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生代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新生力量和未来的中流砥柱,他们能否安心留在乡村学校从教,关系着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乡村教师"留不住"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6月发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从经济待遇、社会地位、专业发展等方面着手,提出了具体措施。但是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当前新生代乡村教师的离职意向仍然普遍存在,尤其是其中的男教师和工作在乡村小学的教师;新时代乡村教师的离职意向,受经济待遇、社会地位、专业发展、个人偏好、乡村文化适应性、家庭和学校支持度、教师教育满意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个人偏好和乡村文化适应性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留住新生代乡村教师,仍需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现有政策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1)重视乡村教师招聘和管理过程中对个人偏好的考察与培育;(2)积极帮助新生代乡村教师适应乡村文化;(3)关心新生代乡村教师的家庭问题,提供帮助和支持;(4)重视乡村学校建设,给予新生代乡村教师更多的组织关怀;(5)出台针对乡村教师的教师教育标准。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教师在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面临着缺乏兼容性政策保障,新生代乡村教师乡土情感淡薄、融入乡村生活的认知匮乏等挑战。新生代乡村教师同“乡村人”的身份差异、乡村学校的边缘化地位以及乡村教师的新使命使得新生代乡村教师存在观念认知、文化以及情感方面的角色冲突,需要从加强职前教育角色嵌入、强化职业岗位角色实践、引领乡村教师角色反思三个方面对新生代乡村教师进行角色重塑。  相似文献   

3.
代课教师问题已成为深圳教育之痛,长远来看会对深圳的教育事业带来许多不稳定的因素.通过对深圳代课教师的生存现状和特点及其归因进行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和借鉴西方中小学教师聘任模式,试图寻找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对策,提出:优化教育系统编制结构:完善相关教师政策和教师法律;加强执行力,建立有效保障机制;授予学校应有的权力,逐步构建适合深圳特色的教师任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农村小学代课教师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通过对甘肃省临夏地区农村不享受国家给予公办教师政治与经济待遇的小学教师群体———“代课教师”的调查研究,从代课教师概念入手,分析了农村代课教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农村小学代课教师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村代课教师的存在是解决当地师资匮乏的有效办法.这些代课教师因各种条件表现出不同类型,但却存在某些共同的特征.相关部门可以采取对农村代课教师进行“分类”和“优劣甄别”、完善农村代课教师的“人事代理”制度、实施“本土”招聘和“长期”留住政策、建立健全不合格代课教师的“人性化”退出和培训机制、建立健全代课教师津贴补助制度等政策,为特殊贫困地区长期留住优秀师资.  相似文献   

6.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拓展教师补充渠道,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本文基于公共物品视角,利用P省实地调研数据,对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流动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教师流动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包括教师消极对待、资金投入不足、实施效果不佳等一系列问题及现象,其原因主要在于政府在政策供给和实际执行中存在政府失灵现象。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教育部宣布实施"清退"政策之后,西部地区农村代课教师这支特殊的教育群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文章在对西部地区农村代课教师存在基础进行客观分析的前提下,提出了解决西部地区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实施成效主要表现在乡村教师流失减少、工资待遇提高、培训机会增多、补充机制逐步完善以及教师轮岗增多五个方面;在这一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五个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知晓度低、经费投入不足、教师空缺现象依然严重、职称评聘不尽合理、激励措施乏力。据此,提出四项建议:以省级政府为主导逐级宣传相关政策,增加机动编制补充乡村学校短缺学科教师,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组织乡村教师职称评聘,以省为单位建立乡村教师专项奖励基金,从而充分发挥教师政策的作用,努力提高政策效能。  相似文献   

