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日本帝国主义从1914年至1945年间,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之后,向中国东北疯狂推行移民侵略政策,不仅给中国人民,同时也给日本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罪恶之昭彰,已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然而,日本国内少数右翼分子和反动学者,仍站在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上,以维护所谓的"国家主义"和"民族尊严"为名,不断掀起"重新认识历史"的反动思潮,公然篡改罪恶的侵略历史,为军国主义鸣冤叫屈.大肆渲染日本移民对中国东北的"开发"、"建设"做出了许多贡献",为移民侵略歌功颂德.歪曲历史,混淆是非,这是我们所不能容忍的.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自古就有,日本称之为"道德教育"。近代以来,经历了明治、大正、昭和前期的日本国家主义思想逐步强化,形成了日本民族精神,同时它的偏执性和狭隘性也给日本和亚洲人民带来了灾难。二战后的日本加快了经济恢复的步伐,思想政治教育也逐渐步入正轨,但军国主义思想还不时泛起。  相似文献   

3.
<活着的士兵>和<风中芦苇>在揭露日本军国主义残暴罪行的同时又为日本士兵乃至侵华战争进行辩护.作者石川达三认为战争是国家的事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日本国内的经济、人口问题,发动战争必须取得国内人民的支持.石川达三的战争观代表了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众多知识分子的战争观.它的形成有着深厚的民族土壤和历史渊源.在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有所抬头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这种战争观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4.
解放前东北朝鲜族的国籍演变过程,是清政府、奉系军阀、日本帝国主义、蒋介石对朝鲜族人民进行民族歧视、民族压迫的血泪史.只有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才能使东北朝鲜族人民同全国少数民族一样,获得中国国籍.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前,为配合对东北的经济扩张,日本以正金银行、朝鲜银行为主导,整合中小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建立了一套剥削、掠夺东北人民的金融体系。但其统一东北金融的野心并没有得逞,东北军政当局的抵制措施,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不惜铤而走险发动“九·一八”事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史的研究中,对日本青年训练所和青年学校的研究是个薄弱环节,本文旨在通过对"关东州"日本军政当局为创办青年训练所和青年学校而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法规的梳理,探讨日本青年训练在"关东州"的发展过程,进而分析日本军政当局利用青年训练机构对居住在旅大地区和"满铁"沿线一些城市的日本青年加强军国主义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在"九*一八"事变前就扶持各种反动势力,对中国东北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满铁的经营危机加快了"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步伐,成为引发"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满铁直接参与了"九*一八"事变,为日本关东军提供军需军运,致使中国全东北沦陷."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的严重步骤,也使满铁攫取东北铁路权益的侵略活动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8.
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东北的移民侵略与其军事侵略形影相随 ,同步升级 ;作为日本七大国策之一的“二十年百万户”移民侵略计划 ,使我国东北 80 %以上的耕地被掠夺。一部移民侵略史 ,足可揭露日本军国主义“殖民有功”的谎言  相似文献   

9.
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军部派出的"笔部队"作家创作了"他者"这一歪曲和丑化中国人的形象,妄想以此掩盖其侵略战争的罪行和美化日本军队."他者"是法西斯军国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日本作家干预和渗透的社会集体想象物,有深刻的文化根源.其时,日本国内的女权主义者,在整个民族疯狂于国家主义的时空下变节、转向,以此获得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的畸形提升,建立在狭隘的民族主义意念内的妇女解放观与军国主义达成了共谋.日本近代著名女作家林芙美子的人生经历代表了日本女权主义变异的缩影.侵华战争时期,林芙美子放弃了自由主义个人奋斗的思想转投军国主义,多次身负官方使命前往中国战场采访报导,成为侵华战争的积极协力者.文章以林芙美子寓华期间创作的描写南京沦陷的小说<运命之旅>为例,分析了侵华文学中"他者"形象的成因及日本女作家的战争观.  相似文献   

