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刘建新 《城市》2007,(5):39-41
自从我国进行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以来,城市土地市场逐步发育,目前城市土地市场已经粗具规模,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土地估价机构是伴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到现在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这20多年里,土地估价机构在服务于市场经济建设和国有企业改革,服务于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与土地市场建设中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中介行业,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土地储备制度在我国逐步兴起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土地储备方面的政策,对进一步深化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地储备是政府高效控制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一种常用手段,自1996年上海土地发展中心成立至今的短短几年内,这一制度在全国许多城市得到了广泛推行。土地储备制度及其相关政策的出台、执行,是我国又一场新的“土地革命”,对我国的房地产业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提出了严…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土地特别是城市土地的资产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由此也引发了少数人对土地流转中土地收益的追逐.在我国土地市场体系不完备,各项制度和政策正处在转型期的情况下,土地投机活动大量涌现,这给我国的土地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甚至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5.
杨峥 《城市》2011,(12):55-57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土地无偿使用制度,1979年开始对中外合营企业的用地征收土地使用费。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建立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土地出让方式仍以划拨为主,没有发挥出土地对市场资源的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1987年我国开始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以来,经过10多年的探索,我国已初步建立起既能维护土地公有制性质,又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全新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基本框架。随着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了解决当前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保护农民的耕地、盘活企业存量用地,我国开始建立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1996年上海土地发展中心的建立标志着城市土地收购储备机构的正式亮相,杭州、南通、成都等城市也相继建立起了城市土地收购储备机构,并出台了有关地方性法规。所谓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指有关…  相似文献   

7.
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后,我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又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特别是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或入股)等形式的法定化,更使土地有偿使用的创新工作增添了新的内涵.从调查中得知湖北大冶市创制了一种新的有偿使用方式--租让式,这对盘活存量土地、激活土地市场、增加土地收益、扩大就业机会等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改计划配置为市场配置。首先,要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土地市场,为此须转变政府职能,划清政府与市场的界线;改革产权制度,把公有公用的土地公有制改成公有私用的土地公有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开放集体土地入市;改革征地制度。其次,要建立适应市场配置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政府主要有4种调控手段:确立以公众参与式的规划制订办法;正确实施土地用途分区,限制土地使用权,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立能促进节约用地、优化配置、公平分配土地收益的财税制度,使税收、投资、补贴成为国家调控土地的主要手段;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简政放权。  相似文献   

9.
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最重要的就是把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土地无偿使用制度,转换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偿使用制度.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9条的规定,我国目前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方式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租赁和作价出资或者入股三种.  相似文献   

10.
杨峥 《城市》2013,(4):69-74
一、引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土地无偿使用,各地城市建设资金相对匮乏。通过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现代土地改革以及商品住房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城市土地市场及其运行机制,通过推行土地公开出让制度,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有效发挥,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明显增强。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