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新时代进一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奋斗方向、努力目标和遵循原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科学性和价值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主导性和兼容性的理论特质,使其能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以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新风险、新挑战不断增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作用亟待进一步提升和加强。为此,应及时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人民、持续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不断提高用网治网水平、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切实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成效明显,同时也存在一些风险,为此,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政治立场,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坚持有效传播,推动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坚持立破并举,筑牢主流思想舆论的根基;坚持利益满足,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3.
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不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而是苏联共产党丧失对意识形态领导,造成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崩溃,导致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最终亡党亡国。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文化批判理论的多维解读,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时代的演变,对摸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建立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建成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凝聚人心和整合时代思想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引领功能,引领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所生产的思想内容得以有效分配,这一行动的当代指向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上达到统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来源于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生成的本源性动能、舆论宣传施加的引导性动能以及体制机制提供的运行性动能。基于力学原理,为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在力的方向上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社会发展方向,强化本源性动能的阐释力;在力的大小上要发挥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引导性动能的牵引力;在力的作用点上要推动话语体系和传播方式的创新,优化引导性动能的亲和力;同时还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体制机制保障,确保运行性动能的持久力,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新征程,深化对推进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需要用哲学思维进行深入考量,把握其理论和实践根据、基本原则和辩证法是解决问题之关键。坚持从理论深度上把握意识形态建设极端重要性的定位要求,从时代高度上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方向,从目标向度上把握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同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至上、实践指向与系统观念四大原则,掌握好“一元”与“多样”相统一“、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凝聚”与“引领”相统一“、批判”与“建构”相统一的辩证法,从理论和实践上整体增强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着力推动文化强国和文化现代化建设,服务于民族复兴大业。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功,新中国为什么能成功?奥秘之一就是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导地位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一部中国革命和建设成功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强化意识形态领导权、强化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寻求社会共识、凝心聚力的历史。我党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为意识形态的指导,这既是理论逻辑的必然,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社会主义实践逻辑和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逻辑的必然。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审视意识形态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程,对当前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善于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工作建设发展的主要经验,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背景下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维护和塑造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和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经验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和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旗帜鲜明地开展意识形态斗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坚持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8.
关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态势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此,应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机地统一起来,正确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当今文化发展多样性的关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各阶级、阶层、集团、群体及个体所具有的力量,其内含着社会发展力、舆论引导力、理论生命力、信仰感召力。社会发展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中的现实力量,舆论引导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中的渗透力量,理论生命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中的导向力量,信仰感召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中的聚合力量。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时代,增强主导意识形态引领力离不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身的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培育有利于提升主导意识形态统摄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构建有利于增强主导意识形态凝聚力,转换意识形态话语方式有利于增进主导意识形态吸引力,这几个方面统一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从内容和形式上为增强主导意识形态引领力提供了坚实的价值指引、理论支撑和话语载体。  相似文献   

11.
新论新语     
<正>钟君:加强互联网内容和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1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管理办公室主任、研究员钟君在中国社科网撰文:加强互联网内容和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文章指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营  相似文献   

12.
加强全媒体建设是新时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在要求。全媒体的即时传播和指数传播,能够满足大众接受信息的周期性需求,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辐射范围,但其独白式、片段化、多元化叙事也侵蚀着话语的安全性、整体性与权威性。全媒体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有其自身特质和内在逻辑,话语内容的准备与扩散生成解释传播力,话语意义的编码与解码生成权威公信力,话语的价值认同和行为表达生成批判引领力。实践中应不断凝聚话语主体作用力,扩大话语内容传播力,提高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效果评估力。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数据承载技术的广泛应用,"大数据"时代随之而来.在大数据时代,大量数据信息的传播使我国意识形态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是青年人才的聚集地,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如何引导青年大学生顺利成长成才,帮助青年大学生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三维理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上的本质规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理论思路上要从三个维度加以把握:一要深刻认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现状的客观要求;二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引领复杂多样社会思潮的精神旗帜;三要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本原则,增强核心价值体系自身的引领力,把握引领的主动权,找准引领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话语权”实质是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对于打破西方话语霸权的压制,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良好外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但目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建构还存在传播“声量”较小、“供给”不足和“本领”不强等现实挑战。为改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的不利局面,必须做到“言之有力”,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言之有料”,推进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言之有器”,加强中国理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6.
开放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勇  陈锡喜 《学术论坛》2007,3(3):44-47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需要处理好生活同意识的关系,基本价值观的稳定性和变动性的关系,不同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党的意识形态同各种社会思潮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明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路径,在方向上,形成“一主多元”的意识形态格局;在价值取向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坚持党性原则与以人为本相统一,促进党的意识形态的“目的因”向公民精神的“动力因”渗透;在内容上,把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途径上,协调各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手段和工具,增强主流舆论的引导力;在语言和范畴上,建设支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资源系统。  相似文献   

17.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显著特征之一。基于实践理性,可以从时间、空间、立场三个维度探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践行能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践行能力包括批判能力和建设能力。其批判能力可以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创立体现出来;其建设能力突出表现在意识形态的整合能力上,包括统领力建设、影响力建设以及包容力和凝聚力建设。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践行能力的批判能力和建设能力的探究,有助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掌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就必须不断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科学有效方法和途径。从方法角度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是宣传教育、典型示范、价值认知与践行逐步养成的有机结合的过程,也是法律约束、制度规范和政策保障有机结合的过程。鉴于新世纪新阶段的引领工作正在经历三个根本变化,即引领的主客体思想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引领的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和引领的手段载体发生了根本变化,必须科学把握引领社会思潮的几个关键点,即充分尊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规律,及时运用现代科技和传媒技术、积极发挥重点人群的身教作用,这应该是当前引领社会思潮的科学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取向是意识形态宗旨和本质的集中体现,人民性是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价值旨趣。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民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和引领人民三重逻辑的内在统一。为了人民,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旨归;依靠人民,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内生动力;引领人民,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目标。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以人民立场为根本立场,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人民,巩固人民思想基础,凝聚人民价值共识,实现人民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20.
红船精神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特征,其根本特征是阶级属性。文化属性、传统属性和实践属性是重要属性。红船精神的意识形态特征对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阶级性要求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坚持人民性,把意识形态的党性和人民性统一起来。文化属性要求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红色精神资源,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传统属性要求意识形态建设时要在弘扬红色精神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践属性要求意识形态建设时发挥红色精神的批判与建构的实践功能,清除错误思潮的影响,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