10.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的发生,赤裸裸地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侵吞中国领土、掠夺中国财富、奴役中国人民的狼子野心。同时,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满腔怒火:神州大地处处响起了"打倒日寇,还我山河"的隆隆雷声;全国人民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与日本侵略者开展了殊死的斗争,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妄图侵吞中国的阴谋。抗日战争胜利至今已60周年,但日本  相似文献   

11.
从“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不仅需要中国人民不计前嫌的博大胸襟、中国政治领袖非常的政治智慧和诚意,更需要日本政府的诚意、日本政府和人民的"热量"。  相似文献   

12.
日本右翼势力兜售的“美英同罪史观”的主要谬论包括:美英等国也应对中日战争的长期化和“大东亚战争”的爆发负责;就侵略行为和殖民统治而言,日本与美英等西方列强没有什么区别;日本军国主义不同于德国法西斯主义,日本的战争犯罪也不同于德国的人道犯罪;美苏等盟国的一些“暴行”也是战争犯罪行为等等。然而,无论日本右翼势力怎样淡化和试图以此“抵消”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罪责,其“美英同罪史观”都是站不住脚的,更丝毫掩盖和减轻不了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滔天战争罪行。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为实现其称霸亚洲的野心,伪满洲国建立后,便以“满洲”为基地,积极从事对苏作战准备。日本原拟在对苏作战准备成熟和德苏战争有利于德国之际,对苏发动攻势,但随着战局的变化,日本当局不得不抽调关东军的大部分兵力应付太平洋战争,这不仅动摇了伪满洲国的统治,而且迫使日本改变对苏作战计划,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随着日本败降和伪满洲国解散,日本对苏作战计划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14.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对东北朝鲜移民实行两种不同政策:1931年至1937年实行限制朝鲜人移民东北的政策.最根本原因有两条:一是为了稳定在东北的殖民统治;二是防止朝鲜移民与日本移民争利.1937年至1945年实行积极鼓励朝鲜人移民东北的政策.最根本原因就是利用朝鲜移民加强粮食生产,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无论那种政策,都是为其对外侵略扩张、掠夺并奴役东北人民和朝鲜人民服务的.  相似文献   

15.
宣扬“脱亚入欧”和“大亚细亚主义”的日本殖民者曾将其殖民扩张美化为“文明的义战”,宣称日本的统治将使台湾民众“从地狱来到乐园”,当前某些人也不断鼓吹日本带给台湾“现代化”的论调。日据时期台湾新文学以现实主义的描写撕破这一谎言:法律苛严和贪赃枉法令台湾民众饱受欺凌;殖民经济导致台湾农民破产;“皇民化运动”则难以更改台湾人民固守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6.
日本人对美有一种特殊的感受,无论是日语单词“うつくしい”的涵义,还是日本文学以及其他艺术形式都表明了日本人“以小为美”的审美意识。另外,他们的这种意识也反映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小为美”是日本民族传统的重要的审美意识之一。他们的这种审美意识主要根源于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日本特有的自然景观。并且,日本人的这种审美意识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体现在日本人对外来文明的改造,另一方面则是此种意识促使日本人凡事从小处着眼,注重细节。  相似文献   

17.
魏源从今文经学经世致用的原则出发,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新诠解,并视<老子>为"救世之书".他又结合自己的时代特点,对老子的社会政治价值进行了深入挖掘,对"自然无为"、"无欲为体,无为为用"、"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小国寡民"等思想作出了新的诠解,体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与救世情怀,实现了对老子思想的超越,也开启了近代道家思想研究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国内外环境和党自身状况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总结我们党80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不是三句话的简单相加,而是涵盖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具有内在联系的独立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它贯串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实践中,对其它新观点、新思想具有统摄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是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十六大将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就“皇民文学”研究这一课题,对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学界的研究方法、研究心理及研究成果进行述评,并由此提出关于这一文学现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求达到学术上的相互理解和通融,促进三地的文学互动和文学批评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德治党”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治国必先治党,“以德汉国”必先“以德治党”。“以德治党”要注意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