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一九五四年,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编者,在《粤东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前言中,就说一八四一年五月三十日广州附近三元里平英团抗英“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声”。那时的一些中国近代史著作(包括各级学校历史课本)也持同样看法。这种观点,一直延续到现在,如一九七八年出版的全日制学校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自发的反抗外国侵略者的第一次英勇斗争。”同年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的《中国近代史稿》第一册,也说“三元里的抗英斗争,成了中国人民自发的武装起来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第一声”。前者根本没有提及浙东人民的抗英斗争,后者提到了,但没有说明它发生在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浙江是鸦片战争的主战场之一。胜山头人民的围歼敌寇,定海三总兵的壮烈殉国,浙东黑水党的抗英斗争,乍浦驻防军的浴血死战,宣告了中国人民永不屈服于外来的侵略和压迫,为这部民族自卫战争交响曲谱写了一个威武雄壮的乐章。重温这段历史,将鼓舞我们更高地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满怀激情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振兴中华”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中期以后的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进行广义的民族解放斗争的历史任务。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发展成帝国主义列强之一,后来甚至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中华民族要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压迫下求解放;日本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压迫其他民族的国家,但日本民族自身也处在其他帝国主义和本国军国主义政权的重压之下。压迫其他民族的民族其自身也是不自由的,日本民族需要通过反对军国主义的压迫求得自由和解  相似文献   

4.
<正>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这就是中国近代史。”这句话蕴涵了两层意思:1.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2.中国的近代史亦是中国争取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本文拟以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化为线索,考察中国近代史。  相似文献   

5.
广东地处祖国的南大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资本主义的势力大举入侵,这块土地便沦为西方列强在中国最早建立殖民、半殖民统治的地区。广东人民从此遭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外来侵略者的双重压迫、剥削,而广大劳动妇女,除此之外,还要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与摧残,更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和斗争。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这块土地成为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者和本国反动统冶阶级的主战场。许多杰出的思想家、革命家都在这里开展过革命活动。因此,广东妇女较之内地妇女,更多地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和革命斗争的锤炼。她们为了革命事业和妇女解放,毅然冲破封建牢笼,挣断旧礼教的枷锁,走向社会,投入斗争。  相似文献   

6.
本文把近代日本的社会改革放到近代世界大的时空背景中进行考察,认为其所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的改革,都属于“从属资本主义改革”。以明治维新为标志的改革,是一次没有资产阶级这一改革主体的“资产阶级改革”;西方列强侵略这一“外压”所引发的民族危机,催发的改革。摆脱民族危机,改变“从属”地位,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则是改革的主要目的。在这一分析框架下,近代日本存在的大量封建主义残余,疯狂的对外侵略行径,赶超型经济、体现为“后发优势”的社会进步奇迹等,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近代的救国思潮与斗争,是在封建国家衰落和外国频繁入侵的总背景下产生的。帝国主义列强的频繁入侵开始于鸦片战争,但中国人民探索强国之路的斗争,并不是始于鸦片战争。长期以来,许多通史、专著、各种教科书和有关论文几乎都把探索的目标集中在鸦片战争及其以后,是事出有因的。然而,如果把近世中国人民为寻求强国之路而斗争的全部历史  相似文献   

8.
近代帝国主义实施侵华行为的中国当地条件制约或限定了侵略的方式和特性。外来侵略者通过条约体系内化为中国权势结构的一部分,又依“例外法则”在中国形成一套与西方基本价值观相冲突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故这些西方代表在中国表述着“西方”却又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列强既要中国实行改革以维持西方标准的“正常”秩序,又是与西方标准相异的中国秩序之构建者和维护者,扮演着改革推动者和既存秩序维护者的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9.
<正>“自中外通市以来,肇衅之端,半由教案而起”。因此,教案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1900年义和团运动,长达半个多世纪,教案连年不断,波澜壮阔的反教会斗争此伏彼起,成为整个近代中国历史上极为广泛的、争取民族独立的群众性运动和重要的历史事件。近代中国教案的特点是:第一,持续的时间长。自鸦片战争后,直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反洋教的斗争从未终止过;第二,广泛的群众性。教案引起了当时中国社会所有阶级、阶层的关注;第三,波及的地域广。几乎波及全国各省以及一些穷乡辟壤和编远的地区;第四,教案的次数多。“从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期间,由于传教士引起的大小教案共达四百余起”;第五,涉及到世界许多国家。教案的发生,直接涉及到当时世界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法、英、美、德、日、俄等国。由于教案的这些特点,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也就构成了一个既是社会的,也是外交上的重大问题。因而,“教案”或称“反洋教斗争”无论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是在世界近代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代中国教案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反洋教运动,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也是起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和有着深远影响的。然而,多年来,我国学术界涉足这一领域,系统研究的却是寥若晨星;对它进行探讨的广度和深度,更是远为不够的。近几年,史学界对教案的研究和探讨,开始逐渐受到重视,有的地区还成立了专门的教案史研究会,并且开展了一些学术讨论活动,有的研究部门出版了关于近代中国教案的专史。1987年9月,由中国义和团学会等单位,专门组织召开了“十九世纪中国教案——义和团学术讨论会”。这一新的开端,将为今后深入开展近代中国教案史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关于当前教案史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家广 《探求》2002,(Z1):41-42
一、以双向抉择的历史经验解决新问题 ,在“三个代表”中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50多年的执政历史 ,既是中国历史对社会力量的抉择结果 ,又是中国共产党这一政治力量抉择政治活动方式的斗争产物。从1840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能否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革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成了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选择执政力量的标准。近代中国各种社会力量 ,以各自的方式参与了历史选择 ,但都未能左右历史发展 ,而1921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 ,则冲破重重难关 ,建立…  相似文献   

