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刊稿五十五则写“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此语是有些偏颇绝对的,但仔细思量之下,王氏此言依然有许多值得探究之处。仅仅就“诗有题而诗亡”而论,“诗有题”者,诗自何时“有题”,古人何时开始产生自主制题之意识,诗之有题又何以意味着“诗亡”等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思索。本文拟通过对诗题发展史进行考证,探索中国古代推崇“诗无题”论的批评家潜在的审美倾向,以及王国维“诗无题”视角中更深层次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2.
诗的意境是诗的生命。凡是好诗,无不具有优美的意境。没有意境的诗,不能算诗,至少不能算好诗。好诗必须有优美深远的意境。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春夜喜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名篇,为什么能千古传诵,脍炙人口呢?原因就在于这些诗篇除了有积极的  相似文献   

3.
刘勰提出"诗为乐心"说,含义有以下几端:从创作来看,先有诗,后有乐;从风格来看,诗之雅郑决定着乐之雅郑;从欣赏来看,要欣赏乐,须先理解诗;从功能来看,乐以动耳,诗以感心,二者共成移风易俗之功;从文体来看,决定乐府这一文学体裁的艺术特质的是诗而不是乐。  相似文献   

4.
作为汉代重要的经学学者,董仲舒的著述中保留有较丰富的《诗》学内容,对了解汉代《诗》学具有重要价值。其著作中的引《诗》、释《诗》有明显的先秦《诗》学“赋诗断章”特色的遗留,颇具开放性和灵活性,其《诗》学主张也多有可与先秦学者如荀子等相参照之处。前人的研究多将其《诗》学置于汉代三家诗的范围之内,对此有所忽略,应从新的角度详加考察,给予必要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是有唐一代把茶大量移入诗坛,使茶酒在诗坛并驾齐驱的第一人。他既是一个诗酒傍身的醉吟者,也是一个很有品味的"别茶人"。《全唐诗》收录其涉茶诗66首,其中以茶为主题的8首。白居易的茶诗大致可以分为名茶诗、饮茶诗、造茶煮茶诗、茶功诗等四类,其茶诗的诗体形式丰富多样,集唐代茶诗形式之大成,表现了一种悠然超脱的情趣和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6.
王九思是明代中期一位较为重要的文学家.在其现存的830首诗歌中,有愤世嫉俗之诗,有忧国忧民之诗,有隐逸闲适之诗,也有怀古忆旧之诗;其诗作苍古悲凉,意境浑厚;质朴清新,不事雕琢.  相似文献   

7.
诗与禅虽然归属两种不同的文化范畴,但其有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方面。禅对于诗的渗透,其切入点有以禅入诗、以禅喻诗两个方面。诗歌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对佛禅义理的吸取和借鉴,也丰富了诗的审美趣旨。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陶渊明与苏轼都是与酒关系颇为密切的诗人,均创作了数量丰富的饮酒诗.这些饮酒诗既表现出相似的审美观,也有明显的不同.陶渊明以酒为诗,他的饮酒诗更多表现为对黑暗时代的退避,安守田园;苏轼因酒著诗,他的诗中有盛宋时代入世的矛盾与乐观,未能免于漂泊仕途.苏轼对陶诗有继承,他们的饮酒诗受到宗教思想影响,诗人在生活中安贫乐道,在酒与诗中达到物我两忘的自由之境.  相似文献   

9.
隋炀帝的诗集中有一些好诗,尤其有一些好的写景抒怀诗,这是为当代学界同仁所普遍认识并已着手研究的。在此,笔者拟就炀帝这部分诗的风格略抒一管之见。炀帝的写景抒怀诗有一种共同的风格,这就是清奇。所谓清奇,有清新奇丽两个层面,而在其不同的诗作中有着不同的展示。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  相似文献   

10.
《全唐诗》所收诗有的作者有误,有的诗题不妥,所收诗亦多有遗漏的情况。今就阅读所及略作辨补,若干诗之作年亦一并考订。此于唐代诗歌之研究或能有所裨益。一、作者辨误《宿香山阁》诗乃贺朝作《全唐诗》卷一一七录存贺朝诗8首,其中《宿香山阁》诗下注云:“一作贾彦璋诗。”《全唐诗》卷七七六贾彦璋名下亦录此诗,而不注一作贺朝诗。按,作贾彦璋诗恐误。考芮挺章《国秀集》已收有此诗,并已  相似文献   

