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学良与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张学良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不仅自己践行其爱国思想,而且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探讨了张学良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基础,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及其形式。运用史料论证了教育兴国思想是张学良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基础;提出张学良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张学良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此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尤其强调了张学良在培育东北大学爱国主义光荣传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学良在 1936年 12月 2 5日送蒋介石回南京 ,是他深思熟虑的重要抉择。张学良和这个抉择都有其社会历史局限性 ,但客观上有利于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张学良此举有功于国家民族 ,是个伟大的爱国者 ,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3.
张学良将军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1936年12月12日,他从国家民族的利益出发发动了西安事变,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张学良抗战思想的转变,从"拥蒋剿共"走到"逼蒋抗日"的过程,是诸多主观、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从东北军的兴旺、失去领土到最后将要损失殆尽也是促使张学良抗战思想的转变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张学良将军的一生是伟大的爱国者的一生,和平统一观是其一切爱国行动的指南。分析了东北易帜、武装调停中原大战、西安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生的原因,总结了以“反对内战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敌入侵”为核心的张学良和平统一观的形成过程。阐述了张学良对停止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全民族抗战做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5.
浅议张学良将军的爱国爱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良将军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爱国主义的典型代表。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由军阀后代成长为民族至上的"千古功臣",体现出张学良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他一生爱国家、促统一,无愧为"千古功臣"、"民族英雄"、"伟大爱国者"的称号。  相似文献   

6.
以翔实的史料论证了张学良将军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反对内战,维护国家的统一;在中华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他毅然发动西安事变,联共抗日,为结束十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做出历史性贡献;在漫长的幽禁岁月里,他虽身处逆境,但爱国初衷不变,仍关心抗战;张学良晚年心系祖国统一和富强,情萦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7.
张学良是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其国家统一观经历了从青年时代"息争统一"思想的萌发,到"东北易帜"国家统一思想的初步形成,再到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国家统一思想与地方主义观念的结合.从九一八事变到热河失守,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与保存地方实力观念发生碰撞.西安事变的发生,标志着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升华至全新境界.身陷囹圄后,仍心系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国家统一是张学良一生的期盼和追求.  相似文献   

8.
心存广宇壮山河——《张学良爱国诗词鉴赏》编后刘国刚1996年10月中南民族学院中文系何联华先生主编的《张学良爱国诗词鉴赏》,由武汉出版社出版,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受到各方人士的交口赞誉。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会长、辽宁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德良先生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张学良将军诗词的分析,说明了他不仅是一位戎马倥偬的爱国将军,也是一位文学造诣极深的诗人。通过对其诗词思想内容的探究,可以使人们透视到张学良将军不同时期的思想发展脉络。表达了他抵御外侮、光复东北的爱国主义思想,寄托了他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和抒发了他一生关注民族教育的高尚情怀,同时也流露出张学良将军在幽禁生活中的苦闷。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横遭列强肆虐,国衰民穷,四分五裂。尤其是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寇野蛮铁爪伸向东北,尔后伸向华北,中华民族岌岌可危。同仇敌概、共赴国难就成为爱国者的一面旗帜。高举这面大旗,奋进在抗日队伍最前列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面大旗下,集合了无数抗日健儿,其中也包括东北军首领张学良将军。而张学良的加入,是与1936年《月周恩来和他的一次坦诚会谈分不开的。共赴国难目标一致共赴国难的目标一致性,是周恩来与张学良能走到一起坦诚相谈的基础。周恩来与张学良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政治集团,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但由于彼…  相似文献   

11.
张学良将军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同时也是一位富有平民情怀的军人。他厌恶"吾国之军阀、官僚,日以大烟、麻雀为生活"的恶习,提倡平民生活,同情内战下普通百姓的痛苦遭遇,希望青年不慕官场,求学上进,做有益于国家的有用之才。认为国之兴衰匹夫有责。这些都体现了他精神世界里的平民意识。围绕着"自身本愿为平民"、"对战争下受难平民的同情"和"希望青年人做一个好平民、好国民"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平民观的内涵及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张学良走的是一条从比较开明的新军阀到为了国家复兴和民族的解放而不惜牺牲自己一切的“千古功臣”民族英雄的人生道路。“九·一八”事变摧毁了张学良做为一个新军阀的基础;“家仇国难”使‘抗日救国”成为张学良的主导思想;为实现“抗日救国”伟大目标的艰苦实践与探索使张学良成为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在国势危亡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中国近代以来的体育思想,在其基础上形成了"五育并重、注重体育"、"抵御外辱、复兴民族"、"体育走进社会"的"体育救国"理念.在任东北大学校长期间,他将其体育理念付诸实施,为东北大学制定了完备的体育发展规划,完善了学校体育设施,引进体育人才,组建各种运动队并组织参与众多的体育活动.发掘、培养、资助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是其体育理念与实践的重要结晶和标志.张学良的体育理念与实践为我国体育发展史和东北大学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4.
据我理解,纪念鲁迅到宁求学百年,实质上就是纪念一个伟大人物的伟大起点。如果说,作为一位血荐轩辕的赤诚爱国者,鲁迅经历了一条由置身於民族革命洪流进而确信“惟无产者才有将来”的光辉道路,那么南京就是他扬帆起航的港湾,正如同年仅22岁的达尔文乘坐一艘海军的...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人民领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多年来,人们对毛泽东诗词的理解和研究往往多从毛译东同志作为一个人民领袖的角度出发,较多地注重诗词对客体的表现上,而忽略了对诗词表现主体方面的研究,更没有注意到诗词对客体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主体的表现来达到的.本文着重从诗词对主体表现的角度,就诗中之“我”及其在表现上的一些特点来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6.
一、张学良的爱国统一思想是社会现实的产物张学良将军是中国近现代史中一位忠诚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虽然出身于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家庭,但是,他的思想却与他的父亲迎然不同。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19hi年6月3日(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他少年时代,正是列强瓜分中国,日俄帝国主义的侵略魔爪伸入东北,内忧外患日益深重的年代,在这种社会环境中,他接受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思想。他的启蒙老师是东北宿儒杨景镇、宋文林、白永贞等名流学者,这些人经常向其灌输历史知识,加之东北经过甲午战争、八国联军…  相似文献   

17.
张学良是一位举世公认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赤胆为国,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直到现在他仍然热爱祖国,矢志不渝。1990年,在他90诞辰的祝寿会上表示:只要有为国家效力的机会,他将会以年轻时一样的心怀尽心尽力。“孽子孤臣一稚儒,真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奠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的这一不朽诗篇,充分表达了这位“千古功臣”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本文拟以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捉蒋、放蒋、送蒋的整个过程,对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以述论  相似文献   

18.
复兴诗词浅议杨伟群由于中央领导的部署,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的活动中,充分动员文艺界和传媒,向全国人民,向世界华人,宣扬毛泽东诗词,影响颇大。毛泽东诗词堪称大雅之作,乃复兴诗词的伟大先驱和旗帜。它使我们有如在诗词领域的天安门广场,看到指引通往诗词复...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诗词艺术探微邱春林中国乃至世界人民都知道,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领袖,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艺术家。他的诗词艺术,既赋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情趣,又具有独特甚至超神的词风诗格,在整个诗词王国里,他无疑建造了自己的丰碑。笔者才疏学浅,试就毛泽东诗词...  相似文献   

20.
屈原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伟大至诚的爱国者,还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作为一个诗人,他所取得的成就是卓越的;作为一个政治家,他的政治理想是多方面的,其中人才思想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本文拟就屈原的人才思想做一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