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风生平简要。胡风对两种文学倾向不满。一种是对周作人和林语堂的脱离现实的“兴趣主义”和“性灵主义”不满,认为这是与时代精神向背离的;一种是对“左联”内部的从前苏联引进的所谓“辩证唯物主义创作方法”以及其后在“左联”作家队伍中所产生的“主观公式主义”、“客观主义”不满,认为这是违背“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他在这既反右又反“左”的斗争中,从自己和同行的创作中,领悟并创构了一个理论,这就是后来给他带来无穷灾难的“主观战斗精神”论。从文学创作的认识论的层面看,胡风的“主观精神”论是一种独特的有价值的创作美学。从作家人格论的层面看,胡风在他的文学理论生涯中,所追求的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与人格塑造有关。其价值取向是为了追求高度的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2.
<正> 茅盾是以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研究步入中国现代文坛的。在进行创作实践之前,他写下了大量文学评论和理论研究文章,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文学思想体系。朱德发、阿岩、翟德耀同志著的《茅盾前期文学思想散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以下简称《散论》),是第一部较为系统地研究茅盾前期文学思想的专著。本书由十二篇文章组成,主要探讨了茅盾从“五四”时期到“五卅”前后的文学思想。前两篇从纵向上论述了茅盾文学思想从“为人生”的进化文学观到无产阶级文学观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后几篇则从横向方面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3.
我曾多次写文谈论“现实主义”问题.几乎每一个中国评论家都不得不对它有所发言,从而使我们从来没有在任何别的问题上耗费如此之大的精力.但某种意义上似乎又必须如此,因为这里面集结了我们文学理论、文学思想的所有梦想和疑难,你可以赞成它,也可以反对它,但没有人能够绕开它.  相似文献   

4.
“当代形态”文艺学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有效地吸收利用现有的文学理论资源,走有中国特色“综合创新”之路的文艺学创构。这是董学文、狄其骢等“当代形态”论者所执著追求的。“当代形态”文艺学从设想、吁求、论争、建构到取得阶段性卖绩,是与这些学者的坚持努力分不开的。从“经典形态”到“当代形态”、从“当代形态”建构到文艺学学科反思,“当代形态”文艺学建设为我们找到了一条通向未来的中国文学理论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胡风文艺思想与左翼文学理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胡风 反对现实主义只是反对某种概念化的表达方式,并不反对现实主义本身。胡风与左翼作家的 不同是方法论的而不是世界观的。比较而言,胡风对西方批判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理论 持有保留态度。  相似文献   

6.
一刘勰的文学思想及其性质有些同志肯定《文心雕龙》属于唯物主义,甚而强调属于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这种看法我不同意。有的同志断定它属于唯心主义,但论据也还不充分,缺乏说服力量。兹就浅见所及,再进一解。刘勰的确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卓越的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他第一次提出和阐述了文学的起源和本质。他并且能够运用他的文学理论解决了他要解决的问题。他的《原道篇》就是首先讨论这个问题的。文学批评是要有文学思想作基础的。正是刘勰的系统的文学思想使《文心雕龙》具备了完整的体系和可观的规模。但是,刘勰的文学思想即他的宇宙观和文学观,并不是唯物主义的,恰恰相反,它属于形而上学唯心论。他的《原道篇》,以及“征圣”、“宗经”、“正纬”和“通变”等篇,能够使我们解释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尔基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著述在中国的译介史表明,20世纪不同时期内我国文学界对他的文学思想的接受具有不同的侧重,其中,存在着某些偏差;20世纪晚期国内评论界对高尔基文学思想也存在某些误解。就这些问题作出阐释,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刻地了解高尔基。  相似文献   

8.
当人们从长期的批判与遗忘中苏醒过来,再次面对胡风的文艺体系时,除了使用近年来出现的“主体住”这一模糊概念来描述胡风理论外,更多的是重复传统思维中包罗万象的现实主义概念,把胡风理论规范为“心理的现实主义“或”深层的现实主义”。我们认为,无论是摆脱了机构观念的“主体性”,还是经过“心理”、“深层”修饰限定过的“现实主义”,都仅仅部分地接触到胡风理论的内核。因为,“主体性”具有两重性,既指个体主体性,即人格自我的主体性,又内含区别于自然客观物质性的社会整体主体性,所以根本无法与侧重“主观精神”的作家个体人格论的胡风理论取得契合;而“现实主义”则是一种无限延伸  相似文献   

