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政 《民族论坛》2001,(1):32-33
我儿时也好文学那杯酒,常和小伙伴们躺在草坪上说家乡出的大文人,就说到孙健忠、石太瑞。那时说到他们的名字,我们就仰头看星星,遥远而亲切。如今不用仰脖子那么累了,却也难得见上一面。那日,孙健忠说你小子的名字天天听到,就是见不着人。这不,自那以后两年我们又没见过面了。  孙健忠永远是一脸的灿烂。他贪杯中之物,却又上脸,酒后面泛桃花的他话便更多了些。有的文学青年问他文学是什么,他说那是菩萨的球----人雕的。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有家杂志发了他的一个专访,其中说这么一个故事:说是孙健忠有一回去土家山寨走访…  相似文献   

2.
红河是流淌在滇南蔚蓝色天边的一条火红的河流。红河以远的金平县十里村边防站,距我的住地滇池之滨的昆明至少有千里之遥。但我又总是觉得它离我很近,甚至可以说近在咫尺。只要我一微微闭眼,便会看见一朵充满生命力的绿云,那就是十里村边防站的独特的哨兵——营房门口的那棵高大粗壮的红杉树,就能听到红杉树的枝枝叶叶在风中雨里发出的情爱的声音……   十里村边防站于 1963年春天建站。那棵红杉树就是在建站那天被一位来自黄河岸边的老兵种植在哀牢山的红土地上,小树苗是站旁老乌寨的一位苗族老祖母赠送的。不久,育苗的老祖母生病…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片安宁、遥远的净土。我曾经多次去过那里,我的脚印就像邮票,在那一片山水间广为发行。到底是什么迷惑了我的心,使我如此心驰神往?那一种情结是难以言状的。就像爱一个人,当你用生命去追寻的时候,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那是一种身不由己的伟大而又美丽的盲目  相似文献   

4.
已经是深冬了,可今天却是烟雨蒙蒙,我的心就象这雨中的世界那样不平静.雨轻轻地下着,我静静地走在马路上,我的思绪飘到了很远很远.那也许是7年前的事了,可是我怎么也不能够忘记,而且一到下雨天,总是心里烦闷,想出去透透气,追寻童年的回忆.  相似文献   

5.
仰望宗山     
从日喀则向西向西,年楚河从来就没有平静过。历史的心情,溯流而上。泥浆混浊的水从车窗外一路震荡着流向河岸的雪山,山与山之间总有一些脱胎换骨的碉楼站在石头之上,不变的仍是那招魂的五色经幡屹立寨门与楼台之间。路边粗细不一的红柳在其它的植物中间时而耀眼,格外的光线穿过树枝从我们的脸庞一掠而过。车,忽而辗过未辅石子的土路将人带入睡眠,忽而拐弯抹角上一段不平整的石包路把人簸得直起身来。睁开眼就瞥见躲避在山峰里的断墙,被岁月的烟尘改变得形迹可疑。视而不见的喧嚣依然是水与水鸟的缠绵。车缓慢行驶在少有人光顾的小镇边上,前…  相似文献   

6.
每当踏上山湾里那条婉娗的山道,我耳畔就会响起“嘀哒、嘀哒”的马蹄声,大红枣那威猛又可人的样子,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7.
一天的乐章     
我享有一个安闲的清展,空中淡淡的灰云还未敛尽,树上的雀儿开始啾鸣。我的两个女儿,把发辫钦开、杭整,又扎上红头绳。她们脚下的波斯猫,用脚和唾擦洗着自己的脸和颈。燕叶卷晨风,把亮晶晶的寒珠儿抖落在草丛。我.点燃一支香烟,但吸进最多的是花的芳芬!过了一个钟头,我和女儿便成为东长街单车激流中的轻漪兵,我们奔向各自的岗位,又成T本单位巨大机器中的齿轮和蛛丝打。它加速运转,不断轰鸣,为的是生产总谊的“两个倍增”。我们为此无比振奋l当一天终了的时辰,我又和孩子们团聚在一起,彼此就最近的时事和工作议论风生。面对着银光倾泻,花枝弄…  相似文献   

