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畏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5)
多年来,国内学术界关于社会规律问题研究的进展十分缓慢。这种情况一方面表明这个问题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另一方面也提示人们应当去寻找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来突破问题的难点。武汉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和博士生围绕着社会规律概念界说、社会规律观和社会规律的特点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现将这次研讨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兴桥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3):59-62
社会规律是主体运动的规律,它不同于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自在的规律,而历史规律是自为的规律.与此相关,自然客观性是一种自在客观性,而历史的客观性是一种自为的客观性.这是一种新的"社会规律观". 相似文献
3.
伍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9(3):21-25
卡尔·波普认为 ,规律应满足普适性、重复性和可预测性的特点。而社会历史具有非普适性、非重复性和不可预测的特点 ,因而不存在社会历史规律。波普的这种看法是以近代自然科学的机械规律观为尺度得出来的 ,而现代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告诉我们 ,规律是普适性与非普适性的统一 ,重复性与发散性的统一 ,可预测性与不可预测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肖燕飞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1-65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发展规律既有与自然规律相通之处,同时也有与之不同的特点。文章考察的角度主要着眼 于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性即一切规律所共有的特点:客观性、必然性、重复性等特点,分析这些共性在社会发展规律 上具有与自然规律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凸显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规律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汪皎英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2):43-46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否具有必然性 ,不少社会历史理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但在社会规律是否是预成规律这个问题上又存在着分歧。以往的一些社会历史理论中都内涵着预成规律的思想。而唯物史观则坚持社会历史是人的活动的历史 ,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规律的观点 ,从而否定了社会规律是外在于和先在于人和人的活动的规律的思想。文中还分析了几种将唯物史观的社会规律理解为预成规律的做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6.
李勇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社会理想的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个古老的问题,同时也是过去国内哲学界关注较少的一个问题。在交往高度发展的今天,对社会理想的讨论有着重要的意义。围绕这个课题,武汉大学哲学系哲学原理专业的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和博士生进行了专题研讨。现将这些讨论的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关于社会理想问题的讨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7,(3)
关于社会理想问题的讨论综述李勇作者李勇,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武汉,430072。关键词社会理想社会理想特点社会理想合理性问题社会理想的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个古老的问题,同时也是过去国内哲学界关注较少的一个问题。在交往高度发展的今天,对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8.
关于社会评价论问题讨论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理海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3)
社会评价论问题在社会认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社会评价问题是进一步深化社会认识论研究、追寻社会认识科学化途径的一个必要环节。为此,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和博士生围绕社会评价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两次研讨,现将研讨中的主要... 相似文献
9.
张践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社会历史规律产生的机制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以物质需要和物质利益为基础的人的主体能动性活动是产生社会历史规律及其规律层次的实质内容;而个别体现一般、个别转化为一般,偶然体现必然、偶然转化为必然是社会历史规律产生机制的表现形式。社会历史规律起作用的机制可以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客观的和主观的。不能把社会历史规律起作用的主观的成主体的机制当做社会历史规律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0.
社会规律生成的机制包括自然机制与实践机制。社会规律生成的自然机制是指社会规律是在扬弃自然界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它是以自然界规律为本体原型的。社会规律生成的实践机制意在说明社会规律是在实践活动的必然性中生成的,这种必然性包括三个关键环节即需要的必然性、交往的必然性和意识的必然性。必须从自然与社会的辩证统一中去考察社会规律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时期发生政府失信,是一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的规律性现象.中国正在进行向现代社会转型,此时政府失信是由政府全能的治理理念、制度政策和体制的缺陷以及政府官员道德失范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中国政府失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社会规律与主体选择都有其各自的辩证性质 ,同时 ,二者又是辩证统一的。社会规律从根本上制约着主体选择 ,但社会规律作为一种可能性的总和 ,又为主体选择提供了客观前提和广阔的余地 ;主体选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但主体选择绝不因此而失去意义 ,它是社会规律得以实现的契机和不可缺少的环节。逻辑的统一性根源于历史本身的统一性 ,主体选择与社会规律统一的中介是历史主体对社会规律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社会思潮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在社会意识中,社会思潮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层次,在意识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中介地位,社会思潮包含着社会心理、思想体系和思想运动三个要素,这就构成了社会思潮发展的方向。社会思潮是一定社会环境的产物,其产生是各种社会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社会思潮都有一个从产生、发展到高潮再到消亡的过程。把握这一理论对于研究现实社会中的具体思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理海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社会评价论问题在社会认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社会评价问题是进一步深化社会认识论研究、追寻社会认识科学化途径的一个必要环节。为此,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和博士生围绕社会评价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两次研讨,现将研讨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研究社会评价论问题的意义欧阳康教授指出,对社会的评价之所以必要,一般说来在于人与社会之间的特殊互动关系。一方面,人 相似文献
15.
周林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5):104-105
社会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一个特点在于人的活动对于社会规律的先在性.既不能全盘肯定又不能全盘否定,混淆了两类规律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社会主体对社会客体所采取的肯定或否定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也包括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张鑫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5(1):123-124
由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和同济大学联合举办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理论研讨会”,于2003年11月1~3日在同济大学召开。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作了题为“我国经济形势和收入分配问题”的专题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社会科学院研究机构和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70多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在社会规律生成中的地位问题是唯物史观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指出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不可逆性、必然性和重复性的普遍性品格,同时也指出社会规律自身具有的主体性、自觉能动性和加速性的特殊本质,并且进一步论述了社会规律生成于以社会关系为基础的主体创造与主体选择相统一的人的主体活动之中。因此说,人的主体性在社会发展规律生成中全面、鲜明而深刻地展示了它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李文华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3)
对青海解放前的社会性质问题,青海理论界、历史界曾做过多次探讨,但看法不尽一致。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笔者将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观点,做一个初步整理,供学术界深入讨论时参考。 一、几种提法 (一)有人认为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主要论据是:〈1〉青海是旧中国的一个省,即使有社会自身的特殊状况,但是不能离开当时全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大前提,与中原沿海地区相比,只是程度不同而已。〈2〉资本主义性质工矿业、商业、金融业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19.
李浩根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5):8-14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矛盾构成。这三对矛盾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形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它们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生产关系状况的规律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必然适应上层建筑(主要指文化上层建筑)状况的规律。这三对矛盾和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20.
李浩根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15-18
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具体实践中,不仅要抓好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精神生产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逐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