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人际关系具有传统的本土性,是建立在人伦之上,体现的是血缘与地缘的人际关系.但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与经济意识在农村社会的不断深入,带有功利色彩的一些因素渗入到传统的农村人际关系中,致使农村人际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个体、家族和社会网络是以往相关研究对农村人际关系的关注的三个视角,情感与理性是当前农村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但如何解决与理顺人际关系中出现的传统与现代、情感与理性等之间的关系,是建立我国和谐农村人际关系的重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土化信念:我国教育理论本土化之前提性动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教育日渐全球化与国际化的今天,教育理论本土化不仅是中国教育学发展的重要命脉,更是几代教育研究者所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中国的教育学在国际教育研究中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摆脱尴尬的失语地位、打破跟随他人进行研究的被动局面.究其原因这固然与教育学自身根基的薄弱不无关系,但如何打破教育学发展的种种扞格,解决教育理论发展的现实困境,把本土化提升为教育理论本土化的一种信念希望能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经济学研究本土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继国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3):54-58
目前,我国的法经济学研究尚处在理论移植阶段,有必要进行本土化研究。法经济学本土化是指发源于西方的法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的法制环境、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实现有效结合的过程。我国法经济学的本土化研究需要本土化的经济学和本土化的法学提供支撑,要以研究“中国的”法律现象和法律实践为出发点,以法经济学教学为重要手段,以构建中国的法经济学理论体系为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人社会化与心理咨询本土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不同民族的人具有显著的心理差异。西方心理咨询模式与中国人社会化特点存在显著的矛盾冲突 ,其核心是个人取向与社会取向的矛盾。由此决定了心理咨询在中国的发展必须经历一个本土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6.
范云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2):147-151
认知诗学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的一门新型文学理论。随着认知科学在世界各地的深入研究与发展,其理论已经渗透到其他领域。认知科学与文学批评被学者们结合起来,形成认知诗学,是学术研究领域跨学科结合的突出成就。论文探讨了认知诗学在国外发展的渊源、演变与现状,系统介绍了瑞文.初尔对认知诗学的贡献,分析彼德.斯托克维尔、乔安娜.加文思、杰拉德.斯迪恩、艾琳娜.塞名洛、乔纳森.卡奥佩帕尔等理论家在英美认知诗学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理论探索。同时,探讨了认知诗学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并简要地提出了将这一理论进行本土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关系和嵌入性之外: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研究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咏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6(2)
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研究虽已成为中国内地社会工作研究领域的一个熟点,但其研究未被置于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之中,近年来中国内地学者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有所反思,并相继引入社会网络研究中"关系"和"嵌入性"等概念.其作为新的探讨视角对当今中国内地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家政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学科建设面临着基础理论研究、课程设置及教学两大任务,而这两大任务都离不开家政学的本土化研究。本文从家政学在本土化研究中所处的困境出发,探讨存在的原因及解决的路径,指出中国家政学应在本土化研究中确立自己的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9.
社会学本土化是中国社会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一般认为中国本土社会学之所以产生,西方社会学功不可没。本文指出西方社会学只是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助推剂,建立中国研究模式才是社会学本土化的核心所在,中国的社会学本土化机制必须选择兼容并取的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10.
过去数十年中,中国临终关怀服务主要集中于成年人或老年人,很少关注儿童临终患者.为临终儿童提供关怀服务,不仅是社会、经济和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也是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需求,是当今重视服务品质和病人权益主流思想的最好体现.本文以上海儿童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实务为例,介绍儿童与成人临终关怀服务的区别,首次较为完整地介绍儿童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实务的疾病管理、生理照顾、心理照顾、社会关怀、灵性关怀、发展性关怀、实践活动关怀、死亡准备和哀伤辅导等九项服务内容.较为全面地划分了儿童临终关怀服务评估、信息共享、决策、制订计划、干预实施、结案评估等六个基本流程,分析探讨儿童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实务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基本问题,系统总结了中国本土化儿童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1.
