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8 毫秒
1.
资本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较大,根据中国各地经济增长的统计数据综合分析各地区资本流动风险水平,利用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综合反映地区资本流动性,可以通过GDP来反映区域经济差异化。因此,可以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分析地区经济差异的资本流动因素。研究发现:固定资本投资和银行储蓄并不是造成地区引资能力差异的重要因素,各省银行存贷差和财政转移支付是各个地区间资本流动风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储蓄--投资相关性检验法 储蓄--投资相关性检验法由Feldstein和Horioka(1980)首先提出,其基本思想是:当一国对资本流动加以控制时,该国的国内储蓄和国内投资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因为该国不易得到外部资本,只能利用本国储蓄进行投资;而在资本具有完全的流动性时,资本能跨国界自由流动以寻求最大回报率,这种限制将不复存在,一国可以自由引入资本以弥补本国储蓄的不足,或者输出资本寻找最佳投资机会,那么该国的储蓄和投资的相关性将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3.
使用知识资本模型引入跨区域知识溢出的空间计量变量,研究省际知识溢出对各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将研究对象由公司或企业视角转换到区域视角,分析中国省域间知识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利用Christensen定义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度量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以此为因变量,描述每个区域将实际资本与劳动力转化为产出的效率。解释变量为区域内部与外部的知识资本,其中外部知识资本反映了区域间知识溢出效应的贡献。研究中使用1998—2012年31个省份数据,区域知识资本的度量由专利指标构成。通过考虑区域间的个体异质性和区域相邻导致的空间自相关,使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知识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资本对区域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存在显著影响,同时从一个新的空间维度分析了地理接近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储蓄顺利地转化为投资 ,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 ,资本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资本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由储蓄的规模以及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决定的。在这里 ,储蓄并非居民的储蓄存款 ,而是泛指任一经济主体 (一个国家及其政府、居民、企业 )在一定时期内的可支配收入用于当期消费后的余额。而投资也并非广义上的投资 (包括实物投资和金融资产投资 ) ,而是仅限于实物投资。一国的国内储蓄总额作为一定时期未被消费的收入 ,构成了该国可供投资的资金来源 ,而实物投资则会形成一定的实质资本 ,增加一国的生产能…  相似文献   

5.
赵景等 《统计研究》2019,36(8):100-113
本文基于四要素双层嵌套的生产函数,利用1990-2016年全国层面及省际层面数据测算投资效率,并分析其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轨迹,检验投资效率匹配效应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1990-2016年我国整体投资效率呈下降趋势,资本-技能劳动匹配效应与整体投资效率走势趋同,快速累积的资本存量和不断升级的资本质量与短缺的技能劳动之间矛盾突出。②东中西部地区投资效率增长非一致性明显。东部地区资本相对投资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但下降幅度大于中西部,中西部与东部地区之间差距缩小,其中匹配效应是区域间投资效率非平衡的主要成因。③若产业结构升级的技能劳动需求不能满足,将引发要素错配,不利于有效投资。房价与工资提升分别通过影响技能劳动供给和需求抑制要素匹配效率;教育和公路设施会对地区要素匹配产生积极影响,改善地区间投资效率非均衡性;地区投资效率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毗邻地区的要素流动和经济发展相近地区的技术溢出均对投资效率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内资本流动的结构性变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全胜 《统计研究》2003,20(12):43-4
一、引言在一个封闭的宏观经济中 ,投资主要来源于储蓄 ,并且事后的实际投资总量等于事后的实际储蓄总量 ,此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私人投资和消费有完全的影响 ,任何可观察到的储蓄增长意味着投资的增加。但在一个开放经济中 ,对经济的每一个地区或部门 ,储蓄和投资并不相等 ,储蓄和投资之间会出现不平衡缺口 ,资本便在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流动 ,此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要受到资本流动的影响 ,如果不平衡缺口小 ,储蓄结构直接制约投资结构 ,如果缺口大 ,储蓄结构只能通过资本流动间接影响投资结构。储蓄投资的不平衡缺口的出现有多种…  相似文献   

