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亚国际体系经过了三次大调整,中日关系也随之发生根本性变迁。在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内,古代东亚基本处于相对和平状态。在日本试图构建并主导的大东亚新秩序内,中日关系是以"应战—挑战"为基本模式的"被侵略—侵略"关系。美国在粉碎"大东亚"构想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主导了二战后东亚国际体系的重构,旧金山体制迄今为止仍深刻影响着中日关系并规制着东亚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2.
明初,以中国为中心,以中国、朝鲜和日本三国相互关系为基础的东亚国际秩序基本建立。14世纪后期至16世纪,三国间交往超过以往任何时代,地区和平稳定是这一时期的主流趋势。自16世纪始,倭寇渐次对中国和朝鲜沿海地区的猖狂侵扰,及万历二十年,日本发动的、针对中国的领土扩张的侵朝战争,使东亚国际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回顾这段历史,给人以深刻启示:中国是东亚国际秩序稳定的核心力量;儒家文化是维护东亚国际秩序稳定的思想基础;国际政治与经济具有密切相关性。这些对现实处理地区间国家关系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甲午战争前日本近代东亚国际体系观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日本东亚国际体系观的主要内容是为打破华夷秩序 ,并以日本中心的东亚国际体系取而代之。它具有包含封建主义、近代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属性 ,以及日本的“皇化”特性。近代日本的东亚国际体系观是在同历史与西方影响的双重关联中发展的。日本近代化的国家导向决定了日本官方东亚战略构想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对日本近代思想史作的考察也证明了这一点。到甲午战争前 ,近代日本的东亚国际体系观基本成型  相似文献   

4.
奉天在满铁公司成立以后发展成为日本殖民东北期间的重地之一。奉天在满铁丁字形网络中所处的中心点位置以及奉天作为中国东北地区政治中心所具有的社会地位,都成为日本要把奉天打造成“日本天下”的缘由。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领导下的“奉天日本居留民会”,携同负责满铁奉天附属地事务的满铁公司,尽其所能改造着由奉天日本租界及满铁奉天站附属地所构成的“日本人城市”,让居住在那里的日本人可以同在日本国内一般,过日式生活,接受日式教育。如此,作为南满铁道网络中央枢纽的奉天,经上述殖民性改造,与旅大遥相呼应,在日本发动对东北,尤其“南满”地区更加深入的殖民活动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5.
奉天在满铁公司成立以后发展成为日本殖民东北期间的重地之一。奉天在满铁丁字形网络中所处的中心点位置以及奉天作为中国东北地区政治中心所具有的社会地位,都成为日本要把奉天打造成“日本天下”的缘由。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领导下的“奉天日本居留民会”,携同负责满铁奉天附属地事务的满铁公司,尽其所能改造着由奉天日本租界及满铁奉天站附属地所构成的“日本人城市”,让居住在那里的日本人可以同在日本国内一般,过日式生活,接受日式教育。如此,作为南满铁道网络中央枢纽的奉天,经上述殖民性改造,与旅大遥相呼应,在日本发动对东北,尤其“南满”地区更加深入的殖民活动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生产中心发生转移的进程中,东亚所包括的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而该地区的贸易计价与结算始终不能摆脱美元体制,造成国际货币体系错配,形成周期性金融动荡.解决错配就要建立东亚区域金融合作机制,如区域内的汇率协调、建设区域内债券市场、建立合作基金等是该区域避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关于古代东亚国际体系理论的研究,学界已取得丰硕的成果。然而学界的研究多集中在“汉唐东亚”与“明清东亚”,根据汉唐时期或明清时期的东亚国际体系所提炼出的要素对于10至13世纪的东亚解释力不足。虽然学界关于10至13世纪东亚各政权间具体问题的探讨,为宏观探讨同时期东亚国际体系奠定坚实基础,但仍未步入理论层面。制度化的封贡体系的形成时间正是在11世纪初,即辽朝中期。缺乏对10至13世纪的东亚国际体系的整体把握,无法正确、深刻地理解东亚是怎样由“汉唐东亚”步入“明清东亚”,进而也就无法正确认知当代东亚国际问题的历史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爆发的中法战争,使得越南继琉球之后,成为第二个正式与中国断绝宗藩关系的重要朝贡国。它预示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传统关系,开始从以中国为中心的地域性国际关系向资本主义列强主导下的全球性的近代国际关系转变。在此影响下,中越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交往模式,一种新型的中越关系自此开始。  相似文献   

