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清代在中国书法艺术上,是一个巨变的时代,尽变自唐迄明一脉相承的帖学书风,开辟了碑学风气,形成碑学帖学两大书派并峙的局面。此间,完白山人邓石如是开碑学先河的一位功臣,前人谓完白山人书,如“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如佛法之大鉴,儒家之紫阳”。邓氏一生的书法实践,雄辩地说明他摆脱帖学,另辟蹊径,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为祖国文化宝库增添了瑰宝,使后世书家走上了一条新的碑学道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梳理清代书法篆刻家邓石如的求学和拜师经历,认为程瑶田对他最终成为一代碑学大师有着重要作用。包世臣,李兆洛曾屡次提及梁巘对邓石如的教导,但是身为帖学书家的梁巘何以能成就了一个碑学大家,一直是个疑问。近年来,笔者参与编辑出版《程瑶田全集》,通读《通艺录》后,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认为除了梁巘的指导,梅鏐的帮助外,还结识一位大师级人物,即清代朴学金石家和书法家程瑶田,而程瑶田的指导和提携最终成就了一代大师。  相似文献   

3.
邓石如是我国的一位富于创造性的书法家和篆刻家。其篆隶被誉为清朝第一,有人评“千数百年一人而已”。更重要的是由他首出倡导,开创了一条向传统学习的碑学道路,把我国书法艺术推向一个新阶段。其  相似文献   

4.
苏轼的书法艺术观中,其核心是尚“意”,高扬主体精神,在对唐人书法反叛的同时,建立起了自己的书法审美艺术体系。通过对苏轼书法艺术观的分析,可以发现他要求摆脱束缚、自由挥洒的主体精神,追求真实自然的文学艺术观念。他还提倡“技道两进”的书学观,对书写工具也非常重视,具有辩证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刘熙载的书品人品论——从"狂狷"、"乡愿"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熙载是清朝中叶后期著名的书法理论家及书法批评家,其书论收在《艺概.书概》及《游艺约言》之中。刘熙载论书极重人品,并据人品为书法立品,“狂狷”和“乡愿”即其中的二品;他仰慕圣贤,心仪“狂狷”,痛斥“乡愿”,从而构成了其书品人品论的梯级。他的“书如其人”论旨在劝人坚持操守,“迁善”、“改过”。  相似文献   

6.
杨远征  陈宇 《船山学刊》2009,(4):147-149
黄庭坚在宋一代的书家中对于书法是有着深刻理解的,他提出的以“不俗”“韵”为核心的书学思想,是宋代“尚意”书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他所有的书学理论、书法创作与评论都是围绕着这个“韵”和“不俗”来展开的,他的这一书学思想,是受到宋代新儒学强调心性修养,强调入世苦行思想的影响而最终形成的.是宋代新儒学在艺术创造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不过他毕生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个人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诗词和书法仅是万机之暇的“余事”而已。毛岸青、邵华曾说:“爸爸一生除了勤奋读书之外,还十分喜欢书法。练毛笔字,是他的一种特殊爱好。”但伟人的余事毕竟和常人的余事不同,它往往产生非凡的价值和影响。郭沫若曾用词句”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颂扬毛泽东诗词,我们不妨改“诗词”二字为“书法”用以颂扬毛泽东的书法成就,同样是恰当不过的。在中国书法艺术殿堂上,为毛泽东赢得崇高声誉的是  相似文献   

8.
黄庭坚书法的创新精神文师华在中国书法史上,黄庭坚堪称独树一帜的第一流书家;在江西文化史上,黄庭坚是独占鳌头的书法大师,他的书法成就远远高于钟绍京、解缙、朱耷、李瑞清等古代江西籍书家。探讨黄氏的书法理论及书法创作方面的创新精神,对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和书...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主将 ,在书法上成就斐然。观鲁迅先生的书法作品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其风格质朴自然 ,大方劲健 ,线条造型含蓄丰富 ,具有典雅的大家风范。而他的书法特色 ,与他的文化人格是分不开的 ,与他自觉追求新文化是和谐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影响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得以发展繁荣的因素主要有:文字作为一种政治实用工具,从而使书法艺术得以产生;文人参与书法创新,使这一艺术得以升华;帝王崇尚书法,对这一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书法教育制度的建立,使这一艺术规范并呈“多元”模式;书法理论的形成,使这一艺术实现了“理性———实践———理性”的螺旋式前进。  相似文献   

11.
2006年4月9日,在北京举行的“华夏和谐颂2006年世界华人新春书画展”颁奖典礼上,宋寿金书法作品“和谐华夏”夺得了特等奖第一名和最具艺术价值人物奖,接着他又获得“纪念毛泽东同志‘沁园春·雪’发表60周年全国书法大赛”特等奖等多项全国性书法大赛奖。宋寿金作为一名曾任地级市委常委、宣传部长10年的现任中共茂名市委副书记,能获得如此多的大奖,其书法艺术之路充满着执着、奋发、创新、辉煌的时代精神风貌。他所付出的汗水和智慧,常人难以想象,其创造性的书法艺术成就值得世人称颂。  相似文献   

