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因为对笔下人物的刻画细腻、真实 ,注重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原因来描写事件 ,亨利·詹姆斯被人们冠以“心理现实主义大师”的称号。本文以亨利·詹姆斯的创作手法为切入点 ,指出心理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内在关联 ,以及与意识流小说在创作技巧、表现等方面的不同 ,从而明确亨利·詹姆斯的小说与意识流小说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去年在马里安巴》是罗布·格里耶六十年代初期创作的一部产生轰动效应的电影小说 ,作为“新小说”在电影领域的一部探索性作品 ,它在时空安排、场景勾勒和人物塑造等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在这部作品中 ,罗布·格里耶将对传统时空反动的着眼点投向对多维时空的构建和时空对人物的功用这两个方面。文本勾勒的几个重要场景 ,则显示了“写物作家”罗布·格里耶的独特风格 ,同时表现出叙述者对场景与故事关系的非人格化的判断。文本中的人物是受“物”左右几乎淹没于物象之中的形象 ,“物”对于人的行动和思绪起着不可忽视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晚清小说理论批评处在中国小说理论由古典向现代转型的过渡地带 ,尚不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叙事理论品格。但是 ,晚清小说理论批评中的部分文献对现代叙事学中的“客观叙述者”、“干预叙述者”、“同叙述者”及其相应的“全知视角”、“限知视角”等问题均有所涉及 ,产生了一些虽然稚拙却也精彩的有关小说叙事方式的理论观点。从中国小说理论批评演化的角度审视 ,它们具有不可漠视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4.
自从普希金在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塑造奥涅金这一“多余人”形象之后,在俄国文学中又出现了皮却林、罗亭、奥勃罗摩夫等一系列“多余人”艺术典型,构成了独具风采的人物画廊,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独特的位置。世界各国的历史发展总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一个民族文学发展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自己民族文学的“多余  相似文献   

5.
国际主题与女性中心人物是亨利·詹姆斯文学世界中极其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詹姆斯作为一个文化身份与性取向皆较为复杂的作家,其个人体验与社会文化语境之间呈现一种综合的动态关系:19世纪美国人对欧洲文化的回归式探寻与“朝圣”情结、历来文学领域女性价值及其形象的被忽视,跨欧美文化的生活经历、性倒错的个体心理体验;两个维度诸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了詹姆斯小说国际主题的特质与以女性形象作为小说中心人物的文学选择。  相似文献   

6.
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中的外聚焦叙述以贴近事件的见证人视角 ,客观地记录下纷乱嘈杂的事件 ,描绘出一个荒诞的外部世界。由于外聚焦叙述者无法进入到人物的内心中去 ,使人物的内心思想处于失语的状态 ,从而折射出现代社会人物内心彼此间疏离异化。因此外聚焦叙述所展现的外部世界的纷乱荒诞进一步映衬出人物意识流中内心世界的瘫痪 ,形成客观世界与内心思想在主题上的统一 ,和内聚焦叙事中的意识流共同揭示西方现代社会精神荒原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亨利·詹姆斯在赞美乔治·艾略特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以及她那夹叙夹议文风的同时,充分肯定了她对英国乡村和小城镇风土人情的把握。他把艾略特的《米德尔马奇》归入英国文学中最佳作品的行列,推崇它描绘了“一幅广阔的图画,人物蜂拥,色彩浓郁,情节垒叠,意象生动,潜伏着许多生花妙笔,并充满了才气横溢的篇章”。但夸奖之余,詹姆斯对小说的女主角多萝西娅·布鲁克的形象塑造却不以为然。他说这个人物写得“太纯洁高尚,因而变得很狭窄”,这是“对如此美好的角色的浪费”。他认为多萝西娅的故事没有得到展开。他说:“卡索勃恩在故事中途死去,从这一刻开始到结尾,我们对多萝西娅的兴趣就局限在一个问题上,她会不会嫁给威尔·莱地斯罗?这个问题相对来看是不足为道的,而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8.
论《更多的人死于心碎》的人称转换和视角越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尔·贝娄在《更多的人死于心碎》的小说中采用了人称转换和视角越界的叙事技巧。贝娄运用灵活变换的不定人称叙事方式 ,在“你”、“我”、“他”的人称转换之间游刃自如 ,并巧妙地由第一人称有限视角转入全知视角。叙述者“我”通过对人物 (包括本诺和“我”本身 )命运的叙述 ,不断的追问生存意义和价值、阐释生命的目的 ,而“你”的频繁出现则促使读者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 ,从而达成了叙述者、人物与读者这三者之间在对话基础上的相互沟通和理解 ,也显示了一种如行云流水般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9.
学界以往的研究普遍认为《泄密的心》是爱伦·坡的哥特式恐怖短篇小说,缺乏伦理关怀,充满了不可靠叙述。从听觉叙事的角度来看,该小说充满了听觉意象,主要事件都由听觉勾连起承,作者在故事世界中建构起了比“视觉空间”更大的“听觉空间”,其中的声音景观从可能世界理论看来,具有其内在的逻辑性与真实性。这样,当我们将文本中的叙述者“我”当作文本现实世界中的一个真实人物进行分析时,可以更好地阐释其中的伦理意义。叙述者“我”和老头身份的模糊化使该小说的伦理批评更具有普遍意义。叙述者“我”的幻听将自己的谋杀行径暴露是该文本正确的伦理取位的结果,符合了阐释社群的阅读期待。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叙述者和叙事角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金瓶梅》在说书人叙事的基础上 ,让书中人物充当叙述者 ,对相关事件进行叙述。《红楼梦》中的二度叙事更加成熟 ,叙事层次也更加丰富。《金瓶梅》在全知叙事的基础上 ,使用人物视点叙事和客观叙事。《红楼梦》将全知叙事、限制叙事和客观叙事紧密结合 ,并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 ,对话本小说“拟书场”的特殊叙事模式进行了总结。指出话本小说以模拟的说书人为特殊的叙述者 ,以假想的听众为程式化的叙述接受者 ,而固定的叙述者声音与全知的叙述者眼光构成其基本的叙事视角方式  相似文献   

