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往我们文艺理论在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上的失误 ,不在于重视了这种关系 ,而在于歪曲了这种关系。新时期以来 ,“为文艺正名” ,逐渐纠正了以往的失误 ,不再提“文艺必须从属于无产阶级政治”、“文艺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 ,而代之以“文艺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为文艺正名”并不是否认文艺与政治必然存在的关系 ,而是要纠正以往那种把文艺看作政治婢女的不恰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 文艺界在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讨论中,不少人认为,“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不科学”,是多年来文艺出现许多弊病的“根源”,现在不要再提“文艺为政治服务”了。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这一基本原则问题,我们必须持慎重态度,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研究,不能轻易地否定。我以为,“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一科学的、正确的理论,过去适用,现在也没有过时,革命文艺仍然要坚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相似文献   

3.
今年八月,全国高等学校文艺理论研究会在庐山召开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学术讨论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文艺和政治的关系。这次讨论会是在党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工作总口号之后举行的。到会同志一致拥护党中央提出这一新口号以取代过去的“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旧口号。同时,本着学术问题自由争鸣的精神,解放思想,各抒己见,对文艺和政治的关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意见分歧仍然是明显的,因此,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作为一个学术课题,继续研究和探讨力求得到正确的解释,取得统一的认识,这对贯彻执行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发挥文艺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几十年来,“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一直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基本原理,同时被认定为领导我国整个文艺事业的总的口号。但是三十年来文艺发展的历史经验提醒我们,对这个问题应当重新研究的。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不单单是文艺的社会职能、社会作用的问题,而是牵涉到文艺的社会本质和特点、文艺与上层建筑其他各方面的关系、文艺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文艺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曾经针对刘少奇一伙利用小说反党,指出这是“一大发明”。“四人帮”大抓文艺搞阴谋,不仅继承了这一“发明”,而且大有发展。他们曾叫嚷: “这是政治,不是文艺”,可谓泄露了“四人帮”的阴谋文艺的反革命实质。如果开始他们还用种种伪装把他们的阴谋文艺打扮成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杰作”,那么随着他们加快反革命步伐,其阴谋文艺的反革命本相,也就来了个大暴露。  相似文献   

6.
文艺不能脱离政治,它必须为一定的政治服务;政治需要文艺,它也要为一定的文艺服务。我们的文艺必须服从党的领导,为无产阶级政治目标工作;我们的政治必须广开言路,为繁荣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文艺出力。在这里,工作和出力,包括指方向,排干扰,扶持和捍卫等,即服务。不论哪个国家,不论哪个阶级,为了使文艺为其政治服务,其政治都在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革命实践,为无产阶级铸造了革命的战斗武器,创造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他们关于文学艺术的论述,是他们的整个科学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上,诸如文艺与经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的历史使命,文艺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文  相似文献   

8.
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的争论,古已有之。在近代,如果从“五四”运动算起,也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古且不论,就近代文艺运动而言,这种论争,不论属于人民内部的讨论,还是与敌对阶级之间的论战,都是有益的,有利于推动无产阶级文艺事业的发展。我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正确地处理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党的文艺事业就蓬勃发展,发挥着革命文艺的战斗作用。反之,党的文艺事业就遭受挫折,党的文艺队伍就蒙受摧残。  相似文献   