7.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动荡低迷的资本市场已严重威胁到我国养老基金的稳定发展,金融危机的恶性演化凸现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困难和迫切。在借鉴西方国家养老基金和资本市场的互动效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指出基金积累规模、基金投资收益、资产流动性、资本稳定性和市场运行效率是两者产生互动影响的关键要素。通过系统分析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并结合我国经济现状与制度环境,提出促进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实现经济增长、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2—2018年的省域数据,从资本投资视角出发,采用LMDI模型将中国区域数字产业发展的总效应分解为数字产业资本投资规模效应、效率效应和地区结构效应三个维度;采用σ收敛模型和绝对β收敛模型对中国区域数字产业发展及其三个维度的平衡性进行分析;采用条件β收敛模型对中国区域数字产业的平衡发展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数字产业发展主要依靠资本投资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资本投资效率和地区结构是短板,区域数字产业发展不平衡;中国区域数字产业发展及其三个维度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中国区域数字产业发展及其三个维度存在条件β收敛。促进区域数字产业三个维度的平衡,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财政支出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能够驱动中国区域数字产业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资本流动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储蓄与投资是资本流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对此文章利用Feldstein-Horioka的模型框架,在第一代和第二代面板单位根检验检验基础上,建立面板协整误差修正模型,并采用最新发展的PMG面板协整估计方法实证研究国内1985~2011年资本流动情况.研究表明,我国资本流动存在区域差异,沿海地区的资本流动比内地地区要活跃,同时由于大国效应的影响,全国的资本流动较弱.  相似文献   

10.
我国储蓄-投资转化率的经验性研究:1978~2002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储蓄 投资转化率一直为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所忽略 ,如经典的Solow模型中资本运动方程 k =sy -δk实质假设储蓄 投资转化率恒等于 1(Solow ,1 95 6) ① 。尽管其后的Cass( 1 965 )、Koop mans( 1 965 )从代表性家庭的最优决策角度出发内生了Solow模型的储蓄行为 ,然而Solow模型储蓄 投资转化的假设一直被其后的经济增长模型所沿用。Kuznets首先指出 ,资本形成机制实际上包括三个方面因素 :其一为可供利用的储蓄资源 ;其二为投资需求 ;其三为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形式和渠道。正是基于McKinnon( 1 973)、Shaw( 1 973)开创性的工作 ,金融发展在…  相似文献   

11.
邓飞  柯文进 《统计研究》2020,37(2):93-104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始终是社会经济研究领域内的热点问题。不同层级的人力资本,应与区域的异质性相一致,以实现各自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化。本文在充分考量“四大板块”区域异质性基础上,以人力资本的异质性为视角,利用1987-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种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经济增长和经济运行质量两个维度来探寻不同层次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效能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①全国层面,所有层次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均有促进作用;但初级和中级人力资本会遏制产业结构高级化,只有高级人力资本才能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②区域层面,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本对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
王林辉  袁礼 《统计研究》2014,31(8):11-18
当前要素错配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但前沿文献更多关注劳动力错配而非资本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构建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的多部门模型,以资本流动系数表征资本错配水平,结合中国1978-2010年八大产业面板数据定量测算资本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资本配置效率整体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为负,源于资本错配引发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突出,诱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2.6%。同时,资本错配使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形成较大缺口,实际产出仅占潜在产出的70%-89%。这可能源于金融系统的垄断抑制资本自由流动,引致产业间资本出现较大程度的错配,造成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出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2001—2017年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森林资源及地区经济发展的数据,运用空间面板SARAR模型,系统考察了城市森林资源状况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城市森林建设可以显著提升中国地区的经济发展;城市森林资源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途径可以通过人力资本集聚等途径来实现;城市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是广泛存在的,不因城市规模大小而消失或减退。对以上结论的进一步检验发现其仍然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14.
