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意义。它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给予科学的回答;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体制改革作了正确的战略选择;在世界风云变幻,特别是苏东剧变的形势下指导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为落后国家不通过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跨越应包括政治和经济两个层面.政治层面上跨越成功之后如何进行经济层面上的跨越是跨越理论的核心.苏东剧变表明,这些国家没能在经济层面上实现跨越,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却雄辩地证明"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能够在经济层面上跨越的.  相似文献   

3.
世界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后 ,东欧发生剧变 ,苏联解体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重大挫折 ,陷于低潮 ,而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历史的复杂性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测。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和新变化 ,总结苏东社会主义剧变的经验教训 ,展望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前景 ,是摆在马克思主义者面前的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发展的过程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由理论变为实践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实践形态的一种运动,接受一定的马克思主义观作为指导。马克思主义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前途和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又反过来影响着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和态度。苏东剧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苏东共产党人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观酿成的悲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前途与命运与马克思主义观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发展的过程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由理论变为实践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实践形态的一种运动,接受一定的马克思主义观作为指导。马克思主义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前途和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又反过来影响着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和态度。苏东剧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苏东共产党人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观酿成的悲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前途与命运与马克思主义观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6.
苏东剧变后,古巴共产党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新的对外政策: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捍卫社会主义政权和国家独立主权;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大力吸引外资和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积极开展灵活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活动。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古巴目前已经基本走出困境,国际环境明显好转,国内经济呈稳步发展势头。古巴的对外政策及其实践为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加入全球化进程,苏东剧变和市场化改革,为中国加快民主化进程带来新的历史机遇.以宪政精神和宪政思维为指导,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加快民主化进程的战略选择;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用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发展,增强执政合法性,是加快民主化进程的现实道路;清除封建意识,培育公民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任务.近现代史昭示,中国的希望在于政治改革,全球化与民主化是走向现代化中国的必然选择,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苏东剧变后,国外学者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主要有三种看法,即全盘否定,辩证否定,全盘肯定;与此相联系,也可把国外社会主义观大致分为三类,即新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观,“社会主义新模式”论者的社会主义观和原苏东地区共产党类型的政党的社会主义观;分析这些观点的异同,将有助于我们明辨是非,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是两股道上跑的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之所以没有在苏东剧变中垮台,要归功于邓小平在这之前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这一系列我们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政策,属于民主社会主义。这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混为一谈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了思想混乱。因此,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两个思想概念的不同涵义、划清它们作为两条不同的政治道路之间的原则界限的任务,便提上了相关理论研究的日程。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丰富的历史经验的积累,使中国有了较为成熟的条件,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历史性课题。邓小平在对社会主义重新认识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级论等一系列崭新的理论观点,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是我国区别于苏东国家改革的成功之道。苏东剧变,国际共运陷入低潮,国际局势严峻复杂,邓小平审时度势,力挽狂澜,在人口最多的世界大国坚守住社会主义阵地,使国际局势朝着有利于世界人民的方向发展。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中国的成功,预示着国际共运复兴和发展的曙光。  相似文献   

11.
苏东剧变后,美国共产党对美国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新探索,在社会主义实现条件方面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观点,充实了美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对美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十多年前,苏联、东欧发生了一场政治剧变,原有共产党政权纷纷瓦解,走上了效仿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苏联、东欧在上个世纪里进行了两次方向完全相反的重大社会实验,一次社会主义、一次资本主义,为人类历史仅见。对“苏东剧变”的观察与研究,对于人类的政治经验的积累,对于政治学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从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九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同志对这一理论的创立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国内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移,从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走向全方位开放,国际上出现苏东剧变,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  相似文献   

14.
苏东剧变后,古巴在经济、政治和外交上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古巴共产党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迎难而上,誓死捍卫社会主义的建设成果,积极探索适合本国特点的执政战略和策略,及时调整内外政策,加速进行改革和对外开放。使古巴的社会主义事业终于经受住了考验,走出了困境,并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育体制改革、苏东剧变和全球知识经济竞争的历史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向高校提出了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当前高校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应当做好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教育培训和管理,以及对权利的制约和监督等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第三世界国家非执政共产党斯大林派,是共产党中的一个派别。苏东剧变以来,他们认真分析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认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共产党必须汲取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坚持马列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指导,通过革命斗争,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在此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斯大林确立的建设体制,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他们认为苏联的解体是由于苏共领导者对马列主义的背叛,并且认为人类的未来必然是属于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显著特点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深陷其中,而且国际社会重估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价值,舆论对社会主义有所改变,中国模式受到重视,这与冷战思维紧密关联,与苏东剧变后资本主义宣布历史终结的情境形成了鲜明对比。冷战思维对国际金融危机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它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形成自我意向的优越性从而掩盖内在机制的根本缺陷,同时在造成外交成本高居不下,拖累国内经济。  相似文献   

18.
古巴是受冷战冲击最为严重且冷战后仍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之一.二十世纪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使古巴陷入了严重的困境之中,但是,古巴人民在古巴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道路不动摇,顶住了来自各方面,尤其是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艾国家的困难和压力.同时,在古共的领导下,古巴在政治、经济、社会福利制度及对外政策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和探索,使古巴走出了困境,发展和丰富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末的苏东剧变作为结束一个特定历史时代的世界性事件而倍受关注 ,无疑对这一剧变的突破口———波兰的研究和反思对明智地把握社会主义的命运并从中吸取教训具有特殊意义。本文从波兰的制度模式、民族特性和执政党的思想复杂性等方面分析了剧变从波兰开始的原因。作者认为 ,被动接受苏联模式并由此陷入的经济困境是波兰剧变的直接原因。传统的反俄心理、与西方接近的宗教文化以及极端民主的政治文化是波兰首先发生剧变的内在根源。执政党受到民主社会主义民潮和宗教有神论的感染及其异化是加速波兰剧变的关键因素。最后 ,作者强调 :波兰社会主义的脆弱性与其说是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危机 ,不如说是反映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危机。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经历了拔乱反正、初步改革、全面改革、深化改革等阶段。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是: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西方政治文明之间的辨证关系、政治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