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立足于新疆南疆特殊场域,通过调研,客观公正地描述了南疆各民族成员在工作、生活、生产、学习、娱乐等方面反映的关系样态,较准确地了解把握了当前南疆民族关系的现状、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阐述了各民族之间良性互动关系受制约的具体条件,就新时期如何推进新疆南疆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文章考察了维吾尔族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和汉文化认同的现状,并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探讨了影响文化认同的深层因素,提出了今后培育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新疆南疆地区青少年国家认同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对新疆南疆地区2116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学校分布、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汉族朋友的数量、语言等因素对维吾尔族青少年国家认同的影响,并根据以上分析,从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发展高中教育、扩大内地新疆班、加强南疆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口支援、利用少先队(共青团)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前汉语文课程的开设时间、加大双语授课力度等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分析视角,在经验资料和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归纳出新疆南疆农村教职人员社会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基础及其社会影响力的基本结构,认为《古兰经》对教职人员产生的抑制作用使新疆南疆农村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社会影响力具有显性的和潜伏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伊斯兰教传入新疆以前,新疆有一个较长的拜火教盛行时期,充分证明了新疆文化的多样性;维吾尔族在信仰伊斯兰教以前,有过比较长的信仰拜火教的历史,充分证明了维吾尔族宗教信仰的多元性。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以后,拜火教作为一种习俗依然保留下来,并成为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中部分内容后来还被伊斯兰教吸收,成为宗教仪规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区总体财政状况不佳,加之南疆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和认识程度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了对人类文化遗产保存、保护、开发、利用和传承的工作。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处理好现代化建设与人类传统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介绍人类历史上文化趋同与反趋同的斗争经历,分析文化趋同化的复杂的成因,总结文化趋同化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所起的积极与消极双重作用,提出文化趋同化背景下的文化保护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近代俄英两国依据其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先后在新疆设立领事馆,并凭借其所享有的领事裁判特权,为所欲为,不仅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的独立性,而且产生了一系列恶劣后果,严重影响了中外关系的正常进行。同时,又因为当地民族关系、宗教信仰的独特性,迫使俄英两国在具体处理一些涉外案件时,并未完全遵照中外约章进行,而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形,做了相应的调整,并最终随着中国政府收回俄英领事裁判权而结束。  相似文献   

9.
南疆是新疆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和消费区,对新疆粮食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如何在有限耕地面积上既确保粮食安全,又发展好特色林果业,成为当前比较突出的矛盾。所以,正确处理发展特色林果业与确保粮食安全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文章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用动态耦合关系揭示林粮之间的安全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10.
实践证明:公民政治文化与国家认同有着天然的契合,政治文化转型有利于增进国家认同,而"民族政治文化"不利于国家认同。面对现代化、全球化、风险化的时代趋势,新疆传统政治文化面临挑战与危机。从民族身份向公民身份的转型是解决新疆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国家认同的构建本身就是一个主客观相统一的复杂的实践过程。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言,增强新疆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意义重大。民族的文化属性与政治属性决定了国家认同必须在民族文化的事实与引导构建的规范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无论是对民族研究的原初主义的客观范式还是现代主义的主观范式,均不能很好的协调民族、文化以及国家之间的关系,新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构建只有在尊重承认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差异性、客观性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各少数民族文化朝一体性、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才能在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保持一种良性的平衡,实现民族与国家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化多样性和语言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多样性已经成为社会冲突和政治争论的一大原由。与经典的现代化理论所预期者相反 ,我们当前正在目睹一系列风起云涌的社会—政治运动 ,看到它们如何重新肯定、再度发现和重构着族群、语言和宗教的认同。这一潮流向民族国家社会整合的民主机制及其解决冲突的途径提出挑战 ,在某种程度上后者曾经假定了人们对根本的价值体系有某种共识 ,而文化则具有某种均质性。其中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对语言多样化的探讨 ,因为它对绝大多数民主理论中关于公众话语是一个单语天下这样一种内在的假设提出了质疑。它问 :不同语言群体的认同如何才能得到承认…  相似文献   

13.
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全球化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讨论的热点。文化全球化就是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 ,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 ,将本民族文化转变为人类共有的资源。而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文化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是并行不悖的 ,二者是二元共存、双向交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疆哈萨克族近代文化转型进程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我国现代化背景下新疆哈萨克族近代文化转型进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于海峰  何晓薇 《理论界》2012,(1):148-149
2009年《国务院关于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未来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以及政策保障。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预示着新一轮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即将到来。在此机遇面前,如何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切实地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以及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日本文化的发展过程是对中国文化吸收和融合的过程,在吸收和融合的同时又按本土文化的发展特点以及风俗习惯进行了改造和创新,使两者成为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以奈良时期、平安时期为例,探讨日本在佛教、文字、书法、绘画等方面对中国文化的吸收与融合.  相似文献   

17.
试论壮汉民族融合的文化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汉民族关系的历史特点,首先表现为壮汉民族在长期而频繁的文化交流中,增进了两个民族的文化认同,促进了两个民族相兼融合。儒学关于民族关系新观念、仁政德治学说是壮汉融合的思想文化基础;血亲观念、宗法意识、崇祖思想以及共同的农耕文化是壮汉融合的政治、经济基础;民族迁徒与杂民是壮汉融合的深厚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近、现代新疆文化转型及新疆民族文化价值取向的分析,来理解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及其文化的选择功能.  相似文献   

19.
刘宾 《新疆社会科学》2013,(1):104-112,156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出发,回顾了现代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分析了对现代文化的若干误读,指出发展现代文化对于在新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文章结合新疆实际,提出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就要大力弘扬“新疆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三条标准,牢固构筑“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六大工作支点.  相似文献   

20.
在新疆,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有着特殊的战略意义;实现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现代转型应该厘清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现代转型,要有超越传统的理念、包容并蓄的胸怀、敢于突破的勇气。坚持“扬弃”,自觉实践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转型;正确处理好伊斯兰信仰和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新疆少数民族中更加牢固地树立共同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