9.
董学文  杨福生 《学术界》2005,4(5):60-77
中国文学理论在其现代进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它的发展,整体上是以我国的文学实践为其依据的。它在吸收和借鉴外国学说时,实际上是有着自主的选择和自主的创造的。在这一过程中,历史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文艺观是它的建构基石与灵魂。传统的文学思想始终处在被开掘和出新之中。“综合创新”成为文学理论发展的基本方法论。在展望21世纪文学理论发展趋向的时候,这些传统,是应当得到继承和发扬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发生于1955年的所谓“胡风事件”的主角.胡风这个名字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真是如雷贯耳。也正是因为这一政治冤案的影响,多年以来,胡风本人的著作得不到完整地出版,胡风研究更是禁区中的禁区,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一个大的研究空白。胡风的真实的历史形象,胡风之于中国新文学的贡献与价值,胡风的文化史、思想史意义等等,也就一直得不到全面、客观而公正的还原,在历史的雾幢下失去了它应有的光芒。有感于此,当我读到钱文亮君与他的导师范际燕先生合著的《胡风论──对胡风的文化与文学阐释》时,也就觉得特别珍贵,认…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文学理论发展的三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一是文学理论的理论品格与实践性;二是文学理论的中西异同和求同与求异的思维;三是文学理论的“西马是马”还是“西马非马”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舍来主义”和“实践检验”,是我们可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两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新世纪以来 ,国内学界出现了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并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在一定意义上 ,这场讨论关涉到的问题对面向 2 1世纪重新反省中国哲学作为一个现代学科产生、发展的历程 ,在挺立民族文化精神之主体性的基础上 ,建构更能充分体现中国文化之精神特质的“中国哲学”确乎具有积极意义。但是 ,对“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所呈现出来的复杂性 ,我们亦应予以更多的关注。本文拟在学界有关讨论的基础上从 2 0世纪中国哲学自身的发展及当代西方哲学发展转进两个方面对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试作进一步的探讨 ,以求正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杰出的文艺理论家,胡风曾以其极为鲜明的“异端”色彩震惊和影响了中国文艺界达半个多世纪之久。当人们从长期的批判与声讨声中苏醒过来并开始对g胡风理论进行理性z反思的时候,却感g到了胡风理论的独g特性质及其命名的渲大困难。在包罗g万象的“无边现实注义”(法国哲学家g加洛迪语)概念之计,许多学者曾经g试图使用有失妥当g的“主体的现实主g义”、“深层的现实g主义”、“心理的现g实主义”、“体验的g现实主义”等随机5性概念给胡风现象g以理论定位,却导致了更大的模糊性与分歧性。本文认为,胡风理论是形…  相似文献   

14.
论胡风对“五四”新文艺的认识与评价庄锡华当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尚未提升为对当事者政治忠诚的诘问时,胡风与他人的理论纠葛,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评价发生的,对之加以体味,会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一作为文学论坛的领袖人物,胡风经常遇到要...  相似文献   

15.
宋元人对理学文弊的批判和理学文学观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理学在德、艺关系和文、道关系上走向了重德轻艺和重道轻文的极端 ,程颐提出“作文害道”说 ,对宋元时期的诗文和文学理论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但程颐等人的主张是不符合先儒垂训的 ,于是在宋元时期 ,许多人起而批判这种文道观 ,批判由此造成的文弊。与此相伴随 ,宋元时期理学家们的文学观念也发生着巨大变化 ,一方面 ,他们改变了理学宗师们提出的一些文学主张 ,如抛弃“作文害道”说而提倡“融会文理” ,抛弃“作诗妨事”说而提倡“敛情约性”以为诗 ;另一方面 ,他们对理学前辈提出的一些反文学的文学观做出了新的解说 ,我们称之为“非诗理论的诗学阐释”。由此角度 ,我们也可以审视宋元时期文学思想的变化 ,特别是与理学影响有关的文学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理论的世纪转折与建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曹顺庆 《中州学刊》2006,(1):246-249
在上一个世纪之交(19世纪至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转折,这种转折决定了中国20世纪文论的基本样态与格局,使中国文学理论走上了“以西释中”、“以西套中”,甚至“以西代中”之路。这种状态几乎持续了近百年。然而,在这一个世纪之交(20世纪至21世纪),对“以西代中”的反思与检讨,则预示着中国文学理论似乎又在开启着另一个转折点,即在融会中西文论的过程中,以我为主地重建中国文学理论话语。这个转折已经初露端倪,它将何去何从,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李建中  刘纯友 《江海学刊》2022,(1):233-240+256
文学理论的主体性问题备受关注。因传统认识论主体性易陷入一元主体、主客二分、本质论和独断论四大困境,故现代学者提出“主体间性”以补缺救弊,力图化“认识”为“存在”,转“主客”为“我你”,以“生成”易“本质”,兴“对话”避“独断”。这一努力虽有成效却不足以救主体性之弊。出路何在?用中国文化的兼性智慧化解文学理论的主体性危机。中华文明形成的乃是兼性主体,具有“兼蕴一体”“兼鸣百家”“兼怀万物”“兼忘天下”四大智慧。当代文学理论应实现从“主体间性”到“兼性主体”的转换,达至兼以易别、兼收并蓄和兼容并包的心胸与境界,重建全球化时代文学理论的兼性主体。  相似文献   

18.
胡风是一个被忽视了的理论家。 自从1988年党中央为胡风彻底平反以后,他就重新成了一个引入注目的人物。但是笔者注意到,人们的聚焦点多集中在胡风事件上,真正深入细致地探讨胡风文艺思想得失的,并不多见。本文则力求从理论和学术的角度探索胡风文艺思想的丰富内容和内在结构。 1.关于“力”的现实主义:胡风现实主义理论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预测未来总是一件相当冒险的事情 ,因为历史的未来并不总是按照“过去”与“现在”的经验进行“合目的合规律”的逻辑运动 ,任何一个历史的细部与偶然的因素都可能在根本上改变未来的面貌。所以 ,我以为我们今天所谓的新世纪的猜想其实也仅仅只是对于已经出现的但尚未“蔚然成风”的“现实”的描述。回顾近年来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我以为最值得注意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需要继续关注的是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问题。“现代性”问题的提出 ,不仅仅是意味着中国现代文学界对于当下的世界性学术思潮的回应 ,而且更有意义的在于 ,正是这一概…  相似文献   

20.
李俊国(以下称李):黄先生,您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已经出版且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请您就“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学理论与新文学的发展”这个问题谈谈您的高见。 黄曼君(以下称黄):不能说是高见,只算我的一些研究心得。我想,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层面放谈开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