8.
1989年5月9日,北京音乐厅。人们被那雄浑刚劲的乐曲带到茫茫的草原,感受到的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民族的崛起。那是嘎达梅林的后代,在创造新的世界时所发出的回音;那是一个历尽磨难的民族的怒吼。在场的人们无不被这新奇而又强劲的乐曲所震憾。带着激动的心情,我来到了这部交响乐作者的住地——北京内蒙古宾馆,开始了我的访问。永儒布,一个纯朴深沉的中年蒙古人,从他那满头早生的白发和睿智的目光中,我感到了一种历尽磨难终不悔的坚毅精神。这使我更加想了解他过去的生活经历……今年56岁的永儒布,来自嘎达梅林的故乡——科  相似文献   

9.
蓦然回首,那青春热血的第一次涌动,生命旅程的第一次抉择,竟是20多年前的事了……往事如烟,江山依旧.“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总相似”.所以,我害怕怀旧,却又常常难免怀旧.在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识中,怀旧所蕴含的消极因素实在太多,然而摒弃一切时间意识的历史虚无,恐怕又难以把握现实和探索未来.于是,那第一次载我远离故乡的火车的长鸣,便不再是那么悲壮和沉重,也不再是那么遥远和淡漠了……对于我,北大荒一直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  相似文献   

10.
开心一叶     
愤怒的狗服装店经理吃完午餐回来,发现店员的手包上了绷带,没等他问,店员告诉他一个非常好的消息。“猜猜看发生什么事了,经理。”店员说,“我终于把那套一直压在这儿的难看透顶的西装卖出去了!”“不是那件粉红带蓝条的双排扣套装吧?那套衣服实在太可怕了!”  相似文献   

11.
一条项链     
美国的一家首饰店,店主正坐在店里眼望窗外。一个大约8 岁的小女孩走过来,整张脸都贴在橱窗玻璃上,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她说:“我想买给我姐姐。您能包装得漂漂亮亮的吗?”店主狐疑地打量着小女孩:“你有多少钱?”小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小心翼翼地解开所有的结,然后摊在柜台上,兴奋地说:“这些可以吗?”其实,她拿出来的不过是几枚硬币而已。接着她又说:“今天是姐姐的生日,我想把它当做礼物送给她。自从妈妈去世以后,她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我相信她一定会喜欢这条项链的,这项链的颜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样。”店主拿出了那条项链…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节日的早上,金凤凰在菩提树上飞翔,澜沧江掀起欢呼的巨浪,朝阳舐红了傣家欢乐的竹窗,我站在故乡的土地上,把十年建设伟绩歌唱。西双版纳呵!我们傣家世代居住的地方,我要问你呵,在那黑暗的年代里,为什么豺狼任意在森林横行?百姓的血汗被吸干!  相似文献   

13.
年文化     
在中国民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 西方人的年节,大致是由圣诞到新年,前后一周;中国的旧历年(现称春节)则是从早早吃一口那又黏又稠又香又热的腊八粥时,就开始听到了年的脚步.这年的行程真是太长太长,直到转年正月十五闹元宵,在狂热中才画上句号.算一算,40天.  相似文献   

14.
歌那不唱肚里忧,刀那不磨要生锈,书那不读字不晓,春那不耕冬无收。唱山歌是我们畲族人民最喜爱的文娱活动。每逢亲戚来往、婚丧喜庆和地方节日都有盘歌会。畲家人以盘歌来衡量一个人的“肚才”。因此,当我喃喃学语的时候,我娘就教我唱山歌——  相似文献   

