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虽然在西周时期就已实现"人文转向",但真正揭明"性与天道"而确立儒家哲学基础的则是孔子,孔子对于儒家思想的建立具有根源性的意义。儒家的"轴心突破"即是孔子思想的"哲学突破",这个"突破"不是此前的"人文转向",而是从生命精神的根源上建立人文根基的"哲学突破"。此"哲学突破"在孔子自己称为"道",亦称为"仁",深层内涵为《论语》中的"性与天道"问题,其内容包含有形上学本体意义,由此开出了融合生命、家庭、社会和天道的儒家之道。孔子之前的儒家文化特质以"礼乐"为核心,孔子之后的儒家文化特质则转为以"仁义"为核心。  相似文献   

2.
"寻找"是辛弃疾词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意象,这一意象指向其背后迫切的"找寻意识",并且对辛词的风格特色产生影响。辛弃疾一生迫切找寻,无果而终,这种找寻无果的人生状态亦可以突破时代局限,上升为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3.
海盐腔的崛起,是民间南戏向文人传奇过渡的重要标志。它把南戏由"村坊小曲"、"里巷歌谣"搬演的戏文重新变成宣扬伦理教化的工具;"以时文为曲",则逐渐褪去了南戏的"本色"而走向"绮词";它逐步整饬和律化南戏的曲词,使南戏的演唱体制发生了根本转换。  相似文献   

4.
《易经》独特的内容构成和功能是其在早期儒家经典体系中地位特殊的重要因素。《易经》的儒家经典化历程始于孔子"晚而喜易",孔子是《易经》儒家化与地位判定的开创者。孔子去世后,不同的儒家流派对《易经》的重视程度不一。《易传》显示,《易经》的儒家核心经典地位主要是依靠战国儒家易学派的不断传承和诠释活动而确立的。  相似文献   

5.
家,就是人得以存在的处所。所谓开天辟地,就是人为自己筑造得以存在的处所(家)。为"乾坤""立极",就是人为自己开辟天地,筑造世界,筑造处所(家)。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确立以"仁"为天地之"极"。人开辟天地、筑造世界必须以"仁"作为支柱,才能支撑起人得以存在的处所(家)。对于如何才能持守"仁"这天地之"极",则只有通过"精一",即由"诚"而达到"执中"、"用中",即把握"道",从而实现对"原于性命之正"的"道心"的持守,实现天地之"极"("仁")牢固地树立。  相似文献   

6.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儒家道德体系,以"仁"为中心衍生出来的诸多道德范畴,成为儒家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使儒家道德思想更加丰富。孔子的"仁"之思想体现为多种维度,从"亲亲"到"爱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礼"、"忠"、"恕"等具有层次性和统一性的外在道德规范和要求,构成孔子孔子"仁"之思想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封号     
钱国宏 《山西老年》2013,(10):52-52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时下,在一些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经常有将孔子的封号乱称一气的现象,一朝之内,忽而"宣父",忽而"太师",忽而"文宣王",其"飞越"之快,令人如入雾里,不知所云;其"穿越"之甚,令人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8.
孔子致力于道德教育,但孔子不认为美德是知识。他采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理论,被后人尊崇为"万世师表",他的有关教育的方法和精神流传至今,对今天的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篇书评。文章认为游唤民先生所著《孔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一书,以严谨的方法梳理了孔子的思想及其渊源,并就孔子思想现代意义所作的探索,对弘扬民族文化,向孔子思想的"回归"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论证了孔子"仁学"的核心是发端于自觉反省的"本体理性",由此转化而开辟出人类生命的价值资源,并就此点与该书以人道主义概括"仁学"的观点进行了商榷。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对新诗的探索途径逐渐从视觉转向听觉,从"看诗"演变为"听诗",这一革命性事件对新诗语言和新诗的整体面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新诗朗诵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年代的朗诵活动集中在文人"书斋"中,朗诵只作为一种试验新诗语言的工具,为新诗的格律化提供了实践和可借鉴的经验。30年代的"读诗会"承前启后,朗诵活动的规模日渐扩大,目的在于探索新诗语言的可诵性。40年代兴起了声势浩大的"朗诵诗运动",在"为朗诵而作诗"的需求下新诗的语言趋于口语化,朗诵诗占据了诗坛的主流。因此新诗朗诵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点来观照新诗朗诵与新诗语言之间的复杂而丰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消费语境下身体美学理论与实践的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世纪以来,身体美学理论成为当下中西方学术热点之一。然而在消费语境下身体美学理论与实践存在着以下四大悖论:批判“精神的圣化”与“身体的圣化”、身体的自我解放与身体技术的规训、女权运动的崛起与女性身体的消费、身体的狂欢与身体的焦虑。  相似文献   

