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交媒体的参与性、开放性、复向传播性、对话性、圈子性、情感联动性、跨界性等特性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加强对社交媒体的深入研究,和传统媒体形成合力,增强时效性;创新工作形式;贴近群众;加强社交媒体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建立一套长效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站的监督和考核等.  相似文献   

2.
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从如下方面着力:充分利用文化资源提升传播内容的文化内涵;不断创新话语风格,增强传播的吸引力;不断推进高素质的传播人才队伍建设;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方式,提高传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现实关怀、实践来源与人民大众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其真正意义上具有"大众性"的特点,具备大众化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科学性、人民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走向人民大众,实现理论自身与人民大众的结合."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前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目的,马克思主义既是大众化的产物,又须走向大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就是使马克思主义面向大众的价值取向从理论变为现实,因此,必须以大众为中心,立足于大众的现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文艺大众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推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其中两个转化、两个标准及两个学习等成功经验与基本方法,在今天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然富有启示,体现在:如何推进理论工作者的大众化、如何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如何改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及形式.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本质是其大众化传播的价值基础,当代中国的社会环境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现实土壤。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需求来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者要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作为传播信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中国化和时代化;传播必须选取有利于受众接受的传播手段和方式。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效果,应从传播者、传播信息、传播手段和方式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洪鹏  陈玲 《南方论刊》2009,(12):12-14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小城镇的大众化传播是加快社会主义城镇化建设的理论支撑于必然要求。因此,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与小城镇政治传播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从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和普及的时代视角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已经从学理层面拓展到了实践层面。回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历史进程及特点不仅有利于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果,也有利于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实践视野和普及面。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主体发生了重大改变,凸显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提出了新挑战。根据时代发展和不同受众需求的改变,选择适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维度传播方法是加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在媒体社会和信息时代,语言艺术工具的效用突出表现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既包含对于语言艺术一般规律的重新发现,也有与时代特点相结合、与中国国情及文化语境密切相关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离不开领导干部在政治实践中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富有成效的传播。从政治传播的视角分析领导干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寻领导干部做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主体理应承担的三种政治角色,剖析当前制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领导干部因素,不仅仅是研究视角的变更和理论层次的完善,更重要的是追寻领导干部在政治实践中优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的内容直接影响着大众化普及的效果,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就要不断地完善大众化普及的内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要全面把握和准确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容及要求,分析影响大众化普及内容变化的基本因素,积极开拓完善大众化普及内容的路径和方式,从而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水平不断地发展和跃升,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理论和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须臾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实践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前提和基础。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在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中、在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2.
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模式,有利于更深刻地把握制度建设的内在规律、历史经验与未来趋势。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角度看,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程中曾先后存在过三种主要范式,其中每一种范式大致包含了两种模式。这些模式大致可以概括为:"精英-大众"模式、"大众-精英"模式、"民族-话语"模式、"本土-实践"模式、"情境-体验"模式、"多元-共享"模式。当今时代,在综合运用的基础上,应着力发展"情境-体验"模式和"多元-共享"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从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的视野来看,大数据的本质是人的实践活动,其引发了人们认识方式的变革,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大数据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方面的紧密契合,决定它必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充分运用大数据正确认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通过不断完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大数据环境,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课题。本文具体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路径和方法,强调从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键,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蓬勃生机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关注和改善民生相结合,与领导干部的"身教"相结合,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理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空间很大,问题很多,任务很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群众,使其变成群众的精神和物质力量。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首先要认真学习、研究、弄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既要防止有人借错解和歪曲马克思主义为私有化提供理论支持,又要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僵化观点。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被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应该是人民群众主动接受而不是被动或强制信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相一致。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自觉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时期,多元文化和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形成严重挑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需要。只有认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范畴、动因以及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才能增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合理性认同,使人们自觉地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有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当前,勃然兴起的大众文化,正深刻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生态和社会环境。由资本的逻辑推动的大众文化在中国消费主义至上的演化倾向,必然要与大力推进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生冲突。大众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交融共生是必然的现实选择。借鉴大众文化的崛起模式,系统协调、优势互补是实现大众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良性互构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都需要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不断推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方面在话语体系上要实现学术话语向大众话语、意识形态话语向生活话语的转换,在路径上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化,使马克思主义由抽象深奥到通俗易懂,由少数人掌握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了解、内心认同和自觉运用,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含三层涵义:从形式上说,它是一个涵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化大众的双重辩证结构体系;从内容上说,它表现的是一种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从现实的政治生活上说则是我党执政理念的一个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