9.
实施教师聘任制是我国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存在缺乏可操作性符合法律规范的聘任协议、教师法定身份与学校的法律关系不明及法律救济渠道不完善等问题,不仅偏离聘任制实施的初衷,而且导致侵害教师权益的现象屡屡出现。本文根据教育立法精神和实践,对教师权益的保障机制进行探讨。提出通过完善教育立法,拓宽教师法律救济渠道,加强法律监督和建立健全配套改革措施和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护好聘任制下教师的权益。只有广大教师的权益得以保护,教师聘任制才能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北京市10个郊区县的80所中小学校乡村教师为研究对象,围绕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住宿条件、交通条件、饮食条件、医疗条件、工资待遇、工作时间与强度等方面的内容,对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分析基础性条件、发展性条件、保障性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提高乡村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对策:建立乡村教师合理流动的激励机制;建立乡村教师医疗救助的绿色通道;建设乡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周转房;合理提高乡村教师膳食补贴,妥善解决乡村学校交通问题;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合理量化和安排乡村教师工作量;建立市级统筹的乡村教师差别化的山区津贴和补贴标准。  相似文献   

11.
城乡统筹发展中存在农地利益失衡的现象,损害了农民土地权益,影响了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农地利益均衡存在农地制度不完善,政府规制不健全,农地市场不规范,利益诉求机制不完备等制约因素。为此,应完善农地法律制度,从法律上保护农民土地利益;健全政府规制机制,让政府能有效保护农民土地利益;构建农地市场机制,让市场为农民提供应得农地利益;完备农民农地利益诉求机制,让农民自己能有效维护农地利益,从而形成系统的农地利益均衡机制,有效保护好农民土地权益,和谐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2.
聘用制是在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上,以合同方式,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一种任用方式。教师聘用制的实施使得高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发生了变革,从而也给高校教师的权益保障带来了新的问题。寻求合理有效的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避免教师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是高校聘用制顺利实施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前教师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十分普遍 ,大致有十种表现。究其原因有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法律意识淡薄、职业道德水准下降、应试教育存在、教育手段欠缺等。为此必须通过转变教育观念 ,加强法制教育 ,加强师德建设 ,提高教师管理技能 ,才能减少或防止教师侵权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新形势下青少年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普遍存在,社会对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青少年维权部门权责不清、法制建设滞后,青少年自觉维权的意识和能力薄弱.要调整、完善青少年维权工作的基本格局,培养、增强青少年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丰富、创新维护青少年合...  相似文献   

15.
以农民权益保护为出发点,运用法经济学方法对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的困境进行分析和解读。提出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制度体系化建设,包括建立农村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农村缺陷食品召回制度、农村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农村食品安全预警应急机制、农村食品安全信息服务制度等,使农村食品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6.
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在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发展农村社会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权益得不到保护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农村科技队伍的稳定。基层农技人员权益保护面临机构不健全、政策落实难、经济待遇差、权益保障难的问题,基层农技人员权益保障难的原因在于政府投入不够,法律供给不足,基层农技人员维权意识薄弱,服务对象素质低下。因此,应该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基层农技人员权益保障法律体系,加强对基层农技术人员的法律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农民的法制和道德教育,加大对基层农技术人员权益保护的执法力度等基层农技人员权益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聘任制是我国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进行的教师任用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管理制度上的一项重大改革。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教师聘任制虽然给教育带来了许多生机和活力,但出现了一些损害教师权益的现象,如何避免教师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的公立学校与教师之间主要是一种行政法律关系。在这种关系下推行的教师聘任制,必然彰显出学校这一行政主体(属于法律授权的行政主体)与教师合法权益保障的不平衡与矛盾。为了确保教师聘任制的顺利推行,并能有效地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应借鉴关、日、德等国经验,单独为教师聘任制立法,引入司法救济,以有效解决行政法律关系中教师权利保护程序的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中国农民最重要的土地权利之一,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村出现了宅基地闲置和宅基地私下流转的矛盾并存现象。因我国现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不健全,行政监管混乱以及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收益分配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农民权益受损。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既要考虑既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也要利于农民权益的保护,包括改革流转过程中的取得、登记制度,应重点把握具体流转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社区发展是和谐社会构建中重要内容,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为农村社区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在保护农民权益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护农民权益是建设农村社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农村社区发展又是保护农民权益的目标和归宿。在我国目前新农村社区发展中,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保障服务和农民权益保护的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使得新农村社区发展受阻。为此,完善根本的法律制度体系,大力促进社区发展,是农民权益保护的基本路径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