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抽象危险犯与具体危险犯、行为犯存在着严格的区别,抽象危险犯的存在在理论上具有正当性。在我国《刑法》所规定的犯罪行为中,究竟哪些是属于抽象危险犯,还存在着认识误区。抽象危险犯的认定应当遵循如下原则:抽象危险犯是刑罚介入早期化的一种立法现象;抽象危险既是"公共危险",又是"间接的危险",其作用的对象并非犯罪对象。只要承认抽象危险犯的初始意义,就不宜主张通过"反证"的方式来收缩抽象危险犯的成立范围。  相似文献   

2.
"醉驾型"危险驾驶罪属于抽象危险犯,对"醉驾"危险状态进行形式判断,即只要"醉驾"就存在侵害法益的"危险",司法无需做出具体判断,这种机械迎合通说坚持之抽象危险犯性质的解释会得出"醉驾一律入刑"的不合理结论,无法为"醉驾一律入刑"提供出罪路径。"醉驾"的本质是因"不能安全驾驶"而威胁法益,完全没有"危险"的"醉驾"应当除罪化。因此,对"醉驾"侵犯法益的危险状态应进行独立、实质的判断,引入"不能安全驾驶"这一实质标准,进一步细化"醉驾"标准,建立分层判断机制,实现"醉驾"与"危险"判断的同步性,以合理限定"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的犯罪圈大小。  相似文献   

3.
从语义上说,"安全"与"危险"相反相对.所谓安全,就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从哲学上说,危险是一种随时随地的、程度不同的客观存在.只有主观上认识到危险,并把危险降低到可控的程度或范围,才能免除危险.  相似文献   

4.
"客观归责"是德国刑法学界非常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其核心就是"危险原则".而"危险原则"主要内容是制造不被允许的危险、实现不被允许的危险、构成要件的效力.而这一理论在大陆法系三要件中的地位有诸多聚讼,值得探讨.从客观归责理论的内涵看,其主要是对客观行为定性,很少涉及到主观方面.而且行为是否制造了某种不被允许的危险、是否实现了这种危险以及是否符合构成要件的效力,都是带有实质性的判断,是对行为是否具有刑事违法性的判断.据此,客观归责应该是违法性的判断要素.  相似文献   

5.
舒艾香 《源流》2011,(15):38-40
在"七一"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在重申党面临"四个考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党面临"四个危险",指出,党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  相似文献   

6.
周兆军 《源流》2011,(15):40-41
7月1日,沿着90年的时间坐标,中国共产党回眸历史,剖析当下,寄望未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国的执政党正面临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胡总书记把"精神懈怠"提升到了"危险"的层面,并且列于首位,值得我们深长思之和高度警觉。  相似文献   

8.
游本根 《中华魂》2011,(11):28-29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党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其中,"精神懈怠的危险"位居"四个危险"之首,对全党更具深刻的警示意义。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种精神就是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就是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永不懈怠、永远进取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将"违规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行为纳入危险驾驶罪的处罚范围,并试图采用抽象危险犯的立法模式来保障道路公共安全。"违规运输危险化学品"行为的入刑立足于风险社会下道路公共安全易于受到严重危害的考量。其具备作为抽象危险犯予以入罪的现实基础。然而,并非所有的"危险"都可以称之为"抽象危险",而只有超过了现行非刑事法律规制范围并且依据社会一般观念判断能够导致法益侵害的客观危险才可被称为抽象危险。《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将"违规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行为纳入到危险驾驶罪的处罚范围并按照抽象危险犯进行处罚,是因为其具备与《刑法》第133条之一规定的两种危险驾驶行为相当的抽象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在创业之初,尹同耀不知道.也不关心最终自己会不会从民用汽车制造这条"危险的钢丝绳"上摔下来,他想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尽快地.集中精力地走下去.左顾右盼只会增加摔下去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共同危险行为是广义共同侵权行为的一个重要形态。共同危险行为人在主观方面是法律推定的各自过错;对共同危险行为作危险行为与害行为的区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共同危险行为在因果关系上是必然性和法律推定相结合。共同危险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基础在于法律对受害人与"无辜被告人"利益的取舍、危险行为的客观关联性和损害后果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2.
在中越两国关于西沙群岛主权争议中,有关普拉塞尔(Pracel)或帕拉塞尔(Paracel)的历史资料,是越南方面论证西沙群岛主权归属的关键性证据。在航海史上的不同时期,Paracel所指并不相同,初始所指是越南海岸线外一南北走向呈"牛角"状的沙礁群,与西沙群岛都是南海航线上的危险区域,但两者截然不同。18世纪让·达约在越南沿海的测绘,证明了"牛角"Paracel实为早先的航海家认识上的谬误。为继续沿用这一地名概念,豪斯伯格将"牛角"头部以东的岛礁,即今西沙群岛,纳入Paracel之中。1808年罗斯船长的南海测绘,发现外沟航线上的危险区域,即西沙,实为海中的群岛,而内沟航线上的危险区域,即"牛角"Paracel,大多数岛礁并不存在。于是Paracel成为专指西沙群岛的名称。在豪斯伯格的推广下,这一命名逐渐得到认同。1830年以后,"牛角"Paracel从西文文献中消失。因此,越方的证据并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3.
对海德格尔"技术之思"的研究不能忽略技术与虚无主义的关系问题。技术与虚无主义之内在关系构成了海德格尔对现代性的生存论审思。结合海德格尔的思路,两者之关系可表述为:"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虚无主义"。它内含3个逻辑层次:(1)虚无主义是现代性的内在危险,虚无主义与危险等义;(2)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危险;(3)危险之救渡与虚无主义之克服的希望就在于"技术的转向"。海德格尔通过技术与虚无主义关系洞察到了现代性的内在危险及救赎希望。这一生存论审思独辟蹊径,敏锐而深刻,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更甚者,它内在蕴含着"危险"。  相似文献   