12.
叙事主体主要包括隐含作者和叙述者,传统小说中二者基本一致,普遍信奉叙述者权威的原则。在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的转变中,叙事主体以及主体的评价都发生了变化。由于中西现代小说的内涵不同,导致这些变化也出现了差异:西方现代小说打破了传统“全知叙事”的方式,其主体分化动摇了叙述者权威,主体评价侧重从传统的单一评价转向多重评价;中国现代小说摆脱了传统白话“口述”方式的“全知叙事”,基本上仍信奉叙述者权威,主体评价侧重从传统的显性评价转向隐性评价。在新时期,中国小说也出现了西方意义上的叙事主体分化。  相似文献   

13.
关合凤 《南都学坛》2009,29(4):46-49
近年来,数据库已被广泛应用于与语言相关的各个领域,将数据库检索软件应用于文学批评领域,对莱辛《隧洞突破》进行语料库索引,不仅可以使文本隐含的结构显现出来,而且能够检验文本对读者的感染力。关键词的词图分析科学地验证了小说传统的叙述结构;运用截词的方法,提取和分析小说中具有超常频率的词语及其共现关系,使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到第三人称限制性全知视点这一叙事视角选择的高明之处;通过Concord功能,列举出所有人物出现时的上下文,读者可以更加直接地观察到该小说运用戏剧性叙述法塑造人物个性的艺术手法。语料库检索的分析方法为欣赏该小说的情节发展、视角选择、人物塑造等提供了一种更趋理性的批评途径,使人们得以以一种更加科学可信的方式探明该小说中各文学要素如何支撑了作品的主题思想,赞叹莱辛在创作中如何巧妙地贯彻了形式为内容服务的文学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有学者对戏剧进行了形式主义的研究,其方法论借鉴于叙述学。叙述学是通过对小说的分析而总结出来的文学理论。在分析戏剧的叙述形式时,直接套用叙述学的相关理论是不恰当的,其应用时需要经过一定的转换。在小说文体中,存在两类最重要的叙述者类型:第一人称叙述者和第三人称叙述者。其中,第三人称叙述者只存在于直接引语中,此时的全知叙述者沉默或者隐蔽,将叙述者的功能转让给了他(她)。同样的,在戏剧文体中,第二文本中的叙述者可以对应于小说中的全知叙述者。第二文本的叙述者作为戏剧故事之外的叙述者,叙述戏剧人物的外貌或心理状态等情况。在大部分戏剧文本中,第二文本中的叙述者是沉默的,而戏剧中的人物作为第三人称叙述者承担了叙述者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正> 霍桑“无可争辩地是美国产生的第一位大作家”,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是由他的长篇小说《红字》奠定的.当《红字》于1850年一面世,立即由于它所呈现的多彩的世界和奇异的力量得到人们广泛的好评.当时的美国人民是把它作为美国民族文学创作的一个重大突破而引以自豪.西方小说发展史上堪称革故鼎新式人物的亨利·詹姆斯曾深受霍桑  相似文献   

16.
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的艺术魅力在于作者能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示出人物复杂的生命体验。小说《逃离》体现了她在塑造人物内心方面的技巧。该作品巧妙地运用了弱化情节和灵活的全知视角两大叙事策略,生动展示了主人公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探讨亨利·詹姆斯作为一位著名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发掘其小说创作方面的主要特色,并对之进行较深一步的研究,从而得以逐渐认识亨利·詹姆斯在英美小说史上作为文学现代主义先声而享誉文坛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8.
几年来,<哈利·波特>在风行世界、好评如潮的同时,也受到了如禁止出版等不公正的待遇.其不公正的待遇与其小说或是童话的文体界定密切相关.从审美品格来区分,魔幻小说是小说,具有写实性;而童话具有非写实性.从人物形象塑造上区分,小说要求塑造典型人物、圆形人物;而童话偏于类型人物、扁形人物的塑造.考察<哈利·波特>的非写实性与人物形象的类型化特征,我们不难界定<哈利·波特>的文体本质为中国的童话,英国的Fairy Tale.  相似文献   

19.
安·巴·契诃夫是俄罗斯以短篇小说誉满文坛的最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也是世界文学中一个杰出的短篇小说巨匠.在他短促的一生当中,小说创作之丰富,塑造人物之生动,在世界文坛上都是惊人的.完全可以说,在他的作品中所创造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小市民,以及地主、贵族、  相似文献   

20.
《梅西知道什么》是亨利·詹姆斯于创造生涯中后期完成的一部以儿童心理成长为题材的小说,由于这部小说是亨利·詹姆斯探索人物心理描绘的实验性作品,其写作风格较之以前的以现实主义为主的代表作有着明显的不一样.该小说曾被研究亨利·詹姆斯的学者看作是开启了其后期写作风格的转折之作.本文主要从作品的表现主题和创作技巧两个方面对《梅西知道什么》所体现的现代主义特征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