丁如曦等 《统计研究》2020,37(11):93-105
本文从集聚外部性和网络外部性相结合的视角探讨多中心城市网络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影响,并以长江经济带这一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典型区域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全域城市网络多中心程度与其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控制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等经典生产要素后,非中心城市通过嵌入多中心城市网络过程中相对节点中心度的提升,缩小了其与中心城市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影响,并且整体上通过中小城市获得节点集聚增长效应、中等城市发挥正向溢出效应以及节点中心大城市突破地理近邻的长波辐射效应的叠加互锁来实现;加快区域要素流动集散、促进区域产业竞合协作,是多中心城市网络驱动区域板块融合互动和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作用机制,而地理邻近城市间因节点中心度提升在制造业发展等方面展开的过度竞争,则不利于区域地域功能的整合提升和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在长江经济带等区域范围内应统筹推进中心城市与城市网络建设,培育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以更加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ICT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机理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通信技术(ICT)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与通用目的技术,有利于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其基本机理是:大规模ICT资本投资、ICT生产部门生产率迅速增长以及ICT对传统产业部门的大规模信息化改造,将显著提升要素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本文利用增长核算模型和两部门模型,在测算我国ICT生产性资本存量的基础上,对ICT提升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5年,我国ICT资本投入增长迅速且资本深化效应明显,ICT资本对经济总产出的贡献份额呈上升趋势;ICT产业TFP增长率显著高于整体经济平均水平,且对整体经济生产率提升作用逐渐强化;ICT产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带动作用较明显,但溢出效应尚不显著且存在一定的时滞;相较于ICT制造业,软件业对其他产业的溢出效应不明显。为此,应着力提升ICT投资效率,强化ICT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进一步深化ICT融合应用,全面提升产业协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参数异质性、财政分权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饶晓辉 《统计研究》2010,27(3):51-58
现有有关经济增长与财政分权的文献均假设两者之间关系为线性关系,而本文的研究却发现,财政分权与省级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非线性关系,具有显著的门槛临界值效果。利用中国1980-2004年28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非动态的面板门槛模型、非线性最小二乘法(NLS)和仿真试验,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不平衡性,其影响力度因人均资本增长率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当人均资本增长率小于0.1707时,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为0.1211;当人均资本增长率处于第二区间时,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大小为0.1925;而一旦人均资本增长率处于高区间时(大于0.2909),财政分权的影响力度变为0.2731。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区域间贫富差距也日渐加大,在此背景下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是否收敛进行检验并探究其影响原因十分必要。基于一个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根据中国31个省市的1987—2013年数据,利用SDM模型和贝叶斯MCMC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城镇居民收入的收敛性问题,结果发现: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且在1987—2008年为发散、在2008—2013年以及1987—2013年为存在β收敛的变化趋势;物质资本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β收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对其具有反向促进作用,增加物质资本投入有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二者的不匹配可能是导致中国收入增长差距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虑巴塞尔协议Ⅲ对银行行为调整的影响,选用国内40家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以2007—2015年为样本期,建立联立方程组检验资本监管硬约束对银行资本、风险和绩效调整的短期效果。实证结果表明:资本监管要求的提高未能降低银行的实际风险,当面对资本监管压力时银行的主要应对策略是增加资本而非降低资产风险,资本充足的银行有更强的风险承担激励。超额贷款损失准备记入二级资本导致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表现出不同的调整特征。经济下行期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控有助于银行通过增加“分母”平缓信贷风险的顺周期波动,但同时也增加了银行资本调整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吴建新 《统计研究》2008,25(11):18-23
 本文采用动态分布方法研究了中国1952~2005年的省区劳均产出、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分布和长期趋势。结果表明,改革前后的省区劳均产出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异,改革后多数地区的劳均产出向高收入收敛。研究还发现,全要素生产率是影响地区差距的主要因素,物质资本积累不是影响地区差距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有上升的趋势,原因可能是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与我国经济和谐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燕平 《统计研究》2007,24(10):9-14
摘  要:社会资本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本文将社会资本引入投资模型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均衡模型,构建了社会资本-交易成本-市场经济发展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资本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教育水平和法律体制的效率作为制度背景变量也被引入模型。模型预测社会资本、法律体制效率和教育水平与市场经济发展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