李培超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4):58-65,139
中国环境伦理学的本土化问题是目前学界所广泛关注的前沿问题,这是对中国环境伦理学30年历史进程予以认真反思获得的理性认识。从中国环境伦理学本土化的背景和前提出发,其目标指向应是:形成新的理论范式;强化实践效度;处理好本土化的实现与超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
近年来,本土化主张逐步在学术界蔓延,成为中国大陆学术界最引人注意的一个方向性变动。学者们主要从知识论、实践论和学术与政治的关系等多个维度来推导中国学术本土化的逻辑。一部分兼有中西学术背景的海外学者也坚定支持中国学术本土化。本土化趋势有多重动因:中国崛起为学术本土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知识论的发展破除了对西方理论的迷信,意识形态也成为积极的推动力量。在一些学者的努力下,无论是理论建构还是具体的实践,一些学科的本土化探索已卓有成效。虽然本土化声浪高涨,但本土化主张也受到多方质疑。本土化的揭橥,实质上是在中国经济回归世界中心之后,向那种将中国置于边缘的主流学术格局进行挑战,企图在世界综合国力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之际重新调整观念世界的力量版图。不论本土化理论自身有何种不自足,本土化对学术自主性的追求,都有无可置疑的正当性。它对西方理论的反省,对中国主体性的坚守,也为中国学术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新的动能。但本土化问题十分复杂,其间古今中西密集交叉,文化本质主义、民族主义、特殊主义、普遍主义杂糅在一起,这些主义之间竞争活跃,尤其在全球化这一不可移易的历史存在中,这些竞争究竟会产生哪个方向的合力,仍然难以预料。学术本土化究竟是中国学术涅槃的一次契机,抑或仅仅是由经济繁荣刺激出来的乌托邦幻象,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中国崛起的实践能否为本土化探索提供稳定的持久的支撑,也是本土化学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永建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1):35-38
为了实现跨国经营目标,跨国公司在中国积极实施研发、制造、营销、品牌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本土化策略。本文从适应环境、降低成本、满足消费者需求、树立良好形象等层面对其原因进行解析,并阐述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考,最后提出跨国公司的本土化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4.
HipHop文化是一种源自美国黑人的流行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完善并为人们所接受,并逐步演变成为一场全球的青少年文化运动。HipHop文化的街头文化性质决定了其成为一种流行时尚的可能;棒球帽、头巾、宽松的服饰、闪亮的金属饰物、夸张的造型就是HipHop文化的代名词。在中国,HipHop文化作为青少年所喜爱的文化形式,也逐渐为越来越多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所接受并成为影响中国本土文化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5.
动画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可繁衍的民族文化。中国动画电影经过近一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其独特的本土化美学风格,它反映了中国本土、本民族的价值观念,也是社会人文内涵以及审美趋向的呈现和表达。本文以中国动画电影创作中本土化的美学风格为切入点,将中国动画电影创作的发展置入全球化的语境当中,分析其美学风格的表达与呈现方式的特点及成因,并提出动画电影在全球化和商业化的冲击下所呈现的本土化美学风格之变革思路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德明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8(2):153-157
生涯辅导理论本土化需要解决价值取向、目标定位、技术运用与模式选择等问题。我国在借鉴西方生涯辅导理论时应结合国情,充分考量历史文化、价值观念、经济发展阶段与劳动力市场状况的中西差异,着力探求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以提高"生涯适应力"为目标,灵活运用"指导"与"非指导"的辅导技术,践行"规划定向实践定位"模式。 相似文献
17.
权力场境下的人际关系可以分为两种:有尊卑的等级制与无尊卑的等级制。由于社会的文化变迁,虽然尊卑的文化再生产机制已经丧失,但是由于社会记忆、路径依赖等因素,本应该是无尊卑的等级制的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却蜕变为一种虚伪的等级制。 相似文献
18.
李宗克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7
作为一种范式层面的批判,不同时期社会学本土化的主张都源自对既有学术研究状况的某种不满。从深层次来看,本土化乃是涉及到社会科学哲学知识论层面多个维度的思辨议题,各种不同的立场始终处于复杂的辩证关系中。概括而言,这些批判涉及价值和方法两个维度,从不同角度指出了当下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两种角度的批判分别导向了具有不同侧重的本土化主张。从这两种不同理论进路出发,社会学以及社会科学本土化就有了不同的具体内涵和方法论要求。 相似文献
19.
拉丁美洲的国家在自然环境、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由于历史的传统和相似的政治、经济经历,这些国家的文化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征。其表现在社团主义、官僚独裁主义、惠配主义、家长式专制制度。文化传统对组织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包括对组织的结构、层级、制度、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20.
刘唐宇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1):51-55
对中西人际关系模式及其对管理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 ,指出了中国的人际关系模式为伦理型的人际关系 ,西方的人际关系模式为契约型的人际关系 ,它们对管理组织和管理活动导致了不同的影响。进一步提出了要进行有效的管理所应确立的正确的人际关系模式 ,对中国当代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