12.
苏东坡在谈到他自己的散文艺术时曾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文说》)他的散文为什么能象“万斛泉源”那样文思泉涌,才气横溢,新情妙理,触处生春?其重要一点,是他能够紧紧围绕中心,根据感情需要,驰骋想象,展开联想。在形式上所以能那样自由活泼,“随物赋形”,也是充分展开联想的结果。今天的文艺性散文学习和继承了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和艺术技巧,特别是学习了古代散文运用形象思维,善于展开联想这一艺术手法。认真研究联想在散文中的运用,对我们今天阅读和写  相似文献   

13.
学习贵在思考和联想,它可开人心智,启动发明创造的灵感。苹果落地,壶盖跳动,经过发明家的思考和联想成为“万有引力定律”和诞生“蒸气机”的发端。毛泽东同志从古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语句悟出“世界是无限的”真理,进而揭示出新的“粒子理论”,以至外国科学家提出,为纪念毛泽东世界是无限的观点,把他提出的假设存在物质命名为“毛粒子”。可见思考和联想之玄妙!  相似文献   

14.
联想即指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的一种思维方法。联想在文学创作中显得特别重要。擅长联想,文思敏捷,则内容丰富;反之,思路闭塞,则内容枯燥。脍炙人口的散文明珠《爱莲说》全文虽不足一百五十字,但作者却从三种不同的角度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一、运用了相关联想。相关联想指的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联想到与此有着某种特殊关系的人或事物的一种联想。文章开篇第二句话写道:“晋陶渊明独爱菊。”这菊和陶渊明就是相关联想。大家熟知,陶渊明与菊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归隐田园后,以酒遣怀,以菊为伴,远离尘嚣,写他“独爱菊…  相似文献   

15.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历仕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是我国文学史上少见的全能作家。可惜对这样一位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文艺领域都有创新,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人物,历来在政治上却不敢作充分肯定。早在文化大革命以前,他就得到了“守旧者”的恶谥;而在“四人帮”横行时,  相似文献   

16.
《书坛“东北虎”——王立民》一文对王立民及其书法做了恰如其分的评价:“他于北碑师承有路,沿李瑞清开创的,胡小石、游寿等前辈踵事而成的高古浑厚的金石书派,脚踏实地,一意孤行。”1国内的书法界确是这样认为的,沈鹏先生深谙王立民对游寿个案的系统研究,在《游寿书法集》序中称他是“游寿最忠实的学生”2。王立民的艺术实践引起当代书坛关注的重要原因,是他对金石书派的成势和源流的探索成果斐然;对华夏二千余年的行书书法论点的归纳整理;尤其是对文字学研究的新近突破。一王立民在其《行书论》中的观点精辟独到,尤在主流传…  相似文献   

17.
宋徽宗赵佶在文化艺术上使自己的性情尽兴发挥,其绘画、书法、诗词等方面都有较深厚的造诣。在书法造诣上,继承前人的同时,他独创“瘦金体”,影响深远;在绘画造诣方面,他追求意境,追求作品的神形兼备,同时,其绘画作品书法、诗文与绘画有机结合,形成综合性的艺术范式,开风气之先。由于他的倡导,北宋的书法绘画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文人的待遇与地位也空前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书法界和书法理论界,“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的命题影响很大,但这是一个缺乏学理和事实根据的命题。如果说,哲学是文化的核心的话,那么中国书法既不在中国哲学之内,也不具备哲学的性质。中国书法不可能是中国哲学的核心,因此也不可能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部分,它部分地体现中国文化的“文化精神”,但中国书法的文化精神并不是“中国文化”的“文化精神”。中国书法是一种很宝贵的,有特色的中国文化现象。但在中国文化中它不居“核心”地位。我们要充分认识肯定它多方面的文化价值,又要避免将中国书法神秘化,神圣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傅山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山是位气节崇高的爱国主义学者,他博学多才,于诗赋、书法、绘画、音韵、训诂、子史等皆有精深的造诣。他懂医道,尤精女科,“以医术活人”,“贵贱一视之”。在傅山的郡望山西,人民珍爱他的遗墨,怀念他的为人,敬之不啻神话中的人物。  相似文献   

20.
王铎书法的崇古观念与艺术风格之矛盾的心理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运礼 《中州学刊》2006,(3):255-258
王铎是明末清初的著名书法家,由于其在政治上的无望和降清时期处于“贰臣”的谩骂中,内心充满了抑郁和矛盾,反映在他书法艺术追求上崇尚复古思想,内心追求魏晋风韵。与书法作品风格面貌的矛盾,也就是说他的审美誓言或者说其传达给人的表面的复古心理,与其真实的书法风格面貌产生了矛盾。这种内在矛盾有着深刻的时代动因和心理动因,挖掘王铎书法观念与风格的内在矛盾,阐释其心理动因,对于认识评价其书法风格与成就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