11.
潘岳悼亡诗开"悼亡"诗题先河,对前代悼亡类诗有继承,有发展,对后代悼亡诗产生了深远影响.潘岳悼亡诗感情真挚饱满,情景水乳交融,注重辞藻雕饰,擅长运用时空意象表达细腻情感,创造特定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燮在南社中是较有诗学根柢者,对诗之本质与功能有较清醒的认识,对诗学承传与宏扬抱有热诚希望。其诗学思想主要有:诗能影响政治;诗人要有真性情,但要防“率”与“浅”;诗人要有学问,方能彰显文采;诗之外要有事;才与学相互促进;还须讲究法,法依赖才,才来自学;诗言难言之隐,难尽之情;诗语言力求雅驯;关于学诗途径,反对家数之说:以理性态度正确看待同光体。这些见解大多数是针对南社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偏颇与缺失而发的,表现一位学人应有的正直品质与独立思考的勇气。高燮的诗内容广泛,感时诗哀愤沉著,山水诗清爽飞动,咏物诗寓意深沉,咏怀诗沉郁绵邈,题赠诗亲切真诚,缅怀悼念诗沉挚悲郁,莫不真情朴茂。既有渊雅格调,又有时代气息,合唐诗之雄放、宋诗之峭健为一体。峻洁而无尘滓气、蔬笋气,清雅爽净。  相似文献   

13.
译诗是一种艰苦的再创作。译诗要像诗,一要有诗的语言,二要有诗的形式,形神兼备,具有诗意。从诗的形式来说,可视不同种类的诗歌,以不同方法进行翻译,从诗的语言来说,应着力选词炼字,反复推敲,选择最贴切的字词或句式,才能再现原诗的风貌。  相似文献   

14.
一、议论诗的存在是文学史上的客观事实如果说,以抒情为主的诗,是抒情诗;以叙事为主的诗,是叙事诗;那么,以议论为主的诗,可不可以称它为议论诗呢?苏轼有一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清人纪昀说:“此随手写四句,本不是诗,而集者强收入集。”他还问:“千古诗集,有此体否?”陈迩冬先生反驳说:“这首诗实是好诗,也就是我所说的新诗。正因为‘千古诗集’中无‘此体’。它把‘无理’写出了哲理,有禅偈的机  相似文献   

15.
古今人们对李商隐<锦瑟>一诗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有风流说,有失恋说,有奏乐说,有客思说,有自题说,有悼亡说,有自伤说,有政治说等.笔者以此诗为既悼亡、亦自伤之政治诗.自古以来误解此诗有其主观原因,亦有其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刘大白初论     
老诗人卞之琳在给徐志摩诗集做序时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做人第一,做诗第二。诗成以后,或只能就诗论诗,不应以人论诗。诗以人传,历来也有这种情况。但是做为文学现  相似文献   

17.
张载《诗说》的研究现状与其学术价值极不相称,有继续研究的必要。张载《诗说》以“置心平易,以意逆志”为诠释理念,这在他的三大《诗》论中有充分的体现;以顺天、尊君为诠释内容,这在他说“顺帝之则”、说文王必敬事商纣、说后稷之生中有充分的体现。在诠释方法上,以诗、《易》、“气”说《诗》,此则张载《诗说》独有;以古礼、情理、文理解《诗》,是宋儒解《诗》的常用方法。张载《诗说》并非皆合《诗》旨,却是时代尊君思潮的反映,故而值得研究;其诠释方法并非全都新颖,但这些“陈旧的方法”却参与了宋代《诗》学的共构,故而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到了唐代诗歌达到了鼎盛时期。唐代不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也因作者个人风格不同,留下了许多有意思的雅号。现整理如下,供大家品味。"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所以被誉为"诗骨"。"诗星"孟浩然孟浩然与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孟山人"。后世极为推崇他的山水诗。清代文人陆风藻在其《小知录》里说"诗星,孟浩然也",因此孟浩然又有"诗星"的雅号。"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相似文献   

19.
"淫诗"说作为朱熹《诗经》解释学的新成就是发展着的思想观点,因为他就"淫诗"作者的定位上存在着前后的不一致;又是自相矛盾的观点,因为"淫诗"所包含的诗篇只涉及变《风》而未及于"二南"正风和《雅》诗中符合"淫诗"标准的篇章。若仅以《诗集传》时的"淫诗"观为标准,《卫风》中有"淫诗"十篇,整个变《风》中有"淫诗"四十篇,《召南》中的《野有死麕》,《小雅》中的《菁菁者莪》和《隰桑》也理当是"淫诗"。  相似文献   

20.
赶鸭子     
中国的诗歌真是五花八门,光其形式就有什么回文诗、谜语诗、拆字诗、合字诗、藏头诗、嵌字诗、宝塔诗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这里,我们不说其他的诗,我们就来光说说一种非常有趣的宝塔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