9.
文艺本质及其服务对象再认识韦树奎前些年,特别是1984年和1985这两年,在文艺战线上,反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气焰十分嚣张。而最主要的是那些打着反对“四人帮”极“左”文艺路线的招牌,从右的方面向无产阶级文艺阵地发起猛攻。他们公开叫咸: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0.
杨柄同志编著的《列宁论文艺和美学》巨著已经问世了。他在编注说明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命题:“列宁的文艺和美学理论是无产阶级文艺和美学的战略学”,给了我一个重要的启示。研究革命领袖的文艺和美学思想,绝对要避免“以美论美”的形而上学倾向。革命领袖终身的精力都集中在革命和建设活动中,不可能抽出一定时间来单独地谈论文艺和美学问题,但是他们在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中,又必然涉及到文艺和美学问题,因为文艺和美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必然要为当时的政治服务,说得具体一点,它必然要为当时的革命目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古希腊柏拉图的文艺法理和中国古代文艺伦理观念的差异。这一论题的阐述由以下三个问题的讨论展开:(1)柏拉图的“哲学家王”及其法理型政治与中国古代的“圣王”及其伦理型政治,这两种文艺发展的社会背景的差异。(2)文艺是有利于治国安民,还是只会祸国殃民;文艺的本质和属性。(3)文艺与政治的关系。(4)文艺与教育的关系。本文的结论为:艺政相通,艺教合一,是上层建筑领域里的重大策略,也是艺术真正表现真、善、美,达到完美境界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2.
瞿秋白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活动家、文艺理论家,他在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后期的文艺宣传工作过程中,较好地解决了无产阶级文艺的服务对象、文艺的发展方向以及创作源泉等问题,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四十年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同志根据列宁的文艺党性原则,结合我国的革命和文艺创作实际,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无产阶级文艺的服务方向问题。那就是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的”,是为“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服务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后来被概括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六十年代,进一步被概括为“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现在,党中央根据七十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概括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些口号虽然文字不同,但精神实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文艺与道德     
<正> 文艺与道德都是人类社会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部分,都是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同时,它们又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作用,有极其密切的姻缘关系。历史上各个阶级都要求文艺宣传本阶级的道德观念,各个阶级的文艺又总是把宣传本阶级的道德观念作为自已的一项重要使命。文艺对于政治和整个社会生活都具有强大的反作用。这种作用,固然可以通过直接反映“政治的得失”来实现,但主要的是要通过宣传一定的道德观念来实现。文艺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显然是文艺理论应该着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瞿秋白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活动家、文艺理论家,他在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后期的文艺宣传工作过程中,较好地解决了无产阶级文艺的服务对象、文艺的发展方向以及创作源泉等问题,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上所形成的“去政治化”理论“共识”,并未能为评价和指引中国文艺实践和发展提供作为理论判准和方向的理想图景。对“政治”概念的窄化认知偏见和“原罪”历史记忆,对文学本体阐释的日趋虚幻化和抽象化,正成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的桎梏。当文艺理论已进入较为常态的生存环境以及文艺实践要求理论回答时代问题的今天,应该对二者关系的言说范式做“历史化”与“问题化”的再思考,进而寻求重建文艺政治维度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全面而深刻地阐发文艺与人民大众的关系问题,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发表在五十年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毛泽东明确地把文艺的根本问题概括为“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因此,文艺大众化作为无产阶级文艺的应有之题,几乎涵盖了无产阶级文艺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形态以及它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王张江姚反党集团利用文艺为他们篡党夺权制造反革命舆论,疯狂反对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犯下了滔天罪行,必须彻底清算。多年来,“四人帮”反党集团疯狂对抗毛主席关于文艺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毛主席早就为我们制定了无产阶级文艺路线、方针和政策,但是“四人帮”出于他们反动的阶级本性和篡党夺权的需要,疯狂反对毛主席,反对毛主席的文艺路线,破坏文艺革命。毛主席洞察一切,作了关于文艺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揭露“四人帮”的阴谋破坏活动,不断地为文艺革命指明前进的方向。但是,“四人帮”对毛主席的指示  相似文献   

19.
[提要]无论是探讨中国无产阶级文艺的理论建设,重估波格丹诺夫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还是重审中国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发展史,都有必要厘清苏联无产阶级文化派与中国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联系。通过细读文本,还原历史现场,可知,中国无产阶级文艺运动在1921年到1934年之间,深受苏联无产阶级文化派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理论概念的命名,另一方面体现在批评话语的选择。不过,作家对苏联无产阶级文化派的理解和实践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转述与初识、征用与实践、清除与残留;这一理论满足了作家对无产阶级文艺的最初想象,逐渐成为了无产阶级文艺建设的理论资源,随着1930年以后,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相关文章在中国的译介,作家从哲学、美学、方法论、批评实践、政治倾向上系统反思无产阶级文化派。苏联的“无产阶级文化派”评价影响了中国的认识和实践。无产阶级文化派-波格丹诺夫的思想尽管在本质上是非马克思主义的,但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家以“我”为主,选择适合中国现实的资源,加以改造,进行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20.
作为苏维埃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列宁,始终高度重视关注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并实际上领导着苏联文艺朝着正确方向前进。这是因为列宁明确地把文艺作为无产阶级总的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必须“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后来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