11.
夏衍作于一九三八年秋的四幕话剧《一年间》,是一部富有时代特点、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的优秀剧作。一九三七年开始的抗日战争,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空前伟大、空前广泛的民族解放战争。日本军国主义者妄图吞并中国的行动,在全中国范围内卷起了民族革命的高潮。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了民族和国家的生存而奋起抗争,民族资产阶级、乡村富农和小地主们对抗战也普遍表示赞助或同情,甚至连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当权派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也不得不赞同抗战的要求。团结抗日在抗战之初成为一切不愿  相似文献   

12.
在印度和中国相继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后,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关系,虽然受到殖民当局的人为阻碍,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来往一直未断,特别是中印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结成了共同的战线,以圣雄甘地、尼赫鲁、S.鲍斯为首的国大党领袖们和爱国诗人泰戈尔一直对中国民主革命、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怀着深切的同情,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在本世纪初甘地就对我国伟大的辛亥革命先驱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表示同情和声援。在抗日战争中,他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了无情谴责,并把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与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联系  相似文献   

13.
从大选看当代日本政治中的民族保守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44届大选是小泉政权维护自身政治权威并争取更为有利的政治强势所进行的一场斗争。其结果,新老保守政党中的民族保守主义势力双双取得了胜利。大选过后,日本形成了新的政治生态,即奉行否认日本侵略历史、反对“一国和平主义”、鼓吹恢复日本“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精神”、要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的理念的政治力量集结在以小泉为首的新政府周围,媒体、财界等也显示出与主流政治意识共舞的倾向。小泉第五次参拜靖国神社,恣意向邻国发出挑战。町村外相更是假“不再屈从中国的外交”之名,行强硬外交路线之实。日本将走向何方?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的爆发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矛盾,即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辛亥革命夭折后,袁世凯复辟帝制,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加上帝国主义列强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连年不断的内战,使我们民族的灾难沉重,国家政治腐败,社会落后黑暗都到了极点。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广大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在饥饿和死亡线上。中国向何处去,无数的中国人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后半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印度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的时期,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印度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在政治上逐渐成长,由地区性活动发展到建立全国性组织,由要求参政权发展到提出民族独立目标,奠定了民族运动后来走向胜利的基础。这一段斗争历程虽不及后一段坎坷,但也绝非平坦。正是斗争的艰难使民族主义者中的有识之士,在19世纪下半期就开始产生了亚洲团结共同反对欧洲列强侵略压迫的思想萌芽。例如,著名的梵社运动活动家凯沙布·钱德拉·森在七、八十年代就提出,印度是亚洲的一部分,其命运与亚洲的命运紧密相连。他并且说自己“是亚洲的儿子,愿与亚洲同欢乐共患难。”他主张亚洲人团结,强调亚洲的前途取决于他们能否相互关  相似文献   

16.
<正> 1937年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是日本继“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继续和发展,是中华民族奋起全面抗击日本侵略战争的起点。八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战胜侵略者,取得了近百年中国历史上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的这次疯狂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日本人民在这次战争中也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17.
1911年我国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至今已七十周年了。这次革命虽然最终遭到失败,但它对近代中国社会却有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黑龙江是祖国东北边陲的一个省分,发端于中原地区的这次革命在这里也同样有强烈的反响。考察 “辛亥革命”时期黑龙江的历史,不论对我们了解这一阶段黑龙江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变化,还是对研究我国整个“辛亥革命”的历史,都是很有意义的。一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世界列强,对我国加紧了侵略。由于腐朽的清政府实行对外国帝国主义屈膝投降和对国内人民…  相似文献   

18.
孟英 《唐都学刊》2005,21(4):152-155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有力地支援了世界人民的和平事业,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抗日战争使中国正式解脱了一切不平等条约的枷锁,雪洗了百年耻辱,开始以平等的地位站立于国际政治舞台上;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象征,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一步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在浙江若干问题新探冯琛,王和平在鸦片战争中,浙江是个重灾区,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重要战场。战争期间,英国侵略者曾几度人侵浙江,给浙江人民特别是舟山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国破家亡的时刻,浙江人民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不屈不挠地同英国侵略...  相似文献   

20.
王克峰 《探求》2006,(1):68-70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对抗战胜利后中国的政治格局的形成,以及此后半个多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深远和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