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立人"相区别的"立知"取向、在实践理性和理论理性区分前提下的纯粹立知态度和求真精神以及与实践方法自觉相区别的立知方法,是西方纯粹立知观念的三个相互联系的支点,也构成西方科学精神中的重要因素。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立人"的致思取向和西方传统文化中"立知"的致思取向尖锐对立,使我们很容易忽视或误解这些观念,这会直接影响我们对科学的反思,进而阻碍中华民族科学精神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游艺在对儒家天道观诠释和构建过程中,对"科学"和"伪科学"进行了划界:把天文测算与吉凶占候区分开来;把地理观察与风水堪舆区分开来;把"科学"含义上的"数"与吉凶含义上的"数"区分开来。在他之前,徐光启、熊明遇、方以智都曾对占验文化进行过批判,使其划界工作有了理性自觉的思想基础。而这种划界,又使他构建的儒家天道更加倾向于科学天道,使儒学天道在不放弃人文理性的前提下,达到科学理性和人文理性的和谐。这种划界,既符合其研究天文历法的主旨,也对应于天道和人事联系的理性内核。当然,他的划界也具有不彻底性,其根源在于:他的科学理性和儒家性命文化中与占验有关的内容有融合的成分;但这并不影响其在学术思想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庆精神理性透视》一书,是把"大庆精神"作为认知的对象进行"理性"的关照和认识,其所要达到的目的应该是运用理性的视角与方法探求蕴含于"大庆精神"中的理性因素,以便将人们对"大庆精神"的认识提升到理性的高度,最终实现今人、后人对大庆精神更加自觉、科学、理性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4.
作者认为,非理性因素,一是指人的一种不自觉的认识能力,对于科学创造,文艺创作等有重要作用;二是指渗透到主体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各个方面的一种精神力量,如意志、情感、习惯等。在实践活动中,非理性因素可以影响甚至支配理性因素,并以其特有的方式参与实践活动本身。  相似文献   

5.
胡适在五四文化英雄谱中之所以能成为急先锋和搴旗者,并以自古成功在尝试的姿态"为大中华,造新文学"新文化,关键在于他始终坚持科学的人生观即发挥科学理性精神的威力。所谓科学的人生观,既"拿科学做人生观的基础"又"拿科学的态度、精神、方法"做生活的态度和方法,即胡适科学的人生观是由科学的原理法则或理性精神、科学的态度与科学的方法三个维面构成;而崇尚科学理性、尊重科学精神、恪守科学人生观则成了胡适生命的价值根基与创建现代文化文学的精神柱石。正是在科学人生观的制导下,胡适开拓了诸多人文科学领域以创造新文化、设计了诸多文学变革方案以建设新文学;其科学人生观对于推动当下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思潮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孕育发展过程,对理性、本质、规律、科学真理等宏大叙事的解构与否定是其众多流派的共同旨趣.20世纪90年代以来,后现代思潮遭遇了对自身的解构,许多学者调整了原先的立场,大卫·格里芬的"建设性的后现代"理论与皮克林的"冲撞"理论则超越了传统后现代主义的解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客观、理性与科学的回归,呈现出建设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理性追求与非理性心态 --20年代中国非基督教运动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年代的非基督教运动,是以知识界和学生为主体的一场针对基督教的理性批判运动,它以自觉的文化批判开始,起了宣传科学理性、反对迷信、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的作用;而运动后期的发展则与当时的民族主义思潮结合,从而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但是从思想史的角度审视,则应指出,在这场以宏扬科学、民主、自由、理性为自觉诉求的运动中,真正的科学精神、理性态度表现得并不多.由于传统的思维方式、由于时局的压力、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急切心态,这场运动中真正进行理性和自由的对话、论辩、深入思考和文化批判的时候是很少的.它成就了反帝和民族主义的一段辉煌,但在思想史上却留下了对今后不无影响的一页败笔.倒是对其持不同意见的一些学者的观点更体现了一种理性态度.  相似文献   

8.
论尼采的反科学主义思想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西方科学主义大体上经历了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和实在论等几个阶段。尼采以视角主义为杠杆 ,以人类生命为目的 ,以不贬损正当的科学理性为前提 ,对实证主义科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从而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史上反科学主义的思潮。尼采的反科学主义思想包含一些合理因素 ,但自身也存在偏颇之处。构建历史理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林锋 《学术研究》2015,(2):10-15
国内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劳动观是"不成熟"甚至"不科学"的。事实上,《手稿》的"自由自觉劳动"这一提法有其具体的语境,马克思是在分析人与动物的生命活动的差别时,在相对的意义上、有针对性地讲劳动的"自由自觉"的。他并未抽象地、无条件地谈论或夸大人类劳动的"自由自觉"特性。"自由自觉劳动"不仅仅是马克思当时关于人类劳动的一种理想,它还是一种"曾在人类史前时期真实存在的具体劳动形式"。《手稿》用关于人类劳动的理想来批判私有制社会中人类劳动的现状,谴责其"非正义性",这并无不妥之处,并不构成"唯心主义"。另外,《手稿》并未对私有制社会的现实劳动进行单纯的道德批判或加以简单否定,而是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科学态度,在批判其"不正义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澄清这些事实,有助于科学评估《手稿》及其劳动观的哲学价值与历史地位,恢复马克思思想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4,(8):236-241
中国现代媒介批评的"发生",经历了孕育、萌芽、职业自觉三个阶段。不同阶段发生的媒介批评话语实践,折射出媒介批评观念的发展变化。从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思想,中西批评理论产生交融与并存,到批评观念具备职业意识与学术理性,中国现代媒介批评观念也经历了一个由自发走向自觉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文学批评经历了根本的转型,呈现了"重新估定价值"的批判精神、发现"人"与"文学"的探索精神、交往理性与对话诗学、以"自省"为基础的现代性等现代品格。从建设的角度来看,新时期文学批评有其不可抹杀的成就,需要对其进行辩证而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内在差异和对西方现代思潮的盲目引进,"五四"以来所倡导的科学的理性精神与同期引进的西方现代反理性哲学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难以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新感觉派作家的创作中,便突出地表现为理性与非理性的杂糅,也就是作为一种自觉创作动机呈显态存在的非理性与作为不自觉流露呈潜态存在的理性的交融.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新感觉派的作品重新进行解读,以揭示它们真正的现代主义面貌.  相似文献   

