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鲁迅的《墓碣文》是鲁迅生命意识的自我表现 ,他在真诚地面对社会和人生 ,孤独地追求生命价值的过程中昭示了现代意义上生命意识的独特内涵 ,即真诚意识、勇敢意识和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2.
唐明燕 《兰州学刊》2005,(5):86-87,90
<文子>作为黄老道家的重要典籍,除以道为统领从正面阐述其治国安民的道理外,也苦苦思考了怎样呵护人的生命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说,人的生命存在可分为肉体生命存在、精神生命存在和社会生命存在三个层面.而<文子>的生命哲学要旨正是表现了对这三个生命存在层面的真诚呵护,呈现了对人类生存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3.
论金庸小说的生命意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金庸武侠小说的生命意识问题,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论及,但大都尚欠全面,对金庸小说中的原始生命力问题更是关注不多,本文力图从此处切入,着重从“义”、“勇”、“情、“趣”四个方面展开,旨在较为全面深入地阐释金庸小说文本中流动的生命意蕴。  相似文献   

4.
吴宓的《文学与人生》以白璧德的人文主义为思想内核,对文学与人生的关系进行较为系统性的阐发,既有文学理论层面的论述,也有文化、社会心理和哲学层面的探析。吴宓在书中融进了自我的人生体认,这就形成了他的文学观与人生观之间的紧张关系;又由于吴宓执着于白璧德的人文主义学理,从而使得《文学与人生》成了一种类似于人生礼教的读本。  相似文献   

5.
张闻天的人生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为重要思想保证,以立足实践和坚持真理为重要根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的人生价值观。在当下,学习和弘扬张闻天的人生价值观,对于党和人民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周易》蕴藏的民族审美心理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阴阳、和谐、从善、素朴、通变之美是《周易》蕴藏的民族审美心理。这些审美心理几千年来对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其中和谐、通变已升华为民族精神。这些精神反过来又成为中华文化绵延不断的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7.
《易经》心理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从《易经》的情感意志心理思想、思维 与观察心理思想以及梦占心理思想等方面来看,《易经》乃是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的发轫之作。  相似文献   

8.
<青凤>中的耿生有"狂"的特点,其实是钟情而有担当,勇敢而不畏艰险,这代表了蒲松龄对于清初理学盛行、社会弥漫文弱风气的补救;青凤和孝儿则孝顺长辈,不忘旧恩.这些特点代表了蒲松龄所张扬的基本人格,也是他对民族精神的理想设计和承继,还隐约有对清初异族统治时代汉族知识分子尴尬的处境的化解,即认为认同儒家文化的满清统治是可以接受的.对于当代民族精神的重振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犹太文化的角度,剖析了马拉默德《店员》中蕴含的悖论性文化内涵。《店员》主人公的痛苦和困惑从侧面传达了现代犹太人皈依民族精神传统的复杂心态,反映了犹太民族在坚持信仰、保持传统的同时又对其怀疑困惑的双重矛盾心理。作家在作品中既认同犹太传统信仰的价值观、道德观,肯定对这个传统的精神把握,同时又呈现了犹太传统所面临的考验以及受到质疑、挑战的趋向。马拉默德在小说主题思想以及创作上表现出的困惑与悖反亦昭示了犹太民族在犹太文化与异质文化之间寻求生存点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颜氏家训》是一著名家训,它切近时事,关注社会现实人生问题,同时也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生智慧,包括诚孝明礼、知足少欲、务实好学、谨言省事、慎择交游等几个方面。由于时代的局限性,《颜氏家训》的人生智慧不可避免地带有二重性,现代人应承继其有价值的生存哲学,而排斥其惰性,以提升、圆满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的诸葛亮是一个典型的“帝王师”形象。其中,寄托了封建时代士人的政治理想,也间接反映出儒家政治思想的曲折演变。“帝王师”的观念,肇端于孟子,昌大于汉儒。然到汉儒,实已碰壁,只不过托诸空言而已。随封建君权之日重,后世儒生只能将这一梦想寄于诗文稗曲之中。《三国演义》即为最典型的作品,由此而形成了以“帝王师”为主要特点的“诸葛范型”,在中国小说史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的小说《圣洁百合》主要描写了美国 2 0世纪克拉伦斯一家四代人的兴衰沉浮 ,揭示了当代美国传统的基督教观念已经被一种世俗的实用主义所取代的思想趋势。传统基督教信仰的崩溃和演变 ,是美国社会的痼疾 ,也是造成每个生命个体精神困境的根本原因。上帝可以满足各种世俗欲望 ;可以带来各种利益 ,在当代 ,人们对上帝并不虔信 ,也不真诚 ,而仅仅只是需要。  相似文献   