12.
精英具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在要解决的时代主要问题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 ,新精英是由于时代问题的新而产生的角色的新 ;二是指知识分子 ,新精英是指当代知识分子地位作用的新。新精英具有高知识性、高市场性、高增值性 ,是“知识就是财富”的代言人 ,是“我创造我存在”的价值观的体现者。分析新精英形象可以了解当代青年的社会作用、价值取向 ,可以认识当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地位、观念变更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开放的时代氛围,使上层知识分子开始摒弃自戊戌和辛亥以来形成的歧见,在引入西学、营造新文化事业诸领域合作共事,原本属于不同政党系统的人士也加入其中,甚而一度谋划新的政派组合,寻求另类政治格局.蔡元培、梁启超二人关系的发展,突出显现此一时期超党派合作之特有现象.  相似文献   

14.
在交通、通讯相对落后的古代社会 ,士人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士人的流动迁移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东吴时期侨寓江东的中土人士对江东地域社会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侨寓之士有较高的学术文化修养 ,仕宦显赫者或创立典制、或致力教化 ;隐居不仕者则潜心治学 ,收徒传道 ;他们在经、史、子及文学艺术各领域都留下了足可称道的著述与创作 ;他们还沟通了江东与荆襄、中土等地的学术文化交流 ,拓展了本土学人的视野 ,提升了他们的学术水准。这为此后江东地域学术文化的进一步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教育史上有"南陈北张"之称的"南开"学校创办者——张伯苓,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知识分子中矢志教育救国的一个代表,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勇于革新的教育实践家。张伯苓先生毕生致力于创办新教育,造就新人才。他揉和西方先进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实际,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和学习思想,给我们的教育事业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们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迅猛,但学位管理明显滞后,以中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学位管理体制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矛盾与问题。从治理的角度看,我国学位管理体制改革应着重解决权力过度集中、责权严重分离的问题,有必要对权力进行重新调整和分配,最终形成社会、国家、地方、学校合作互动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知识分子的精神特质是衡量知识分子真义的内在尺度。知识分子凸显的是一种超越阶级意识,阐释终极意义,关怀社会大众的内涵。具有人文精神的知识分子即人文知识分子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他们是知识分子精神的承载者、践履者和阐释者。  相似文献   

18.
甲午战败的屈辱掀起了国人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热潮,以维新派为代表的新型知识分子,通过倡导新式教育、办报刊、建学会,开启了民智,使一批有着西方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逐渐从封建营垒中剥离出来,开始走上近代化道路,并逐步形成了群体,到辛亥革命前夕,已发展成为一支可观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9.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对历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检视与发掘,对当代知识分子健全文化人格的呼唤。余秋雨言说的知识分子文化人格汲取了浙东地域文化的精神元素。讲究经世致用、追求实事实功是浙东地域文化的核心精神,余秋雨的人生设计和生命选择中承袭了浙东地域文化的核心精神,余秋雨对强健人格的看重和对知识分子驾驭现实人生能力的强调都具有浙东地域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西方启蒙知识分子伴随着市民社会的兴起逐渐取代中世纪教士成为思想领袖。由于启蒙知识分子形成了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所以启蒙知识分子被看作是现代西方知识分子的诞生。知识与权力的同构关系赋予启蒙知识分子以革命领导者、民众教育者、国家政权实施者的角色。然而,启蒙的权力也是有其限度的,主要表现为启蒙者与被启蒙者之间的支配与被支配的二元结构和启蒙知识分子的有限的启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