9.
真正的全球性国际体系问世于 19和 2 0世纪之交 ,其根本特征除了在地理上囊括全世界外 ,就在于出现了以非欧现代强国为中心的非欧现代区域性国际体系。其中由来较久的是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体系 ,它植根于美国独立前后生成的美洲体系观念 ,经门罗主义的问世、大陆领土扩张以及颇大程度上靠军事干涉确立的泛美控制 ,到世纪之交完全形成。另一个大致同时兴起的非欧现代区域国际体系是以美、日、俄三强竞争为中心的东亚太平洋体系 ,它源于一个多世纪里世界政治的最重大事态之一———美国和俄苏逐渐成为超级强国 ,也源于区域内一个传统的非西方国家———日本跃升现代强国之列。美洲和东亚太平洋这两大非欧体系各自同欧洲体系之间有着重要的复杂关系 ,并构成世纪之交问世的全球体系最基本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正国际体系是相互联系的国际行为体组成的有机整体。在其内部,行为体基于一定的权力格局确定彼此之间的基本关系,并有相应的规则来保障这种关系。通常情况下,规则包括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家组织等;体系内部的关系则主要表现为行为体之间的相互冲突、竞争、合作和依附等。在国际关系史上,出现过多种形式的国际体系,最为人所熟知的是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和朝贡体系。这三类国际体系原本都是地区性的国际体系,后来有些向外扩展,有些则保持其地区性。1648年,随着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签署,在欧洲确立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简要介绍东亚国家与地区雁阵模式的形成及其特点的基础上 ,得出雁阵模式下的区域分工格局的特点是独特的投资与产业循环、高投资率与低利润率并存、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提高。说明东亚区域建立在高水平横向分工基础上的市场扩展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从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到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东亚地区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日本帝国的垮台为东亚各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改变了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的国际大格局,朝鲜战争是一场由内战而引发但带有地区性战争特点的两大阵营之间的热战.在这5年间的东亚政治格局演变形成过程中,多种类型的国际关系交错并存,国内政治斗争同国际关系密不可分,参预国众多且差异较大等特征,使东亚地区成为冷战时代的热点地区,也是全球冷战时代结束而东亚地区步入后冷战时代的要因.  相似文献   

13.
最早系统提出“大东亚战争肯定论”的,是战后被判为文化战犯嫌疑人的老牌右翼文人、作家林房雄。他在《大东亚战争肯定论》一书中提出了“东亚百年战争”的假说,认为日本算不上是“帝国主义”,也不存在“天皇制法西斯主义”;日本的“大东亚战争”是“自存自卫”的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是“纵然失败却是无悔的战争”。该书全面肯定和美化日本的侵略历史,是战后右翼思潮及军国主义史观死灰复燃的显著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东亚书院与儒学国际研讨会"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成功举办。这次会议以多学科、多视角、新方法研究为特点,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书院本身、书院与儒学的关系、韩国书院研究三个主要方面展开学术交流。对韩国书院的研究是这次会议的亮点,而对中外书院的比较研究将成为以后书院研究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隋唐律令制度博大精深且积极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辐射,以至影响古代朝鲜和日本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不过,由于各国社会条件、历史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古代朝鲜、日本等国虽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但仍保持着很多自己固有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
当前环境可持续问题成为东亚环境社会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2011年10月在韩国加图尔大学举行的第三届东亚国际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围绕着福岛核电站灾难、环境污染及受害者赔偿、环境政策、生态与历史、气候变化影响及应对、环境意识与生活方式、农村环境问题、环境社会学理论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交流。  相似文献   

17.
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时期,美国对朝鲜的政策由"不干涉"政策转为"放弃"政策,即把朝鲜推给日本,使其任意践踏朝鲜的主权。其实质是一方面支持日本去对抗俄国,以防止其独占中国东北;另一方面让日本满足于独占朝鲜,以便保住美国自己在西南太平洋地区的既得利益,同时扩大自己在中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甲午战争是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古老的中华帝国被新兴的小国日本所击败 ,打破了东北亚传统的“华夷秩序” ;同时 ,甲午战争前后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列强积极插手东北亚事务 ,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近代的东北亚国际关系新格局最终确立 ,使东北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这一地区的矛盾也日益具有全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