族势力的消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甘州、西州是回鹘人的天下,沙州归义军先后由张、曹二氏掌权,于阗则是本地的尉迟氏执政。此外,还有一些部族如(?)末、退浑,龙家、仲云等游移共间。虽然分裂割据的局面有碍于各民族间的交往,但文化的传播却是无法割断的。本文主要利用在敦煌保存下来的文献和绘画材料,探讨当时中原与西北地区的文化交往,以及由五台山文殊崇拜表现出来的当时中原和西北文化交往的形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回鹘文为我国维吾尔族在公元9~15世纪左右信仰佛教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用这种文字创作、翻译了大量的佛教文献,形成了长达五六百年之久的回鹘佛教文化。回鹘文《金光明经》自发现以来,一直是世界突厥学家们研究的主要对象,其研究丰富了我们对回鹘佛教文化、回鹘语文的知识。本文为对此回鹘文佛经第八品的拉丁字母转写、汉译文和注释。  相似文献   

20.
高昌故城     
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县城东南40公里的火焰山下,从胜金口流出的木头沟水潺潺流入城中。这座在当年水源充足,绿树成荫,街衢纵横的丝绸之路上的枢纽遗址,一九六一年,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高昌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它是车师前王国地,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区。西汉政府在此屯田,建高昌壁,设戊己校尉统率。直到魏晋仍然沿用不改。公元327年,东晋前凉在此设高昌郡。公元460年以后,阚、张、马、麴氏相继称王,其中麴氏王朝统治一百多年,曾接受北魏和突厥汗国的册封。公元640年,唐朝统一高昌,设西州。公元九世纪中叶,这里开始成为回鹘王朝的首府,因而,维吾尔族人民称其为“亦都护城”。元朝政府在此设立火州宣慰司,统辖南疆军政事务。直到十四世纪,由于蒙古贵族的混战,高昌城遂废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