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学概论"课程为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主干课,也是学习文学类其他专业知识的基础。本文试从分析当前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常见的关于文学文本范例老化,与当代学生阅读领域脱节这一问题出发,探索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课程讲授中适时调整文本范例,使其更加贴近当代大学生的阅读领域,同时兼具经典文本的示范性和深广度,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最终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集句作品源远流长、呈现琳琅满目的态势。我国集句作品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动因是:第一,尊圣、崇拜权威的理念根深蒂固。第二,宋代崇尚创新思维的影响深远。第三,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为集句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楚竹书《诗论》在先秦诗论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诗论存在着实用主义、政教性文学文本主义和文学文本主义三大传统 ,湖北荆门出土的竹简《诗论》是先秦诗论中文学文本主义传统最典型的代表。它的作者可能是年龄长于孟子的孔门后学  相似文献   

4.
文学经典的讨论在根源上是关于权力的争夺,论争双方都没意识到经典具有外文本和内文本的双重性,仅仅抓住可以随着社会文化语境的更迭而变化、呈现相对性和历史性的外文本;但对呈现相对恒定状态、承载外文本内容的内文本则少有人关注。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文本理论的匮乏才使经典一再失语。文本理论的建构不但可以维护传统经典,又具有建构新经典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晚清许祥光的《选楼集句》是中国集句史上的第一部集选文集。集中共收录7篇长文,皆集《文选》而成。作为前无古人的作品,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首先,从表达的效果上来看,《选楼集句》词意融贯,文理自然,如出一手;其次,从形式的选择上看,《选楼集句》集散为骈,偶对工整,格律谨严;最后,从价值和意义上来看,《选楼集句》为已经十分繁荣的清代文选学提供了新的内容,开辟了新的分支。  相似文献   

6.
传为蔡琰所作之诗有五言体和骚体的《悲愤诗》及《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虽然不能确定为蔡琰所作,但由其文字内容观察,作者十分贴近蔡琰的心灵声音。其后以《胡笳十八拍》为题目的续作者,唐代有刘商,宋代则有王安石、李纲和文天祥等人的集句诗。李纲和文天祥《胡笳十八拍》集句诗的历史意义可梳理为三个层次:一是延续王安石的《胡笳十八拍》集句手法,仿效蔡琰自述乱离身世的叙事模式;二是进一步确立了杜甫的文学地位,推崇杜诗为集句诗写作的取材典范;三是实践“以诗为史”,扩大了“诗史”的指涉范围。  相似文献   

7.
关于读者接受问题,中西文论均有丰富的论述,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文学文本是一个由作者完成的处于潜在状态的深层语义结构系统,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定的富含艺术空白的召唤性结构,必须经过读者的解读,才能实现为文学作品;以作者为中心或无视作者的地位和作用均难以进行准确全面的文学接受;读者具有参与文学作品创造的权利,其能动性的创造性的接受使文学作品的内在价值和意义得以充分表现。在一些问题上,中国文论显得更为辩证合理  相似文献   

8.
孟方  周艳青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2):113-116
经典文学文本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经典文学文本入选语文教材的篇目不定、师生阅读兴趣较低、解读方式一元化、阅读教学评价模糊化等问题的存在,使得目前的中学语文经典文学文本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困境。在第八次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行综合的改革,转化经典文学文本的价值、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合理利用现代视听媒体、激发师生阅读和学习经典文学文本的内在动力,是提高语文经典文学文本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寻根文学的经典文本是当代文学创作的一个重大收获,但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有一定的缺陷,比如:《小鲍庄》审美空间的相对狭小;《棋王》的瑕疵;《红高粱》审美的缺陷与作家思想上的局限等。它是导致“寻根文学”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经典文本与文艺学范畴研究》自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典文本具有独创性、典范性、实证性和永久性。精读和重读原创性的文学以及文艺学、美学理论的经典文本 ,是进行文艺理论研究的一条重要途径。特别是在文艺学范畴研究中 ,对经典文本的分析尤其重要。没有范畴就没有体系。文学典型等文艺学范畴是文艺学理论体系的细胞和“纽结”。掌握和建构文艺学的理论体系 ,必须全面而深刻地研究文艺学范畴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任何翻译伦理受主体社会文化的制约。中国传统翻译伦理主要建立在义务论的基础上,而西方翻译伦理则以功利主义为基础;中国传统翻译伦理注重体现人际关系,而西方翻译伦理则强调文本关系。这对现代翻译研究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红色经典”普遍受到冷落,不少当下青少年人群对这时期的作家作品比较排斥,难以认同,甚至存在逆反心理。直面作品,采取文本细读的方法,是拂去蒙尘,消除对“红色经典”的隔膜和疏离感,真正回到文学接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中国象征主义引进西方象征主义美学观并将其植根于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形成了以“天人合一”为基础的美学特征。西方象征主义追求的是心灵与物质世界的对应、沟通和超越,中国象征主义力图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心与物冥”、主客消融、天人合一。周作人提出“象征即‘兴’说”,指出了西方象征主义与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和中国古典诗艺在审美本质上的相通性,梁宗岱”以“契合说”为统辖,将象征这一西方诗学观念植入了中国诗学的土壤。  相似文献   

14.
韩国古代第一部诗文总集《东文选》收录了高丽诗人林惟正创作的46首集句诗。其342句诗句集自上至东晋陶渊明下至北宋末期汪藻等170余位中国文人诗词作品,其中以唐宋文人为主。共运用17个平声韵目,对仗工整,韵律和谐。从文体上说,它具有多元显现的价值:一是对中国唐、五代、宋代诗歌的校勘、辨重和辑佚等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二是从侧面反映出高丽时期汉诗创作兼具唐风与宋韵,即对唐宋诗歌均予以借鉴和吸收。  相似文献   

15.
当前法律的主要作用是解决现实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这一思想指导各地法院的工作,一味地追求结果可能会使法院工作失去指导其行为的基本原则,因此在此时强调法院文化建设尤为重要。本文将以法院文化的研究价值为切入点,通过对我国法院文化建设发展的梳理和对西方法院文化的研究,旨在探讨西方法院文化发展经验对我国法院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文学叙事概念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学叙事理论和西方文学叙事理论的建构,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理论基础,由此创造了与该理论相适应的叙事概念.一线穿与整一性、间与障碍、间架与插曲这三对概念,就是典型的中西文学叙事的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古典诗学从周秦到南北朝,是文学观念逐渐自觉的演进期;唐代到北宋,诗学以诗歌创作理论研究为主。自北宋始,宋人的诗歌创作出现了困境,有了向前代优秀创作学习的诉求,诗学显露出文本转向的端倪,这种文本转向的倾向在南宋得以加强。随着诗学的文本倾向逐步加强,宋人论诗所具有的文学经典意识也逐渐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19.
与把文学视为一种活动的看法相适应,我们把文学意义看作是文本含义和作品意味的统一。含义与文本相关,是文本的一种内在属性;而意味则是与作者、读者、世界和其他文本等因素相关联,是一种关系存在。含义是静态的,是意味的潜在形式。意味是动态的,是含义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意义的实现。含义转化为意味或者说意义的实现有赖于读者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中西管理哲学比较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理哲学不仅具有民族性,而且更具有联系性,它源于世界发展的全球化。管理哲学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既要弘扬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的精华,又要吸收西方管理哲学中反映人类管理哲学共同要求的因素,力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管理哲学,以加快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