13.
陈新 《学术研究》2012,(12):105-110
18世纪末以来,康德为历史理性的发展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人们关注到对于历史的认识乃是基于各种前提假设,历史理性作为一种对于历史的反思性力量,首先表现为对前提假设的自觉意识。历史学作为一门使用日常语言的学科,日常生活中的理性思维已经成为历史理性的合法性来源之一。自觉、常识和效率分别对应于认识中的主体、经验和表现,它们构成了历史理性的基本要素。具有历史理性的史学家,在其历史叙事中,对于各类前提假设有着充分的自觉,并且擅长于运用现实经验中获得的常识和历史经验形成类比,也藉此将自我对于人事的普遍性认知有效地传递给读者。  相似文献   

14.
理性模式是以追求"最佳"作为其基本特色的,它的决策模式的哲学思想本源于传统的"经济人"理论,认为决策者在作出决策时是具有完全理性的.然而在20世纪40年代,以H·A·西蒙为首的一些行政学家和组织学家对这一理想色彩较浓的理性决策模式进行了批判,认为事实上完全的"经济人"是不存在的,理性决策模式所要求的人类的那种理性在现实中也同样不存在.决策者在作出决策时往往受到信息、时间、技术等外部因素及其自身的认知、人格、态度等内部因素的影响,明确提出"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文化强国建设凸显于中国道路的价值理念与文化自觉的价值目标,指谓了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与文化竞争力提升和强化的动态建设过程。与凝聚力和感召力相联系的文化认同力,以历史与现实的映照、民族与世界的融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演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同逻辑",连接着凝聚与感召的归属和自觉,型构着"理论模式"与"思维图式"相统一的文化认同"范式"。在现实性上,强调于主观亲和的"情感归属"、主张于价值抉择的"自由自主"和彰显于理性皈依的"文化自觉",构成了文化认同核心概念逻辑互构、意义生成和话语表达的"理论模式";强调于"承认、认可、赞同"的形成、中继于"群体归属"的理性、作用于"获得自觉"的过程,构成了文化认同模式识别、系统分形与功能激发的"思维图式"。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休闲文化与生活方式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路程,改革开放前的固结封闭社会结构形成了"集体无意识"、"全民大一统"、"高度政治化"的"休闲文化"与生活风尚。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休闲文化发展经历了觉醒与萌芽、快速成长与多样化发展、多元化与良莠并存、理性回归与和谐发展的变化。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总体回归并与时俱进,由感性回归到理性、由"乌托邦"式虚无主义回归到现实人文主义、由政治附庸回归到生活本位、由精神控制一切回归到人性价值自觉、由社会精英引领时尚潮流回归到平民百姓主导社会风尚。尽管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休闲文化异化"和"生活风尚退化",但新世纪以来,休闲文化回归优秀传统、健康理性、科学文明,高雅文明的生活风尚正在社会主义和谐休闲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中国国民开始拥有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生产自主、闲暇自由、幸福快乐的新生活。未来我国休闲文化与生活风尚建设将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标准,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行动纲领,以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7.
理性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性精神包括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提倡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现实主义态度,推崇自主、自觉、敬业、进取的价值观,富有经济理性、追求实际的成效与利益,倡导法治等核心价值观。由于地理环境和传统学术建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国文化在其发端之初就缺乏理性精神。中国文化的这一特点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制约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今天,我们应该大力呼唤理性精神,大力弘扬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其特有的理论内涵和特征。一是克服了以往对传统文化的偏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重新认定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把文化的阶级性和民族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在推进我国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坚持"摸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的统一。形成了有效管用的科学方法论,为各个具体领域的实践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导和现实方案,具有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意义。三是坚持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以科学理性引领价值理性。其价值理性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科学理性的核心是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牢牢把握我国所处的阶段,坚决走资源、人口、环境、经济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统领人的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旗帜.人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自觉选择科学的发展之路,自觉消解非科学性发展问题,自觉实践人的发展过程的阶段性与整体性、稳定性与变动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统一.人的科学发展之理性价值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建构人的科学发展之理性价值在于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科学的核心问题是合理性问题.有关科学的一切问题及思考无不与合理性密切关联.合理性不等于理性.合理性在于运用理性和非理性的一切手段和方法达到某种最佳目的.其实,理性和非理性的划分也只是宏观层面的二分,这一直被看成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一般看来,理性无疑是科学的主导和统帅.但是,当我们转换视角,就会发现,以逻辑为内核的理性不可能单独完成对科学的构建,没有非理性因素,包括心理的、社会的因素的介入,也就没有今天的科学.理性和非理性就像王子和公主的舞蹈,只有在和谐的旋律中相互配合才能达到至美的境界.从学理上讲,一切过分强调理性或过分强调非理性的关于科学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但是,这与我们今天仍然强调理性对于科学的重要性并不矛盾.在一个缺乏理性或理性发育不健全的社会中,有良知的学者仍然需要大声疾呼,为理性鸣锣开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