14.
正人们为何逃避恐惧从根本上说,恐惧是一种能够感知威胁的早期预警系统,能够为人赢得逃跑时间。我们会把有些画面、声音甚至气味与危险关联起来,并储存在大脑的杏仁体中。杏仁体是位于大脑中心附近呈杏仁状的软体组织。如果杏仁体认为有危险,那么人的大脑就会启动"对抗或逃避"反应。  相似文献   

15.
阐述共同危险行为的创立和在我国的发展, 以及它的定义和法律特征, 受害人受损的原因在于数个危险行为人中的实际加害人危险行为,而非全部共同危险人的危险行为.在主观方面,无论是在共同侵权行为中还是在共同危险行为中,行为人均存在"意思联络".在客观方面,共同危险行为不重行为的一体性,而注重加害人的不能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风险社会催生了"安全刑法","安全刑法"以抽象危险犯为核心内容。然而抽象危险犯在立法实践中的大量应用遭到了传统刑法理论的质疑,因而有必要廓清抽象危险犯在理论和实践中的界域,以缓和理论上的冲突,增强实践上的操作性,进而使刑法对风险社会的介入更具妥当性。  相似文献   

17.
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反党集团到处自我标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而实际是到处修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骗子.一九七四年,毛主席指示要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反修防修."四人帮"却公然篡改毛主席的指示,别有用心地大讲所谓经验主义是当前主要危险,大反经验主义.反党分子姚文元首先在他的一篇文章里,提出了"经验主义是主要危险"的论点.接着,"四人帮"狗头军师张春桥在军队的一次会议上又把当前必须着重反对经验主义讲了一通,并声称要把反经验主义"当作纲","联系"所谓"存在的这些问题来学习."以后他们又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大放厥词,历数所谓经验主义的危害,叫嚣这  相似文献   

18.
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该书的亨伯特既是主人公、叙述者又是假象中的作者,同时也是罪犯。他在小说里试图将自己和洛丽塔定位成虚构小说中的人物角色,想按照文学作品人物的一般发展规律设计自己和洛丽塔的人生,但这种想法不切合实际,最终势必导致悲剧的发生,这也是《洛丽塔》中的"危险之处"。通过分析这部小说,让读者充分发挥自身的"审批能力",从而获得理解其它虚构小说的"危险之处"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危险驾驶行为入罪的合理性及其立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危险驾驶行为是否应当入罪的探讨,针对的并不是应否弥补我国法律制裁体系的疏漏,其焦点在于是否应当将原本属于行政处罚范围的若干行政违法行为纳入刑事制裁的范围。受当前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对危险驾驶行为的行政制裁明显乏力,因此将若干情形的危险驾驶行为入罪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必须要注意对入罪的范围和程度加以限制;同时,更要认识到,就对危险驾驶等交通违法犯罪行为的防治而言,关键在于形成多种社会治理手段的整体合力。对危险驾驶罪的立法设计应从罪状与法定刑两个方面同时加以改进:一方面,应在罪状中适当增加危险驾驶罪的行为方式,并对各种行为方式均设置"情节恶劣"或"情节严重"等限制性规定;另一方面,应在法定刑中增加"二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和"单处罚金"的刑罚配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的案件层见叠出,关于虚假恐怖信息的认定问题也变得十分重要。虚假恐怖信息的认定特征是:现实可能性、内容恐怖性、内容虚假性。虚假恐怖信息的认定标准:1.坚持"具体危险说"与犯罪之基本特征相适合;2.坚持"具体危险说"与刑法机能之统一要求相吻合;3.坚持"具体危险说"与刑法规范性质之统一要求相契合;4.坚持"具体危险说"与虚假恐怖信息之特征相切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