13.
<野草>是鲁迅的生命哲学之诗.通过<野草>的创作,鲁迅探求和追寻着生命的言说.这种"反抗绝望"的生命言说,既是鲁迅个人生活和经验的产物,也是鲁迅在孤独乃至绝望的境遇中,对自我心智的一场考验,是鲁迅在彷徨中求索,在孤独中反抗的艺术见证.  相似文献   

14.
鲁迅《野草》的生命意识令人悲愤苍凉,是一种“虚无”色彩的强大存在。它对于生命存在大胆的探索与奇异的描写,俨然就是鲁迅生命之灯的灼热之光。就生命主题的表现来看,“在虚无中苦苦挣扎”正是鲁迅《野草》生命意识的艺术表现的基本格调。《野草》的“死亡意识”显然也是鲁迅普遍的生命忧患和对于自我生存的执著关怀情绪的衍生。而《野草》的“文人文化意识”同样值得我们重视,它倡导一种抗争天俗、挑战社会黑暗、绝不苟从的生活态度与认知立场。  相似文献   

15.
东山的魅力——论古代文人的谢安之慕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名臣中,谢安备受文人推崇、仰慕、向往,因此也代代不绝地成为文人吟咏的话题.这些吟咏,清晰地显示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人生理想,即基于能力基础上的事业、受敬、高逸、情欲的四位一体的同构兼得.具体说就是:一、人生在世应立兼济天下之功(儒家式的),且这种功业应该建得潇洒从容,舒卷自如,功业之外的时间仍是悠然自得(道家式的);二、无论做多大事业,情欲不能受压抑,事业爱情要兼顾;三、这一切都基于一种天然的强大的性格、能力优势,能举重若轻.这种理想,崇高与凡俗、灵与肉、青史与现世并重,因为条件难以齐备,实现者寡,更多的人只能效其一部分或一个方面,甚至只将谢安式行为当作某种说辞或安慰.此外,在国事多故之际,文人常在对谢安的吟咏中,表达一种对安邦定国的杰出人才的期盼.  相似文献   

16.
刘鹏艳 《江淮论坛》2006,(4):158-162
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学思想和文人性格是在儒、道、释三家学说的相互碰撞、交融和渗透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以儒学为主结构,道、释两家思想为补结构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已经成为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形式和民族性格,精心培育、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文学艺术.本文拟将许春樵的长篇小说<放下武器>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宽广背景上进行解读和阐释,以剖掘小说主人公灵魂变奏的秘密,并借此评价主人公心灵赖以栖息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历史意义和当代缺失.应当指出的是,东西文化差异造成的生命哲学的"现代"与"传统"之落差并不能作为对小说文本作出优、劣价值判断的对照指标.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关注个人和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在我国古代优秀诗文中,蕴涵着对生命和谐性的礼赞、对生命独特性的张扬、对生命超越性的追求,所有这一切都可启发人们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欣赏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很多读者对为何《恋爱中的女人》中古德伦掌击杰拉尔德之后,后者却深深爱上前者感到疑惑不解.古德伦对杰拉尔德的反手一击既包含了她的大胆和傲慢,也包含了她对杰拉尔德的不满和娇嗔.对于杰拉尔德来说,这反手一击与其说是奇耻大辱不如说是难以抵挡的诱惑.为了尊严,他对古德伦的举动没有忍气吞声,而是提出了坚定的抗议.这些结论源于对古德伦反手一击和杰拉尔德对此反映的上下文本以及相关文化意蕴的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19.
论慈善文化的道德意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出于对我国当代慈善事业落后的历史反思和寻求敉平当前分配差距的“第三条道路”,慈善文化越来越受到国人关注。慈善文化主要包涵观念、制度、行为三个相辅相成、共生共进的层面,具有心理平衡、认识导向、促进社会和谐和推动经济发展四大功能,我国应通过公正评价慈善行为、教化养成慈善观念、营造整体慈善氛围来引导人们共同参与慈善事业,在慈善活动中提升公民的道德境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寿的《三国志》不仅是罗贯中《三国志演义》的史实渊薮,而且是其化意蕴的渊源之一。在建构君臣关系的理想模式,揭示国家兴亡在“民心”、“人才”的社会规律,弘扬布衣将相的奋斗精神等深层化意蕴方面,二一脉相承,遥相呼应。从中可透视传统化的主旋律及士人群体化心态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