15.
天安门的灯     
大妄阴上的红灯呵,我慈爱母亲的胆光;天安朋上的明灯呵,我幸福生活的太阳里麟奶和苹果,套焉杆和思刀—精神和物质,它莫不用自己的红光照耀。无箫沙漠或是草原,电的热吸有俘不到的地方;无箫东方或是西方,它的光没有射不着的方向。那粗壮的双手和善夏的心灵;那斑自的头发和秀丽的脸靡;流水呵,因而变得清澈又廿命。高山呵,因而变得峥模又钧烂。双手呵,因而变得灵巧又有力。头脑呵,因而变得聪明又纯洁。当我凝祝着天妄四上那庄严魂丽的灯光时,历史的卓翰的火花便肉燥在我的班前:那攘琴的手指和捶狠的获拳;刃卜嫣)匕的嘴唇和母亲的乳浆;那枣园里…  相似文献   

16.
我曾经在高黎贡山度过了既痛苦又平静、既寂寞又充实的一段人生。把这段占了人生1/3的时光比作一碗“八宝饭”,那是最恰当不过了。里面有苦有辣,有香有甜。细细一嚼,那情景又如同一颗青橄榄,其味无穷。  相似文献   

17.
大约在1983年,大学校园里传看着一本薄薄的诗集,书名叫作《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我最初发现那本书,是在一位同学的枕头下面,一翻开淡蓝色书皮,便一下子被吸引住了。那位同学来自胶东农村,那一阵他极爱那本书,能随口背出里面的许多诗。 几天后,在我们的一次青春晚会上,胶东同学便即席背诵了一首,那首诗名叫《安慰》:  相似文献   

18.
杨延文接过中西合璧的火炬,用脚在自己的土地上走出小路,小路通世界,终成大道。——吴冠中谁都知道:艺贵创新。仅仅是艺吗?杨延文的画“回头率”很高。我敢说,只要搭上杨延文的画作一眼,就难免“回头”。那扑面而来的艺术气浪,那喷溢而出的激情,那飘逸的乐感旋律,那独特的艺术语汇,如无数只小手伸抓过来,紧紧揪扯你,一把又一把。美吗?怪吗?野吗?是。又不是。品赏良久,我忽有所悟。新!不折不扣的一个“新”字!那么,何缘此道——“激情加冒险,很可能到达艺术彼岸”表面看,杨延文是位“文气”很足的画家。用智慧、机敏、健谈,或学富五车、饱学…  相似文献   

19.
撒达可江     
我骑马去找供销社的流动组。跑了一天,肚内又饥,口里又干,看着天色已晚,不由我加了一鞭。走马甩开四蹄,越过几个山丘,翻过一座大山。见山下有几顶毡房子(蒙古包)散布在溪边。仔细看,又发现西南角那顶毡房子的门口插着一面小旗,影影绰绰在风里飘展,那不是供销社的流动组么!我心中马上平静了好些。走到跟前,我掀起毡帘,啊!?只见面朝里坐在炕桌旁的是一位哈萨克人。在灯光下正凝神注目,将一小瓶什么水倾注到大瓶内,然后又将大瓶水倒入许多小瓶里;倾满一瓶装进皮包,又去倒那一瓶……。我有些发窘,但既然来了,不妨打听一下。随即喊了一声“同志!”这人一扭  相似文献   

20.
38年前, 1962年的秋季,那时我还是一个戍边军人。因为流窜在中缅边境固守在所谓“金三角”的原国民党分子,在我滇南一线频繁活动,他们虽非毒枭,但流传毒品,且非法搞武器交易。我奉命去金平加强民兵联防。   金平原是我常去的地区,那哀牢山老林的云雾,那金水河两岸鲜红的太阳花,经常会引起我的思念。啊,岩都和娜香又是多么热情好客而又勇敢机灵的民兵 !我真想念他们。屈指算来,他们的儿子怕也有三十七八岁了。   岩都家住在藤条江畔的水湾寨,因幼年丧母,父亲给他找了个后妈,使得他性情孤僻,窜山游水,成了他唯一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