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周全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6):47-51
近代科学方法论使传统哲学变成科学,只有科学方法论才能诠释近代哲学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争论,同时它 也是解决近代哲学认识论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上述三方面现代意义的说明,使我们懂得近代以认识论为主的哲学转 变到现代以科学方法论为主的哲学的渊源,从而揭示科学方法论在解决哲学问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为未来哲学的 发展指明了方向。哲学研究必须依重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唐晓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8(3)
传统理念论追求绝对可靠知识的失败及经验论在回答可靠性知识经验基础方面的两难处境 ,使现代经验主义意识到必须从新的角度展开分析。他们为解决知识经验基础问题确立了可检验性经验标准 ,对归纳推理、规律概念等有关知识预言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都说明 ,哲学认识论研究不能只囿于传统的概念范畴 ,必须立足于时代的科学技术背景 ,重视对逻辑分析方法及其他科学研究手段的运用 ,以寻求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张军太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4):27-28
从哲学史来看,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理论是对唯理论和经验论这两种知识论的综合。在这一综合过程中他始终贯彻经验论知识来源于经验的原则,从而使得唯理论的天赋知识的神圣性得以解构。这不仅有利于科学知识论的建构,而且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文章试图通过对文本的分析解读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这一解构。 相似文献
4.
刘建章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54(3):281-285
邓小平的知识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科技知识观;二是管理知识观;三是文化知识观,它们分别对应着物质富强、制度民主、精神文明这三个具体目标,并且是实现这三大目标的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张立忠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9)
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在哲学领域当中知识观从传统到现代再到后现代的转变过程,以及后现代知识观确立的背景和主张,进而为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深入的理解和思考知识问题、教育理论问题及教育改革主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Z1)
人类学家对地方性知识概念的界定及其研究内容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但并不妨碍它成为人类学学科研究的热点。从知识观的研究视角出发,这些学术争议揭示出人们对地方性知识本质的探讨。地方性知识是一种特定的知识,也是一种新型的知识观念,对此首先应该要看到它批判科学至上主义和知识一元观的初衷以及提倡知识多元和多源的努力,而后才是谈论其走向社会实践的建设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8.
新知识观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前提和努力方向之一。新知识观的确立和生成对于教学设计路径选择,目标评价,情意顿悟测验等都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对于顺利实施新课改,衔接整合其他教育理念,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具有战略和全局性意义。基于这一点认识,作者将从哲学视野中萃取提炼出知识观的形成演变轨迹,并对新知识观生成的学理结构和特征做一梳理和剖析,希望能使大家对新知识观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黄首晶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1):83-87
西方近代知识观革命不仅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也必然意味着教育学的启蒙。以康德哲学为标志的西方近代知识观革命中蕴涵的教育学启蒙表现在教育必须重视书本知识教育,然而教育不等同于知识,教育中的知识只具有"潜在性";"潜在性"教育知识观将真正带来教育的革命。 相似文献
10.
赵长林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13-116
人们对知识的认识由客观性、价值中立性、普遍性向文化性、相对性、多样性、建构性、境域性的转变,引领了课程领域的思想革命,催生了由封闭、单一、科学本位的课程观向开放、多元、人文生态课程观的转变。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知识与课程观的解构,虽然能够扩展课程改革的视域和理路,但它决不是课程变革的圭臬。 相似文献
11.
大学的权力结构是高等院校微观管理的核心。本文通过对国外大学权力结构特点及 其发展趋势的分析,探索了我国大学权力结构改革的一些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李慧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33-38
作为文化史家,雅各布·布克哈特通过反思历史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知识观。一方面,他强调自然和历史的区别,反对历史研究借鉴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新康德主义对该问题的探讨形成呼应关系;另一方面,他在追求历史客观性的同时,强调历史认识的相对性和历史书写的文艺性,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历史相对主义和后现代历史哲学。从史学理论角度研究布克哈特,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布克哈特文化史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还对于当下思考如何超越后现代史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知识观转型背景下教学价值观的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志颖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1):114-116
现代社会一个以“知识”的积累、占有、利用、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已初露端倪。这种变化势必给 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化的同时,也给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教育带来影响。在教学理论中,转型了的知识观与教 学价值观的关系就成为必须探讨的问题。通过以“知识”为出发点,对后现代知识观在知识问题上的基本观点的解 析以及对传统教学在面临知识观转变的过程中,从教学实践的各方面所凸现出的弊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构 建一种合理的发展观,以期在实现人与知识(或更广义上讲“人与文化”的双重建构)的发展的同时,探究如何面对 知识观的转型去转变教学价值观,实现教学价值观的重建。 相似文献
14.
论康有为的近代科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民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康有为的近代科技观是其维新启蒙思想的不可或缺的内容。康有为提出“以开创之势治天下”的科技启蒙观, 极智极富、争雄竞长的科技比较观, 变法急务、富强至计的科技人才观, 是世界科技革命的第一次巨浪对我国近代历史影响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知识之源与课程之流--试论知识观对课程观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庆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4):110-114
知识观的发展对教育观念与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观主要通过课程这一载体来实施它对教育的影响。知识与课程是源与流的关系。新知识观作为对当代知识多元化发展趋势所作的哲学反思 ,对课程知识深层结构和课程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崔胜男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6):110-112
在中国新课程基础改革轰轰烈烈进行的今天,人们备加关注作为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教 师的改革。教师实践性知识作为研究的热点,它对于教师个人理论的形成,教师专业成长以及教师教育 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后现代知识观对教师实践性知识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栾林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6):114-117
康德的“统觉”是其先验逻辑中的重要概念,这个概念在主观逻辑和客观逻辑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统觉”作为知性能力的最高原则,在意识中,它不但使杂多的表象得以整合,也通过范畴赋予了现象领域的知识以普遍必然性,确立了人为自然立法的原则,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标志着主体性原则的确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库恩与逻辑经验主义的关系受到重新评估,有人据此提出库恩并不是革命家而是保守派,这涉及到如何看待库恩哲学贡献的问题.文章认为库恩的哲学贡献在于促成了研究科学视角的转换,即从作为表象的科学知识转向实践中的科学活动,而后库恩时代的科学研究者,包括科学知识建构论者和认知科学家,均比库恩本人更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或许这正是库恩显得有些保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庹永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5)
考察孟子的心性修养学说,可以发现其中体现着一种大生命观.孟子认为个人的生命不只是个体的存在,而且是通过时空与整个宇宙融为一体.其大生命观可分为三个维度,即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和境界维度.孟子大生命观的特点在于知识与道德的融通,能够为当代解决知识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跨世纪人才应具备的适应性、创新性、竞争性、献身性的素质特征,论述了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的知识现、学习观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希望引起教育者关注,同时得到行政部门和学校倡导与支持,以求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服务于未来社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