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鸦片战争以降,在西方殖民势力东侵和中国传统社会架构内海洋性因素缓慢成长的双重作用下,中国近代海疆观念开始缓慢地形成。中国近代海疆观念的形成与西方近代海疆观念的产生相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在由古代传统单一的海疆观念向近代全方位、整体性的海疆观念形成过程中,充满着争论和斗争,形成极其艰难和痛苦。中国近代海疆观念的形成加速了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构建,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思想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主权观念是中国早期国家观念的主要表现形式,对它的正确认识是探究中国早期国家内在特征的重要前提。主权观念在国家形成之前即已存在,对人口的占有是中国前国家社会及整个早期国家阶段主权观念的主要表现形式;主权观念的不断发展,既导致了土地所有权的确立,使国家运用经济基础进行人身控制成为可能,同时又引起了与史前传统的碰撞,形成了早期国家特有的共利观念。  相似文献   

3.
在音乐领域,基督教音乐是较早也较大规模地来自西方国家的音乐种类之一。它的到来使中国音乐开始了蠕动与变异,也为中国近代音乐的形成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而代表本世纪初期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开始形成的学堂乐歌,虽然其形成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影响是源于日本的“唱歌课”,但仍无法忽视近代基督教音乐对它的形成产生的那些基础的间接性的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生育观念的形成及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多育为核心的传统生育观念长期以来支配着中国普通民众的生育行为,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生育观念建立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形成于中国特定的社会心理文化土壤中。近代中国社会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促使很多有识之士对传统生育观念进行了反思和质疑,科学生育观因此得以在中国社会日益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5.
市民社会的崛起是中国城市近代化的标志,同时也是中国步入近代社会的象征。构成近代市民社会主体的市民是近代中国最早一批由臣民向国民过渡的人群,而其一经形成就对文化产生影响。他们不仅是西方近代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播者,更是所在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国家政体的改造者和国家利益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6.
进化论在中国近代经历了由进化历史观到进化政治观再到进化世界观的发展历程,它不仅进入社会历史领域,成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理论基石,而且引起中国近代思想观念的变革,对中国近代的思维方式、启蒙思想、学术方法以及道德观念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运河区域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达地区 ,也是近代企业集中的地区之一。运河区域近代企业的创办使这一地区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思想文化、传统观念和社会风气发生了重大变化 ,并对近代观念转换和近代民主制度汲纳等近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晚清义赈对近代中国灾荒救济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强烈地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救荒体制;使民间广泛地参与到灾荒救济中来;有力地促进了中外合作救灾新局面的形成,并最终促使中国近代赈灾体制得以初步确立。此外,它还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和参与社会公益救助热情。  相似文献   

9.
晚清民初时期,随着西风东渐,西方的社会生活方式及婚姻家庭观念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冲击,直接引起了该时期国人婚姻与家庭观念的变化,推动了中国由古老的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在中国古代政治体系的运行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传统帝制国家解体和现代民族国家建立的过程中,中国政治文化面临着艰难的转型。在近代中国,政治体系变革与政治文化转型表现出彼此推动的特征。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转型的表现形态复杂多样,其中国家观念的现代转变无疑非常重要。中国近代国家观念与中国传统国家观念有很大差异,甚至存在严重冲突。近代国家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与形成解构了传统中国的天下国家观,是建立主权在民的民族国家的前提条件。同时,公民观念的建构冲击了传统的臣民观念,推动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大变革。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适应了中国发生的政治和社会变迁,为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奠定了政治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